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一說兒童社交敏感症

兒童社交敏感症, 是指孩子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持續或反復出現的恐懼、焦慮情緒或回避行為。 主要表現形式為:缺乏信心, 聲音沙啞, 口吃, 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視線;臉面發紅發熱, 軀體緊張、僵硬;分泌大量唾液等。

那天, 閑著沒事, 在家裡坐著。 忽然, 隱隱地聽到有敲門聲, 開門卻又沒有人。 就這樣, 從下午4點鐘到4點半, 一共發生了兩三次。 我先是懷疑自己是不是幻聽, 確定不是後, 我決定弄個清楚。

我悄悄地站在門後, 透過門上的“貓眼”觀察外面的情況。

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向門前走了過來。 這個小男孩我是認識的,

Advertisiment
他是隔壁鄰居家的孩子, 平時比較害羞, 見了面也不會和鄰居打招呼。 不過, 我知道, 他的爸爸媽媽經常吵架, 有時, 為一些小事也會吵到要離婚的地步。 而他家的家教也是非常嚴的, 我不止一次聽到他家裡傳出孩子的哭叫聲, 那是孩子又惹了禍, 父母正在實施打罵教育。 雖然, 我覺得這樣做過分了些, 但由於屬於別人家的私事, 不好說什麼, 只是在孩子哭叫聲過於刺耳時, 才敲敲牆, 示意他們, 已影響到了我的休息。

現在, 這個孩子在我門外做什麼呢?終於, 他遲疑著舉起手, 輕輕在門上敲了兩下, 發出的聲音, 就像是一隻老鼠, 在門上輕輕搔著一般。 我屏住呼吸, 打開了門。

“我, 我”那孩子嚇了一跳, 看著我, 什麼也沒說出來,

Advertisiment
就急匆匆地跑回自己家去了。

我認為, 這是他的惡作劇, 雖然知道, 告訴他父母, 可能會讓他挨打, 但我覺得, 如果讓這孩子的行為繼續下去, 將會嚴重影響到我的生活。

“對不起, ”敲開鄰居的門, 我對孩子的媽媽說, “您家的孩子……”

“噢, 我讓他去您家裡借紅酒開塞器。 ”他媽媽不好意思地笑笑, 隔著門, 我也聽到了門內人聲喧雜, “半個小時才回來, 說您找過了, 沒有。 ”

開塞器?!

我愣住了, 那個孩子沒和我對話, 更沒提開塞器的問題。

透過鄰居手臂下的空隙, 我看到, 那個孩子正閃躲著目光, 偷偷地看著我。 見我向他看過去, 他急忙轉身, 跑進洗手間, 再也沒有出來。

“是的, 我沒有開塞器。 ”不知為什麼, 我竟然這樣說, “不過, 您的孩子蠻內向的。

Advertisiment

“是啊是啊, ”鄰居心不在焉地回答著, 看來正掛念著房間裡的聚會, “您進來坐坐?”

我拒絕了她的邀請。

回到家, 我把玩著紅酒開塞器, 腦海中卻浮現出了鄰家小男孩那種驚懼的神情:這個孩子, 患的就是典型的社交敏感症。 隨著他的成長, 長大後, 將會是怎樣的情形?我不禁歎息了一聲。

釋意:兒童社交敏感症, 是指孩子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持續或反復出現的恐懼、焦慮情緒或回避行為。 主要表現形式為:缺乏信心, 聲音沙啞, 口吃, 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視線;臉面發紅發熱, 軀體緊張、僵硬;分泌大量唾液等。

兒童社交敏感症如不能及時控制, 就有可能發展成為社交恐怖症。 兒童社交敏感症的發生大多與家庭環境有關。 在這類家庭中,

Advertisiment
孩子從幼年起就不斷遭受各種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襲, 或經常受到家庭成員的驚嚇, 或經常被父母打罵, 這些不良刺激會嚴重阻礙兒童對正常社會交往的學習, 破壞孩子的適應能力, 使孩子逐漸形成自卑、敏感、退縮、逃避的性格特點。 這種性格特點很容易遭受社交挫折, 而社交挫折又進一步加重了逃避行為, 最終形成社交敏感或社交恐怖症狀。

父母要做的事:

■斷絕不良刺激, 為孩子打造良好家庭及社會交往氛圍, 讓他重新恢復自信、樂觀的性格。

■讓孩子獨自與陌生人交往。 先從身邊較為熟悉的環境中的陌生人開始, 漸漸向外擴展, 讓他體會與人交往的樂趣。

■讓孩子明白, 與人交往是件自然的事情, 並以身作則,

Advertisiment
在與人交往時, 誠懇而自然。

■如孩子在社會交往中遇到困難和挫折, 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社會交往經歷, 鼓勵他良好而積極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