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生兒寶寶在母乳餵養階段都會出現吐奶的現象, 但也聽說寶寶身體不適或是腸道出現問題也會出現吐奶, 那麼新手媽媽該如何來判斷寶寶的吐奶是不是疾病導致的呢?新生兒吐奶要怎樣護理?寶寶溢奶和吐奶有什麼區別嗎?乖乖網為你詳細解說!
新生兒吐奶的原因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 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 總的來看, 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新生兒的胃部, 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
Advertisiment
生理性吐奶:新生兒從出生到六個月之後, 胃是呈水準位的, 六個月以後隨著慢慢發育, 胃會轉為立位, 所以在橫位的時候, 孩子吃奶後, 奶水到達十二指腸的速度是比較慢的,
Advertisiment
病理性吐奶:病理性吐奶的情況不多, 主要見於食道噴門失遲緩、胃扭轉、幽門狹窄, 都會引起吐奶, 這要經過相關檢查才能確診。
寶寶溢奶和吐奶的區別?一般情況下嬰兒溢奶是在嬰兒喝奶後馬上平臥在床上奶水會從嘴角流出, 寶寶溢奶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還有一個原因是寶寶受涼之後也會出現吐奶或者溢奶的情況。 吐奶以及溢奶都是從寶寶嘴角流出奶汁, 吐奶是寶寶胃裡的食物不由自主的逆流到口腔外,
Advertisiment
為了減少寶寶喝奶後吐奶溢奶的情況, 建議在餵養的時候應當選擇正確的姿勢, 喝奶後掌握好怎樣給寶寶拍背, 儘量在喝奶後寶寶保持側臥位, 避免溢奶或吐奶。
寶寶打嗝和吐奶是腸胃不好?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餵養, 寶寶打嗝和吐奶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與寶寶胃呈水準位、胃部肌肉發育未完善、賁門鬆弛有關, 要三個月以後才慢慢好起來, 有些可能要到六個月以後。 每次吃完奶後要把寶寶抱起來拍嗝, 方法是讓寶寶的頭靠在大人肩上, 大人用空心的拳頭由上往下輕拍寶寶後背, 直到拍出嗝來。
因為寶寶的胃還沒長好, 呈水準位置, 所以容易進空氣, 吃下去的奶很容易泛上來,
Advertisiment
一般的吐奶後寶寶的精神狀況尚好, 吐後還有求食欲望, 睡眠好, 偶爾吐一兩次, 不是經常性的, 一般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孩子吐奶後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卻是需要我們多加留意, 疾病導致的是吐奶頻繁, 尿量減少, 影響到的孩子的體重增長。
當寶寶發生輕微的溢、吐奶時, 通常他會自己調適呼吸及吞咽的動作, 所以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 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 不過這時不要立即再喂寶寶, 如果是飲食過量引起的吐奶就要減少餵奶量,
Advertisiment
1.選擇適合大小的奶嘴。 奶嘴孔如果過小, 孩子就要用力吸吮, 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 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 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 所以, 在選擇奶嘴時, 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2.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 如果奶脹、噴射出來, 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3.餵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 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 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4.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30分鐘,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tips:嬰兒連續吐奶需要看醫生嬰兒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4.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30分鐘,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tips:嬰兒連續吐奶需要看醫生嬰兒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