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話要慎重!十句不該對寶寶說的話

寶寶雖小, 但是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卻在飛速地進步著, 爸爸媽媽不要為了逗樂或是因為抱怨, 對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 要小心這些話對寶寶的心理造成影響。 爸爸媽媽們, 說話要慎重!


爸爸媽媽和孩子溝通也要注意措辭

親子禁語一:“我們不行了, 孩子, 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發展當成自己唯一的指望, 是一種喪失自我的表現。 這種家長往往得過且過, 患得患失。 自我喪失感雖然是為人父母的共性, 但它並不是一種健康的心裡, 這種心裡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親子禁語二:“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80後爸媽一定對“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生物不陌生,

Advertisiment
當自己為人父母時這樣的比較也成了口頭禪, 而恰恰這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 這種比較對孩子價值觀確立是一種極大的干擾, 對於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也是一種破壞。


抽時間和孩子相處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親子禁語三:“沒時間管你, 不掙錢怎麼過日子啊?”

名人言:“沒有時間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抽時間和孩子相處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親子禁語四:“寶寶, 爸爸不聽話, 打他!”

經常見到一些父母把孩子當玩具或者寵物, 為了好玩, 開這樣或那樣的玩笑。 要知道孩子小時候是不辨是非的, 什麼行為得到鼓勵和刺激, 什麼行為就得到強化。 父母不應該隨便利用孩子開玩笑,

Advertisiment
在這些無聊的玩笑中, 孩子會養成不良的習慣, 滋生不良的價值取向。

親子禁語五:“進了前三名, 媽媽給你買……!”

物質獎勵看似是一種增強孩子動力的保障, 其實弊大於利。 孩子學習不是為家長學的, 考砸了懲罰, 考好了獎勵, 破壞了孩子對知識的正常理解, 也助長了孩子的功利心。


親子溝通不能靠暴力

親子禁語六:“沒有原因, 我說不行就不行!”

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 源于家長頭腦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觀念。 這不僅會導致親子關係對立, 更會破壞和妨礙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識成長, 缺乏協商能力, 甚至還會滋生暴力傾向。

親子禁語七:“你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 誰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這樣說的時候, 並非孩子完全不服管,

Advertisiment
可能只是不小心舊錯從犯, 這會讓孩子覺得委屈。 此類方法前兩次用或許會讓孩子感到愧疚, 但是用多了就會引起逆反, 索性將錯就錯。


親子溝通中要懂得尊重孩子

親子禁語八:“孩子是我的, 我想怎樣就怎樣!”

因為孩子是自己養的, 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把願望強加于孩子, 任由情緒隨意發洩, 無視孩子的個人意願。 會讓孩子心生怨意, 久而久之形成孩子與家長關係緊張或滋生叛逆。

親子禁語九:“你怎麼這麼笨?”

反復的言詞否定, 無異于毀滅孩子的自信, 讓孩子自我否定並且在面對同一件事時越來越恐懼。

親子禁語十:“如果爸爸媽媽離婚, 你要爸爸還是要媽媽?”

如果是真離婚另當別論,

Advertisiment
如果僅僅是個玩笑, 那就太愚蠢了, 孩子會因此產生恐懼心理, 他一定會想爸爸媽媽為什麼要離婚?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會考慮自己會跟誰, 但結果更遭, 因為他發現跟誰都很痛苦。 如此周而復始地焦慮不安, 很可能形成抑鬱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