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孩子只有到了上學的年齡才會表現出閱讀和書寫障礙
沒有任何一件事會像孩子開始上學這件事能那樣深刻地影響到一個家庭的生活。 當6歲的孩子背著對他們來說顯得有些過大的書包、胳膊底下夾著書本滿心歡喜地跨入學校大門的時候, 對這個孩子就意味著令人激動的知識旅程的開始, 但這也意味著孩子將失去無憂無慮的生活。 1年級的孩子滿懷期待地面對新的挑戰, 他們終於要學習閱讀和書寫了――這對他們尤其感到興奮, 每個班級都會有1、2個孩子, 此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面臨他們的將會是痛苦和失望。
Advertisiment
下午當其他同齡的孩子在外面玩得很開心的時候, 這些孩子卻在用幾小時來做家庭作業, 但儘管這樣他們還是做不好作業。 等到大家終於發現他們存在閱讀和書寫障礙的時候, 這些孩子已經度過了一段很痛苦的日子。 其中的很多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失敗者, 然後會漸漸地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同時也會失去他們無憂無慮的笑容。 直到孩子被確診為閱讀和書寫障礙而得到學校和家庭理解的時候, 他們才會振作起來。 其實這樣的一條痛苦道路對有閱讀和書寫障礙的孩子來說是可以避免的,
Advertisiment
•孩子能否自己編一些簡單的押韻的句子?
•孩子能夠將單詞拆分成音節嗎?
•孩子的短時記憶如何?他會主動跟著念不認識的單詞嗎?孩子能說出一些新的名字或著一些多音節的詞嗎?他能記得讓他做的事情嗎?例如, “把你的鞋脫了, 放到擦鞋墊上去!”
•他能輕鬆地從長期記憶中提取概念嗎?或者他經常有使用單詞方面的困難嗎?例如, 問他:“香蕉是什麼顏色的?”, 他會經常想不起“黃色”這個詞嗎?
Advertisiment
•他視覺上感知力如何?他能輕鬆地認出簡單的形狀, 如三角形、長方形, 圓形或正方形嗎?
•父母或者孩子的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閱讀和書寫障礙嗎?
如果孩子剛剛是3、4歲, 那麼父母還不必擔心, 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可能還有些要求太高。 但如果孩子已經是4歲半或5歲時還是無法完成以上幾點的話, 那麼孩子就可能患有閱讀和書寫困難的症狀。 另外在孩子對以上要求中的某一點尤其有困難的時候, 例如孩子總是不斷地忘記單詞。 這時父母就應該謹慎一點, 帶孩子去諮詢兒科醫生, 兒科醫生可以測試孩子的短期記憶力。 一旦懷疑得到證實, 父母也可以讓兒科醫生給推薦早期的治療機構。
很多語言障礙的治療者根據所謂的維爾茨堡訓練方案,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觀點來源:採訪心理學女博士佩特拉•庫斯佩特, 維爾茨堡引導學習研究所領導; 佩特拉•庫斯佩特:《針對誦讀和書寫困難的新戰略 孩子如何輕鬆的學習閱讀和書寫》, 奧伯斯特布林克出版社,拉廷根2003年; 佩特拉•庫斯佩特,沃爾夫岡•施耐德:《聽、傾聽、學習》,萬登匯克和魯普賴希特出版社,哥廷根2003年。
誤區:從2年級開始就不用再朗讀了
學生雜誌《蛐蛐兒之家》在小學生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他們喜不喜歡書裡面寫的故事?結果是:一年級的新生非常的喜歡,但是到了二年級就不再那麼有興趣了。原因是:作為小學新生的時候他們是以老師或家長朗讀的方式接觸故事的,但是到了二年級,他們就得獨立閱讀故事了。很多家長擔心,當孩子已經具備閱讀能力的時候再給他們念故事,會導致他們圖方便和懶惰心理的滋生。於是很多家長從二年級開始就停止給孩子朗讀故事了。然而,這時候的小朋友卻通常會得到別人贈送的很多書籍,並且承載著人們對他們能變成小書蟲的期望。但事實上在10個小孩裡面只有3個可以進入閱讀世界,而剩下的7個則很快會對閱讀喪失興趣,充其量對連環畫還能稍微保持一些興趣。
朗讀可以與開車類比:學開車的新駕駛員可以很快地學會控制汽車,但是他還缺少對於公路交通的直觀概念。同樣,對於文章的完全理解,也需要小學生的全神貫注,以保證已經讀過的文章內容不被曲解。朗讀還是一個力氣活,真正的朗讀樂趣只有在學生不費勁就能理解文章內容的時候才能夠產生,因為那時候小學生已經認識大多數的生詞和片語,並且能夠把它們互相聯繫起來理解文章內容了。
儘管是為了一個好的目的,試圖對孩子的朗讀發生一個轉變。但如果孩子們將不再能夠依偎在爸爸媽媽舒適的懷抱裡聽著故事入睡,而是把在上床前的程式突然間變成了一句提醒:“在睡覺前,你還可以看半個小時的書啊!”這將是一個多麼可怕而艱難的轉變!
