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該吃手時就吃手

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一種心理需求, 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法, 做父母不必擔憂, 也不必打擾。

我的孫子小虎從2―3個月開始, 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 就是吃手。 一開始, 他吸吮整個手, 後來靈巧地吸吮每個手指頭。 你看他吃手時滿足陶醉的樣子, 好像是在自我安慰。 如果你把他的手拿出來, 他會很不高興。 趁你不留神, 他馬上又會把手指伸進嘴裡, 盡情地吸吮起來。 後來開始吸吮腳趾頭, 吃得津津有味。

每當他吃手的時候, 我們從來不打攪他, 而是幫他把手洗乾淨讓他吃。 我和他的媽媽會在一旁說:“真香!”

Advertisiment

有的媽媽覺得, 嬰兒吃手很髒, 吃了會拉肚子, 還會養成壞習慣, 會讓牙齒不整齊, 該立刻制止。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對嬰兒的發育是有害的, 因為這樣做, 違背了寶寶的成長規律。

“該吃手就吃手!”這是我對年輕父母的忠告。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吃手”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的途徑。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德把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稱為“口腔期”, 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 醫學專家認為: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唇快感期, 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就會影響他的身心發展, 長大以後, 很容易出現咬指甲、吸煙等不良習慣, 甚至容易產生脾氣暴躁、心理焦慮、對人產生信任危機等不良現象, 有的還會產生早戀傾向。

Advertisiment

仔細觀察小虎, 我發現, 吃手會鎮靜他的情緒。 當小虎煩躁不安時, 只要他把自己的手指放入嘴中, 立刻會安靜下來, 專心地吸吮手指了, 他好像獲得一種安全感, 找到一種不依賴母親安慰自己的好方法。 看得出, 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一種心理需求, 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法, 做父母不必擔憂, 也不必打擾。

再說了, 嬰兒長乳牙時, 手指還是很安全的“磨牙棒”呢!

那麼, 孩子吃手到底應該吃到幾歲呀?

你也沒必要多慮, 1歲之後, 孩子吮吸的欲望會逐漸消失。 許多嬰兒只是偶爾吮吸手指。 在3歲前大多數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放棄這種習慣。 但是如果孩子還要反復地吸吮手指, 父母就需要告訴孩子, 你已經長大了,

Advertisiment
不應該再吃手了。

在這個過程中, 父母對孩子施加壓力, 往往會適得其反。 因為嬰兒身心發育程度是不一樣的, 父母不應該強迫他們做他們做不到的事。 對於吃手的孩子, 不能採取強硬措施。

所以, 父母不必把孩子吃手這個問題看得太重。 大人長時間孩子吃手指的行為神經過敏, 會使你的家庭氣氛變得緊張。 簡單粗暴的方法和單純的施加壓力, 一定會給孩子造成恐懼, 這種後果往往比吮吸手指造成幾顆乳牙易位更嚴重。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三四歲還吃手, 你倒要注意了, 這說明, 你的孩子有焦慮、緊張的情緒, 他倒回到嬰兒時期, 用吃手來滿足口腔的欲望, 減少內心的憂慮。

怎麼辦呢?這裡給你介紹幾種方法:

一是去醫院檢查。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吃手的潛在原因是體內缺少微量元素, 像鋅、鐵等, 去醫院查查微量元素很有必要。

二是看心理醫生。 有的孩子心理不夠健康, 表現為壓抑、焦慮、強制、逆反等, 請心理醫生幫助調適解壓大有必要;

三是當他吃手時提醒他。 比如對他說:“大孩子都不吃手, 你都是男子漢了, 怎麼還做小孩子的遊戲?”

四是及時鼓勵他。 當他把手放下, 你一定鼓勵他:你真棒!你是男子漢了!你是大孩子了!

五是培養他多種興趣。 如畫畫、寫字、下棋、玩球, 玩過家家、做遊戲, 轉移他的注意力。

六是忽視他吃手的行為。 注意:越描越黑!如果你整天在沖他喊:“別吃手了, 你都這麼大了, 怎麼還吃呀!煩死了!”孩子會認為, 你要從他嘴裡搶他最愛吃的東西,

Advertisiment
更強化了他保護意識, 於是會拼命地吃起來, 拽都拽不出來。

七是給他做牙齒按摩。 用食指朝孩子吃手時手指的反方向, 做緩慢的按壓動作, 前提是, 你的手要洗乾淨!

最重要的, 父母多陪陪孩子, 別讓他因為無聊而一個人獨自“吃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