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認生的孩子更聰明?

“認生的孩子更聰明”, 不少人如此評價。 有些孩子如此, 但不儘然。

認生是孩子心智發育到一定程度, 有了明確的親疏之分, 對陌生人比較警覺的表現。 當陌生人靠近時, 孩子會顯得不安。 看到孩子如此, 陌生人通常都會止步。 如果對方無視孩子發出的信號, 繼續靠近, 他會大聲哭鬧發出警告, 以此吸引撫養人的關注, 尋求保護。 因此, 孩子的認生行為可以防止陌生人靠近, 是自我保護的手段。 認生是人類嬰幼兒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 有其積極意義。 當然, 也有一部分孩子認生, 與本能無關, 是因為過於封閉的養育方式所致。

Advertisiment

在認生這件事上, 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太一樣。 有的孩子認生嚴重, 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態。 有的孩子認生並不明顯, 稍微給點時間, 他很快就與陌生人熟絡起來。 個別孩子則完全沒有認生的表現。 孩子之間的這種差異, 和他的心智發育程度及氣質類型有關, 也與我們如何對待孩子的認生行為, 以及我們的養育方式相關。 孩子認生嚴重, 無疑是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 但是, 如果孩子過於“自來熟”, 完全缺乏安全意識, 我們的心裡一樣不踏實。 因此, 孩子進入陌生環境, 遇到陌生人, 知道保持適度的距離未必不是好事。

每個孩子認生的年齡都不一樣, 早的3個來月就開始, 晚的可能要2歲左右甚至更晚才出現。

Advertisiment
孩子認生行為延續的時間也不一樣, 有的孩子延續的時間長, 有的時間短。 當發現孩子認生時, 以什麼樣的方式應對, 會直接影響孩子行為的走向。 孩子早期的認生與本能關係更大些, 一旦他接觸陌生環境與陌生人多了, 他認生的程度就會減弱, 逐漸變得不再認生。 如果孩子從認生跨越到不認生, 又回到認生, 陷入又一輪反復, 需要懷疑是否教養方式存在問題, 或者與孩子經受了某些刺激有關。 比如, 北方天氣寒冷, 孩子冬天很少出門, 跟外界接觸比較少, 一個冬天下來, 原本不認生的孩子也可能變得認生。 或者孩子接觸陌生環境與陌生人時, 經受了某種刺激, 有了一些恐懼的經歷, 他對陌生環境與陌生人也會變得比較抗拒。
Advertisiment

不管怎麼說, 認生是很常見的一種行為, 也是一個階段性的行為, 不需要為此焦慮。 只要我們以恰當的方式應對, 就可以説明孩子更自如地面對外部世界。

我也曾經深受兒子認生困擾。 第一次發現琛琛認生, 是在他3個月的時候。 眼看產假就要休完, 我們趕緊把奶奶請過來幫忙。 奶奶到家, 已是晚上9點多。 第一次見到長孫, 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剛進門, 奶奶就迫不及待湊過去看小孫子。 沒想到, 小傢伙一點兒不給面子, 看著那張陌生的臉, 立刻小嘴扁了扁, 眉頭皺了皺, 隨即大哭起來。 弄得奶奶那個尷尬呀!

令人頭痛的是, 這才剛剛開始。 到琛琛1歲多的時候, 他的認生程度可謂登峰造極。 別說外出跟人交流了, 但凡家裡來個人,

Advertisiment
從客人進門那一刻起, 他就不停地哭, 直到把人家哭得心神不寧, 不得不訕訕離去, 甚至走出老遠, 還能清晰地聽到他的哭聲。 那個不依不饒的勁兒, 嚇得大家很長時間都不敢登門。

