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謊是兒童普遍存在的現象

小孩說謊的原因

一般有八種

說謊的行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 可以說, 說謊是兒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特別是處於兒童中期的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有多種多樣, 表現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一般比較常見的說謊有:

1、幻想式謊言。 它主要發生在幼小的孩子身上, 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謊言, 家長無須過分擔心和緊張。 它與道德無關。

2、誇大式謊言。 孩子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 或為了達到某種效應, 他會在真實的故事裡“添油加醋”。

3、社交性謊言。 社交場合中, 成年人會說一些社交性謊言,

Advertisiment
兒童見多了以後, 也會模仿使用。

4、補償性謊言。 當孩子沒達到父母(或老師)規定的目標, 又想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讚美時;或當孩子並不擁有某些東西, 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時, 兒童往往用謊言來將自己不足的地方“補上”, 從而達到自己受表揚的目的。

5、防衛性謊言。 這種謊言在兒童身上最常見, 而且大多數時候是“被逼”出的。 通常父母、老師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或父母習慣用嚴厲的懲罰來管教孩子, 孩子為了逃避懲罰, 就用說謊來擋駕。

6、逃避任務的謊言。 當孩子面臨某些自己不喜歡的任務時, 會用謊言來幫助自己逃避責任和任務。

7、報復性謊言。 這是兒童情緒的一種表現。 當兒童對某人心懷不滿時, 可能通過謊言來向對方示威和挑戰。

Advertisiment

8、還有一種“謊言”, 與心理上的“安全感”有關係。 當孩子犯了錯誤, 父母(或老師)希望他講真話, 可如果孩子覺得他講了真話, 會受到懲罰(肉體上的或者心靈上的), 或者他不知道他講了真話, 後面會發生什麼對他不利的事, 這樣孩子也會想辦法進行暫時的掩蓋, 或不把實情說出來。 也就是說, 父母若提供孩子一個無法說實話的環境, 這也是造成孩子說謊的主要原因之一。

“趨利避害”的心理特點,

在孩子9歲後開始表現出來

作為現代父母,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應瞭解兒童心理發展的一些規律。 在此, 就本文作者提出的“說謊”問題, 我們來瞭解一下7歲~12歲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也許對家長有一些幫助。

Advertisiment

進入小學階段後, 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飛速的。 比如:二年級學生貪玩, 是生理和心理活躍的表現。 有時因玩而忘了做作業, 孩子為了避免父母(或老師)的指責, 有時會說謊。 三年級學生初步懂得“趨利避害”, 對自己有利的事就做, 有利的話就說, 不利的事就躲避。 “趨利避害”這一心理特點在孩子進入9歲後開始表現出來。

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 思維形式向抽象思維過渡, 可以進行比較複雜的分析, 分析問題時開始確立“自己”的位置。 這個“自己”常常站在主觀願望的對立面。

犯了錯誤, 三年級學生不太會尋找理由自我掩蓋, 在遇到理屈的時候會沉默不語;而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學會了尋找對自己有利的理由替自己辯護。

Advertisiment
與小時候直來直去的表達方式相比, 四年級學生知道選擇語言, 表達不同的意思, 有時隱瞞真實的情況。 進入五年級後, 學生們變得伶牙俐齒、能說會道, 學會了“耍心眼兒”。

六年級學生懂得一些遊戲規則和行為準則了, 有時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或者製造假像, 迷惑家長或老師。

家長只有瞭解並掌握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心理需求, 才能正確教育、有效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面對孩子已發生的問題,

作為父母該如何應對?

再讓我們說說 “一個人見人愛, 學習很好, 老師同學喜歡, 父母一直為之感到驕傲”的孩子, 進入四年級後, 突然發生了這樣的行為(偷偷拿家長的錢, 並說謊)。 從文章中, 我感到孩子的父母很接受不了“一直很優秀的”兒子犯的這兩個錯誤,

Advertisiment
同時產生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困惑。 面對孩子已發生的問題, 作為父母該如何應對?

首先, 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 用冷靜、溫和的態度去和孩子交談。 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不可能不犯一些錯誤, 作為家長, 絕不能苛求孩子不犯錯誤。 和犯錯誤的孩子交談, 一定要帶著這個教育理念。 具備這樣的家教理念, 你就不會情緒很激動, 或緊張或憤怒, 以致做出衝動的行為:暴打孩子、怒斥孩子, 從而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其次, 為孩子構建心理安全空間。 父母一定要為孩子的成長創設一個心理安全空間。 父母的愛要讓孩子感到安全。 如果父母的言行能讓孩子感到:在爸爸媽媽這裡, 我是安全的,我不會受到傷害,我什麼話都可以說,不論我說對還是說錯,在他們這裡,我都能得到心理支持或不受到傷害。孩子就不需要用“說謊”來保護自己了。

本文中的孩子在犯了第一個錯誤(偷偷拿錢)後,家長“審問”他時,不說實話,接著犯第二個錯誤“說謊”。我認為主要原因就在“安全感”上。媽媽看完兒子的檢討書後,去問兒子:上次問你時為什麼說謊?兒子回答:“我怕,我怕我承認了,你們不愛我了,因為我是壞孩子了,你們不會愛壞孩子的。”10歲兒子的這番話,在告訴父母親:他的第一個錯誤行為產生後,如果家長能設法為孩子構建一個他認為安全的心理環境,那也許就不會引發第二個錯誤行為“說謊”的產生。

第三,關注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心理需求,要及時給予滿足。物質需求,要視情況而定,不能滿足時,一定要花時間,耐心地與孩子溝通。簡單或粗暴的拒絕方式,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不太有效果。他們會嘗試採用其他方法,如偷偷拿家裡的錢,去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因為他們在長大,他們的辦法也比以前更多了。

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快速地成長,家長若想跟上他們的成長速度,必須要花時間去學點教育心理學,如此,才有能力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我是安全的,我不會受到傷害,我什麼話都可以說,不論我說對還是說錯,在他們這裡,我都能得到心理支持或不受到傷害。孩子就不需要用“說謊”來保護自己了。

本文中的孩子在犯了第一個錯誤(偷偷拿錢)後,家長“審問”他時,不說實話,接著犯第二個錯誤“說謊”。我認為主要原因就在“安全感”上。媽媽看完兒子的檢討書後,去問兒子:上次問你時為什麼說謊?兒子回答:“我怕,我怕我承認了,你們不愛我了,因為我是壞孩子了,你們不會愛壞孩子的。”10歲兒子的這番話,在告訴父母親:他的第一個錯誤行為產生後,如果家長能設法為孩子構建一個他認為安全的心理環境,那也許就不會引發第二個錯誤行為“說謊”的產生。

第三,關注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心理需求,要及時給予滿足。物質需求,要視情況而定,不能滿足時,一定要花時間,耐心地與孩子溝通。簡單或粗暴的拒絕方式,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不太有效果。他們會嘗試採用其他方法,如偷偷拿家裡的錢,去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因為他們在長大,他們的辦法也比以前更多了。

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快速地成長,家長若想跟上他們的成長速度,必須要花時間去學點教育心理學,如此,才有能力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