小孩是否能成為書蟲,事實上家長是不能夠控制的。但是如果突然間對孩子停止朗讀,那麼孩子對於書本的熱愛就會被扼殺。如果家長能夠堅持在孩子大一點的時候還朗讀給他們聽的話,則這一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不必朗讀整篇故事,而是變通一下:讓孩子讀幾段,然後家長讀幾段。隨著孩子閱讀能力的增長,孩子逐天多讀一些,而家長逐天少讀一些。最理想的狀態是:保持這樣一種共同朗讀的習慣直到孩子自己對這種共同朗讀失去興趣為止。
觀點來源:實用學習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君特•布裡奈特採訪錄。
奧伯斯特布林克出版社,拉廷根2003年; 佩特拉•庫斯佩特,沃爾夫岡•施耐德:《聽、傾聽、學習》,萬登匯克和魯普賴希特出版社,哥廷根2003年。誤區:從2年級開始就不用再朗讀了
學生雜誌《蛐蛐兒之家》在小學生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他們喜不喜歡書裡面寫的故事?結果是:一年級的新生非常的喜歡,但是到了二年級就不再那麼有興趣了。原因是:作為小學新生的時候他們是以老師或家長朗讀的方式接觸故事的,但是到了二年級,他們就得獨立閱讀故事了。很多家長擔心,當孩子已經具備閱讀能力的時候再給他們念故事,會導致他們圖方便和懶惰心理的滋生。於是很多家長從二年級開始就停止給孩子朗讀故事了。然而,這時候的小朋友卻通常會得到別人贈送的很多書籍,並且承載著人們對他們能變成小書蟲的期望。但事實上在10個小孩裡面只有3個可以進入閱讀世界,而剩下的7個則很快會對閱讀喪失興趣,充其量對連環畫還能稍微保持一些興趣。
朗讀可以與開車類比:學開車的新駕駛員可以很快地學會控制汽車,但是他還缺少對於公路交通的直觀概念。同樣,對於文章的完全理解,也需要小學生的全神貫注,以保證已經讀過的文章內容不被曲解。朗讀還是一個力氣活,真正的朗讀樂趣只有在學生不費勁就能理解文章內容的時候才能夠產生,因為那時候小學生已經認識大多數的生詞和片語,並且能夠把它們互相聯繫起來理解文章內容了。
儘管是為了一個好的目的,試圖對孩子的朗讀發生一個轉變。但如果孩子們將不再能夠依偎在爸爸媽媽舒適的懷抱裡聽著故事入睡,而是把在上床前的程式突然間變成了一句提醒:“在睡覺前,你還可以看半個小時的書啊!”這將是一個多麼可怕而艱難的轉變!
小孩是否能成為書蟲,事實上家長是不能夠控制的。但是如果突然間對孩子停止朗讀,那麼孩子對於書本的熱愛就會被扼殺。如果家長能夠堅持在孩子大一點的時候還朗讀給他們聽的話,則這一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不必朗讀整篇故事,而是變通一下:讓孩子讀幾段,然後家長讀幾段。隨著孩子閱讀能力的增長,孩子逐天多讀一些,而家長逐天少讀一些。最理想的狀態是:保持這樣一種共同朗讀的習慣直到孩子自己對這種共同朗讀失去興趣為止。
觀點來源:實用學習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君特•布裡奈特採訪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