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突然降溫, 氣溫達到零下, 許多人發生感冒。 一名6歲男孩, 因“咽痛、高熱6天”來院。 6天前, 患兒因受涼後出現咽部疼痛, 為持續性, 吞咽時加重, 嚴重時進食困難, 伴有畏寒、高熱, 體溫40℃。 在院外用過青黴素等治療效果不佳, 來本院。 檢查體溫39.℃, 脈搏110次/分, 口咽部黏膜充血、水腫, 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 表面白色分泌物, 門診考慮為: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留觀察, 並給予頭孢呋辛抗感染治療, 未見效。 後經B超結果顯示為頸淋巴結腫大, 肝、脾中度腫大。 診斷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立即加用干擾素肌注, 靜脈使用更昔洛韋,
Advertisiment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簡稱“傳單”)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 由EB病毒引起, 易誘發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症。 得這種病的人會一下子高燒到39℃~40℃, 可持續高燒2~3個星期, 主要侵犯人體淋巴系統, 經口腔密切接觸而傳染。 以往認為多發于大齡兒童, 近年發現低齡小兒發病有增加的趨勢, 3歲以下小兒占40%, 男孩多於女孩。
據觀察, “傳單”預後良好, 絕大多數患兒于兩周左右病癒。 大量臨床資料分析表明, 傳單有以下幾個特點:
(1)起病急, 發高燒為主要症狀, 體溫可達39℃~40℃, 持續1~3周。
(2)咽喉疼痛, 體檢可見咽、扁桃體充血腫大, 或有分泌物覆蓋, 容易去掉;
Advertisiment
(3)雙側頸部前後淋巴結腫大, 細心的父母可摸到孩子脖子有多個花生米大小的疙瘩, 但無壓痛, 相互不粘連。
(4)脾臟腫大多見並有壓痛, 少數病兒伴有肝腫大。
(5)少數病兒有皮疹, 為麻疹樣皮疹或蕁麻疹, 小部分病兒伴有眼皮浮腫。
總之, 臨床上凡遇有持續性、較難控制的發燒、咽喉炎、頸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者, 應考慮“傳單”的可能性。
如何治療
本病無特異性治療, 以對症治療為主。
抗病毒治療 首選藥物為干擾素和更昔洛韋, 同時給予對症支持治療。 干擾素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 並不直接殺傷或抑制病毒, 而主要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 從而抑制病毒的複製;同時還可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活力,
Advertisiment
抗菌素 用於併發細菌感染時, 如咽部、扁桃體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選用青黴素G、紅黴素等抗生素;使用甲硝唑(滅滴靈)或氯林可黴素5~7天也有一定效果。
激素輔助治療 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 如咽部、喉頭有嚴重水腫, 出現神經系統併發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 可改善症狀, 消除炎症。 但一般病例不宜採用。 單純用激素降溫是不適當的。
中醫藥治療 有報導用“傳單合劑”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46例, 獲得治癒率86%的效果。 傳單合劑組成:板藍根10g, 連翹10g, 柴胡10g, 黃芩6g, 夏枯草10g, 僵蠶10g, 丹皮10g, 赤芍10g, 蒲公英10g, 穿山甲6g, 黃芪10g, 浙貝母6g, 甘草6g。 水煎服,
Advertisiment
怎樣預防
本病經口腔密切接觸而傳染, 帶毒者及病人為本病的傳染源。 80%以上的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 經口鼻密切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 也可經飛沫及輸血傳播。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 免疫預防尚在探索中, 故目前沒有有效預防措施。 急性期患者應進行呼吸道隔離。 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應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