當發現孩子認生的時候, 我們的反應大致有以下兩種:一部分爸爸媽媽生怕孩子認生影響他融入環境的進程, 因而內心焦慮, 急於去改造孩子。 結果, 在孩子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 當我們急切地催促他與其他人交往, 反而會帶給他壓力, 導致他更加懼怕。 另一部分爸爸媽媽雖然不會急切地“逼迫”孩子與他人交流, 但是心裡也始終解不開這個擔憂的結, 每次孩子不與人打招呼, 甚至乾脆躲著人家的時候, 爸爸媽媽都會很尷尬很無奈地來上一句:“我們家孩子認生,

Advertisiment
不敢跟人打招呼。 ”或者諸如此類的話。 這種負面評價無形中又給了孩子更多負面的暗示, 導致他認生更嚴重, 更持久。

說實話, 1歲多的琛琛嚴重認生, 我也頭痛過。 那些日子, 每次帶琛琛外出, 碰到社區裡的同事、鄰居, 大家都會很熱心地打招呼。 而琛琛總是把頭埋在我胸前喊:“媽媽, 走!”離開對方, 對認生的孩子來說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我靈機一動, 何不利用他這一點, 創造機會與對方拉近距離呢?從此, 每當有人見到琛琛認生, 很自然地給他貼標籤的時候, 人家那句, “哦, 還認生呢?”一出口, 我會立刻作出回應:“不是啦, 琛琛想跟阿姨玩說再見的遊戲呢。 琛琛, 跟阿姨說再見吧。 ”每次我這麼回應, 小傢伙就會立刻說再見。 然後我抱著他離開,走幾步,再回去:“我們再跟阿姨玩再見的遊戲吧。”當然,為了不給孩子壓力,我會有意站在離對方遠一點兒的地方。保持安全距離,對緩解孩子的壓力很有好處。很快,這個“再見”遊戲消除了琛琛對陌生人的恐懼感,也帶給了他很多樂趣,於是,他對其他人不再那麼抗拒了。看時機成熟,下次再遇到他人的時候,我會把他抱得離對方更近一點兒,再近一點兒。就這樣,我給了他時間與空間,他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一點點地接納了對方,慢慢就不再認生了。

總結一下,孩子認生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做:

● 給自己一些心理疏導,告訴自己,這只是個階段性的問題,無須焦慮,順其自然就好。

● 不要因噎廢食,而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接觸陌生環境與陌生人。

● 不要給孩子貼“認生”的負面標籤。當其他人給孩子貼“認生”標籤時,轉移話題,朝著更積極更正面的方向對其作出解釋。

● 根據孩子的喜好與當時的情形創設一些遊戲,通過遊戲將孩子帶入交流活動,幫助他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積累經驗,學習交流技巧,化解交流的恐懼。

● 接近其他認生的孩子時,儘量保持遠一點兒的距離,先試探性地跟對方交流,等他放鬆後,再逐漸靠近。

然後我抱著他離開,走幾步,再回去:“我們再跟阿姨玩再見的遊戲吧。”當然,為了不給孩子壓力,我會有意站在離對方遠一點兒的地方。保持安全距離,對緩解孩子的壓力很有好處。很快,這個“再見”遊戲消除了琛琛對陌生人的恐懼感,也帶給了他很多樂趣,於是,他對其他人不再那麼抗拒了。看時機成熟,下次再遇到他人的時候,我會把他抱得離對方更近一點兒,再近一點兒。就這樣,我給了他時間與空間,他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一點點地接納了對方,慢慢就不再認生了。

總結一下,孩子認生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做:

● 給自己一些心理疏導,告訴自己,這只是個階段性的問題,無須焦慮,順其自然就好。

● 不要因噎廢食,而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接觸陌生環境與陌生人。

● 不要給孩子貼“認生”的負面標籤。當其他人給孩子貼“認生”標籤時,轉移話題,朝著更積極更正面的方向對其作出解釋。

● 根據孩子的喜好與當時的情形創設一些遊戲,通過遊戲將孩子帶入交流活動,幫助他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積累經驗,學習交流技巧,化解交流的恐懼。

● 接近其他認生的孩子時,儘量保持遠一點兒的距離,先試探性地跟對方交流,等他放鬆後,再逐漸靠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