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話早晚,8個因素來決定

先提高注意力再學說話

Q 我女兒5個多月起就能“咿咿呀呀”地發“媽媽”的音, 6個月後發音更清楚了。 現在她快7個月了, 很喜歡聽我念兒歌, 每次都很注意地盯著我的嘴。 怎樣引導這麼大的寶寶學說話?

A:七八個月的孩子對語言很敏感, 這時正是嬰兒開始模仿學習語言的時期。 你可以多和她做語言遊戲。 和她說話、念歌謠, 都是適合這個年齡的活動形式。 平時多帶她接觸周圍的人和物, 增加她的見識, 這樣才能“言之有物”;當寶寶關注一個物品或一項活動時, 你可以適時地告訴她這個物品的名稱或描述活動的特點;也可以用語言輔助其他手段來引導寶寶的注意,

Advertisiment
這樣她就會逐漸意識到語言是一個重要的、有效的溝通手段。

不必刻意糾正發音

Q 我的寶寶1歲。 8個月時偶爾會叫“媽媽”, 10個月開始會叫“爸爸”。 但現在看見誰­一律都叫“阿姨”或“啊呀”, 就連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也用“阿姨”表示。 這是怎麼回事?

A:孩子1歲前叫“爸爸”、“媽媽”是無意識的。 當他開始有意識地學習語言時, 不一定就能用“爸爸”、“媽媽”這些音來稱呼人。 他把什麼都叫“阿姨”, 是因為他這時發音能力還很不完善。 只要孩子的理解能力沒問題, 就不必擔心。 孩子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難免會犯語言“錯誤”, 父母不必刻意去糾正, 否則會打擊孩子學說話的積極性。

不說出來並非不理解

Advertisiment

Q 我的孩子19個月了, 還只會說“爸爸“、“媽媽”、“奶奶”等幾個有限的詞,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否有必要去醫院檢查?

A:19個月只會說“爸爸”、“媽媽”、“奶奶”確實有點晚, 但不一定不正常。 兒童的語言發展的模式會有差別。 有的孩子很早就會說話, 而有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雖好, 但開始說話的時間很晚, 這都是正常的。 只有少數兒童會有語言發展異常, 表現為語言理解、社會交往、情感表達上的一系列滯後。 如果只是說話晚而沒有其他方面問題, 就不必太擔心。 個別孩子兩歲以後才開始學說話也是正常的。 如果其他方面也有些落後, 則需要到心理諮詢機構或醫院的精神科去諮詢和測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