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我們講了管控行為的困難,
那麼問題就來了:還要不要管教?
不教規矩, 擔心孩子無法無天,
教規矩產生衝突, 也擔心適得其反。
這一篇和下一篇是“行為”的總結,
我們會讓父母放心:教育是必須的,
但不是靠我們強制,
而是靠孩子成長的力量自我超越。
【經典說】
《光有愛還不夠》
孩子對於約束總持有一種雙重態度。 他拒絕約束, 他又在無意識中尋找和等待約束, 因為他模糊地感覺到缺少約束將阻礙了自己生命的前行, 從而使自己失去幸福。
確實, 發育“遲緩”的兒童從來就不是快樂的孩子, 他們只有在做到超越自己的遲緩時才會變得開心快樂。
Advertisiment
母親不會讓孩子無償放棄他所迷戀的快樂。 她要求他這麼做只是為了讓他發現新的、更適合其年齡、更能激發起好奇心的快樂。
這樣做將使孩子把快樂和成長結合起來, 使其對快樂的追求不再服務於一種貧瘠且製造貧瘠的停滯, 而是服務於其生命、使其能夠把對快樂的追求變為自己成長的動力之一。
它的作用還有告知兒童人類社會允許和不允許做的事, 從而讓其逐步認識社會規律。
這是一種“人性化教育”, 因為它不是要求兒童放棄他的衝動, 而是為他提供了通過確立與社會生活相協調的目標來滿足衝動的可能。
“昇華“的意思就是使用既被社會認可, 又要求開動智力參與其中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衝動。
Advertisiment
他就會知道, 父母不責備自己的欲望, 他們要管的只是要他在不給自己和他人造成麻煩的條件下滿足這種欲望。 由此, 他將學會不畏懼自己的欲望, 安心接受它們逐一出現。
這對兒童來說也是一道防線, 使他不再害怕自己。
它是大人將孩子領入人類生活, 讓其認識人類法則的一種方法。
大人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一些條件。
一方面, 大人必須對自己說的話非常相信, 對自己為孩子所樹標準的價值和意義深信不疑。 的確, 無論大人外在表現是什麼, 孩子認同的總是他內心深處存在的東西。
另一方面, 大人必須讓孩子看到他言行一致, 自己也遵守他要求孩子遵守的東西。
Advertisiment
【晴媽說】
今天引用的這本書之前也引用過,
不推薦給普通父母, 因為較為學術,
但其中的道理還是很值得學習。
今天這篇是行為分支的總結篇,
我們要講管教中疑惑最多的部分:
該不該設規矩, 如何設規矩?
之前講“邊界與自由”強調自由,
今天回到“邊界”:強調規則。
“我們要接納孩子, 無條件接納,
不能把父母的規則強加給孩子。 ”
這些概念都很美, 但實際給人困擾,
孩子所做的一切真的都可以接納嗎?
我們對孩子的愛和尊重是無條件的,
但這不意味著所有行為都一樣。
對一切行為同等接受, 等於是漠然,
孩子會覺得他做什麼我們都無所謂。
必要的“不”, 他會感覺到被關心。
如果規則是父母對吃穿玩的干涉,
那是一種入侵, 孩子會強烈抵觸。
Advertisiment
但很多時候, 我們需要傳遞給孩子的,
不是私人意見, 而是文明的要求。
基本的文明會影響孩子被他人接受,
也會影響孩子未來對犯罪的觀念。
這不只是應付幼稚園和學校要求,
也是廣義的人際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父母因為不願約束孩子,
沒有讓孩子知道這些準則存在,
那就是沒有為他走入人群做好準備。
有時候人為自己不受歡迎編纂理由,
但實際的原因只是因為他不夠文明。
父母不是發明規則, 而是介紹規則。
文明世界的特徵是用智力生存,
用理智尋找與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
(這些特徵很多人已經忘了。 )
文明, 就是找到不害人害己的途徑,
讓“我要”能用合理的方式得到。
學會尋找理性道路, 是對孩子的保護。
Advertisiment
在框架之內, 他可以更放心地追求。
從這種意義上, 邊界不是一種打壓,
而是對孩子內心訴求的更好認可。
孩子對自己的訴求和情感常不確定,
不確定它們可不可以、對不對。
只要行為不越界, 一切都是可以的。
行為的邊界是對訴求和情感的保護,
心可以隨意, 只要知道行為要止步。
這一點不明確, 是許多錯誤的來源。
但胡鬧是孩子敏感期的天性吧?
我們不是應該接納他的天性呢?
是的, 我們接納每個階段的天性,
允許他探索, 寬容他的錯誤,
但我們要幫助孩子, 超越每個階段。
孩子有時會混淆“原諒”和“欣賞”。
我們只是出於寬容, 允許他幼稚,
但卻讓孩子以為我們喜歡他的幼稚。
這會讓他迷戀于心智的停滯。
那麼到底如何教授規矩呢?
對小孩子,不打能學會規矩嗎?
我們說過,打罵對管教無益,
也說過,強制的責罰會造成怨恨。
在這裡,重要的是父母的預期:
我們需要去教育,但無需強求速度。
孩子經常會說得好聽,做事做不到,
這是好跡象,說明他在努力學習。
在孩子“知道”和“做到”之間,
有很長的距離,父母無需急躁。
我們不能不讓他“知道”,
但可以寬容他一時“做不到”。
總有一天,當我們給他信心,
他會吸納我們的信心而自我成長。
他必須依靠自我才能真正“做到”。
孩子身上有一種強烈的成長力量,
他會活出他覺得正確的人生。
對小孩子,不打能學會規矩嗎?
我們說過,打罵對管教無益,
也說過,強制的責罰會造成怨恨。
在這裡,重要的是父母的預期:
我們需要去教育,但無需強求速度。
孩子經常會說得好聽,做事做不到,
這是好跡象,說明他在努力學習。
在孩子“知道”和“做到”之間,
有很長的距離,父母無需急躁。
我們不能不讓他“知道”,
但可以寬容他一時“做不到”。
總有一天,當我們給他信心,
他會吸納我們的信心而自我成長。
他必須依靠自我才能真正“做到”。
孩子身上有一種強烈的成長力量,
他會活出他覺得正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