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正確發出"山(shān)、上(shànɡ)、三(sān)等字音,
區別s和sh,
ɑn和ɑnɡ等音。
2. 説明幼兒聽懂並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
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準。
3. 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聽說應變能力。
活動準備
拉線木偶玩具一個(或用紙板製成的活動拉線木偶人)。
(這個活動的目標應變體現了聽說遊戲的主要目標:幫助幼兒發准難發的音和易混淆的音, 聽懂並理解遊戲規則、提高控制自己的動作及語言反應的能力。 目標較全面, 也較具體, 且目標的難度適中, 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準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遊戲情境的。
Advertisiment
活動過程
1. 出示木偶人創設遊戲情境, 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紹:"我是木頭人, 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 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 "接著, 教師邊操作木偶拉線, 邊念兒歌, 幫助幼兒瞭解遊戲的基本內容。
表演結束後, 教師繼續以木偶的口吻與幼兒交談。 例如:"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先告訴我, 剛才我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遊戲兒歌內容, 學會念遊戲兒歌, 正確發出每個字音, 特別是"山(shān)"、"上(shànɡ)"、"三(sān)"。
(活動開始, 採用木偶表演的形式, 創設遊戲情境, 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 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Advertisiment
2. 向幼兒介紹遊戲的規則及玩法。
(1)遊戲時須念兒歌, 並可自由做動作。 兒歌念完後, 就不能動, 也不能發出聲音。
(2)如果誰動了或發出了聲響, 就必須將手伸給同伴, 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千萬萬下, 因為時間來不及, 馬馬虎虎打三下。 "然後邊拍同伴的手心邊數說:"一、二、三。 "遊戲結束。
(聽說遊戲一定要有語言練習要求的規則, 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 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 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
Advertisiment
3.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分別與全體或個別幼兒進行交往活動, 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機會。
(1)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邊念兒歌, 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 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兒歌念完後, 教師自己故意先動, 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全班幼兒邊說邊打三下, 給幼兒以練習遊戲語言的機會。
(2)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
及時給予糾正個別發不准的音。
(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
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
這一環節十分重要。
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
以自己為失敗者的身份出現,
讓幼兒成為勝利者,
Advertisiment
4. 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安排幼兒與同伴結對,
自由組合,
自主地開展遊戲活動。
注意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與同伴友好合作遊戲。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
它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
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
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
教師從主角地位退出,
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
但並不是袖手旁觀,
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
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
並即時給予説明和指導。
Advertisiment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
教師可啟發幼兒想像,
進行簡單的聽指令仿編遊戲兒歌的活動。
教師可提下列問題,
如"除了木頭人,
你還看見過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嗎?還可以用什麼材料做人呢?"引導幼兒說出"鐵皮人"、"石頭人"、"稻草人"等。
遊戲時,
幼兒必須聽指令改編遊戲兒歌,
如發令人說"稻草人",
幼兒就念"山上有個稻草人"的遊戲兒歌。
(建議此活動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
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
在幼兒較熟練地開展上述遊戲的基礎上,
組織安排幼兒進行簡單地仿編遊戲兒歌活動,
一方面可以豐富遊戲的內容,
提高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另一方面能培養幼兒聽說應變能力,
提高幼兒的語言仿編能力。)
附遊戲兒歌:山上有個木頭人
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
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附遊戲兒歌:山上有個木頭人
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
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