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真正的育兒專家?

當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不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惑, 於是我們會去書本上、網路上, 或者向有經驗的人尋求答案。 但是有時候也會發現, 這些觀點用在孩子身上怎麼不太靈?

誤區1 寶寶扔玩具, 是一種探索活動。

鏡頭:早上爸爸批評了露露, 露露很生氣, 一直不說話, 還不斷地拿起自己喜歡的玩具, 重重地摔在地上。 父母沒有進行任何干預。

媽媽的觀點:書上說了, 寶寶扔玩具, 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不用管她。

解析:寶寶扔玩具, 有時候是一種探索, 有時候是一種宣洩

很多寶寶都會在一個階段裡特別喜歡扔東西,

Advertisiment
拿到手裡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 轉手就扔了, 這其實是寶寶的一種探索過程:拿著玩具, 寶寶會感受重量;扔的過程中, 會看到一條美麗的弧線;東西落地的時候, 又可以聽到聲音……這個過程對寶寶來說太有趣了, 這個玩法也比玩具本身的玩法更有吸引力, 而且說不定一顆璀璨的物理明星就要升起呢!寶寶這樣扔東西的時候, 父母不需要干預, 但是可以在寶寶扔完東西之後, 引導寶寶撿起來, 讓他養成良好的秩序習慣。

寶寶扔玩具, 其實還有另外的情況:寶寶生氣的時候, 憤怒的情緒無法表達, 連心愛的玩具也重重地扔在地上!這是寶寶發出的信號: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的憤怒情緒,

Advertisiment
我的全身都很生氣, 我有很多的身體能量該怎麼辦?

這時候, 父母首先要接納寶寶的憤怒情緒:寶寶是不是生氣了?被爸爸批評了很難受是嗎?然後引導寶寶:寶寶生氣的時候可以告訴父母, 也可以告訴你最喜歡的玩具小熊。 或者給寶寶做一個沙袋, 讓寶寶生氣的時候就去捶打沙袋, 寶寶就知道該如何發洩自己的身體能量了。

誤區2 寶寶在學習語言的時候, 不要代替寶寶表達出來。

鏡頭:媽媽喂樂樂喝水, 樂樂很友好地把水給媽媽喝, 媽媽拒絕了, 又給樂樂喝, 樂樂不高興了, 撅起小嘴, 媽媽還沒明白怎麼回事, 於是問樂樂:“怎麼了?說話!說話!”樂樂生氣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