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謊,是父母教育不當的結果

說謊, 似乎是成長中的孩子們的通病。 其實, 孩子說謊是父母教育不當的結果, 因為孩子不能區分真實和想像的不同。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4歲以下的孩子把爸爸、媽媽是否高興作為衡量自己行為對錯的標準。 如果孩子告訴下班回來的媽媽:“我今天把鏡子打碎了。 ”媽媽一定會很生氣, 弄不好還會打他一頓。 但如果孩子換一種說法媽媽就不會生氣。 從這裡孩子學會了“說謊”, 但此時的孩子並未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性質, 只知道媽媽爸爸生氣, 自己就是做錯了。 但是,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怕父母生氣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Advertisiment
撒謊得不到應有的矯正, 慢慢就會固定下來, 形成欺騙行為。 因此, 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 從小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行。

父母不要“教”孩子說謊

許多父母意識不到自己一些細小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例如, 不喜歡接待來訪人, 就教孩子說, “如果某人來找我, 就說我不在。 ”如做了不願讓配偶知道的事, 也對孩子說“別讓你媽知道”。 還有的父母說到做不到, 給孩子空許諾等。 由於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威信, 父母說的或是做的孩子認為都是對的, 逐漸也就學會了說謊。 對這類行為的後果, 父母一開始往往意識不到, 等孩子出問題又十分氣憤。 其實孩子問題的根源就在父母本身。 因此, 要培養孩子的誠實,

Advertisiment
首先父母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誠實。

不要懲罰講真話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例、孩子說了真話, 父母卻劈頭蓋臉地一通嚴厲批評, 甚至體罰孩子。 如:有一個母親請病假出去玩.結果孩子將真實情況告訴了來探訪媽媽的同事, 孩子母親知道後、痛打了他一頓, 還教他以後再有這事就告訴別人“我去醫院了”。 這樣一來, 孩子將逐漸體會到說真話會受到懲罰, 不說 真話倒能平安無事, 甚至還可以贏得父母的讚賞。 如果下次犯了錯誤時, 孩子就會想盡辦法隱瞞過去、以逃避懲罰。 所以, 父母正確的做法應是:孩於承認錯誤後, 首先表揚他的誠實, 然後再説明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

幫助孩子區分想像和真實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Advertisiment
6歲的孩子中只有大約18%的人能夠區別真實和想像, 而9歲的孩子中有90%能夠理解故事是編的還是真實的, 在11歲~12歲時開始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 也就是說, 孩子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理解“謊言”和“誠實”是怎麼回事的。 因此, 父母要在孩子3~4歲時開始説明他們學會分辨什麼是假裝的, 什麼是真實的。 例如, 做遊戲時, 父母扮做大灰狼, 孩子覺得害怕, 這時可以跟他解釋什麼是“假裝”的。 稍大年齡的孩子, 則可以針對科幻電影、童話故事, 戲劇中的人物和孩子討論事實與虛構的區別。

孩子在不能分辨幻想和現實時, 往往把希望發生的事說成是正在或已經發生的事, 向父母、同學誇耀自己的“英雄業績”。 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卑感,

Advertisiment
自卑使他們常以優越感來補償自己, 以顯示自己的“能幹”。 對這樣說謊話的孩子, 父母要判斷出他們說謊話的原因, 及時糾正, 不能聽之任之。

及時獎勵誠實的行為

要培養一個好

的行為習慣, 獎勵比懲罰更重要。 當發現孩子闖禍以後, 不要氣急敗壞地責問:“這是不是你幹的?”此時, 孩子很有可能因為怕挨打而說謊。 這樣的問話方式實際上是誘導孩子說謊。 父母可以注視孩子的眼睛, 等孩子自己說出真相, 或者說:“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 應先表揚他的誠實, 然後再批評, 並且相應地減輕對他的處罰。

任何行為都是在初始時最容易矯正。 所以, 當父母發現孩子第一次說謊時, 就要十分重視這個問題,

Advertisiment
並要適時地懲罰。 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極度不安, 即使僥倖蒙混過去了, 也會十分擔心, 如果父母不及時發現制止, 孩子會習以為常, 撒謊成“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