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為孩子的任性行為而苦惱。 每當孩子得不到滿足時, 他們就會大哭大鬧, 甚至在地上打滾, 以這些任性的行為來讓父母妥協。 孩子的任性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改善他們的任性行為呢?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分析原因, 對症下藥。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任性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模仿別人的結果。 在家庭裡或親友當中有人任性, 孩子曾不止一次親眼看到任性的表現, 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錯的結果。 於是孩子就會模仿, 學著表現任性。 如果爸爸媽媽任何一方有明顯的任性行為,
Advertisiment
2、家長遷就的結果。 有些孩子任性, 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 孩子小的時候, 常常有不合理的要求, 家長覺得孩子小, 不懂事, 就遷就他, 幾次下來, 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為定勢;
3、家長對孩子過度嚴厲或不尊重孩子的結果。 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 孩子難以達到, 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 久而久之, 變得任性。
第一種原因中, 如果是父母以外的人的影響, 教會孩子分清是非不去模仿。 如果是父母自身一方有任性行為, 則應該認真反思, 坦誠地與孩子交流, 教育孩子不要學。 而且請孩子監督自己, 幫助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 如果是第二種原因,
Advertisiment
第二、讓孩子在群體生活。
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參加群體性活動。 節假日安排時間約幾個小朋友一起進行遊樂活動。 事先給孩子講清要求, 如果自己的意見被否定了, 要服從多數, 不固執, 不鬧情緒。 學校班集體的活動, 更要積極參加, 應主動向班幹部、班主任老師要任務,
Advertisiment
第三、幫孩子選擇朋友。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 同齡夥伴之間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有一兩個通情達理、不任性的朋友經常在一起學習、玩耍、討論問題, 對克服任性毛病大有好處。 允許孩子到小朋友家裡去, 讓他感受小朋友是如何聽從父母的教導的。 還可以讓孩子請小朋友監督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
小編總結:其實每個小孩有時候都會表現出任性的行為, 除了家長過分溺愛的原因外, 還是孩子心理需要的一種表現。 因此,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 爸爸媽媽首先不要責備孩子的任性, 同時也不要因為心疼而立即讓步。 應該充分理解孩子的任性, 加以適當的措施來教育孩子, 改善孩子的任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