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有權剝奪“好動”孩子上學的權利

因為出生時難產導致發育較晚, 好動, 8歲的小軒(化名)今年9月才入學。 但上學沒幾天, 班裡其他同學的家長就聯名上書學校, 還一度圍著校門扯起橫幅抗議, 稱小軒“嚴重影響了該班學生的學習”, 要他離開。 儘管校方有所協調, 但至今沒有結果, 小軒仍呆在家裡。

小軒的遭遇讓人想起雨果的名言, “創辦學校的人關閉了監獄, 但愚蠢的老師和糟糕的學校本身就是孩子心靈的監獄”。 只是, 再理性的名言有時也拗不過現實的殘酷。 小軒到底“好動”到什麼程度, 對其他學生有著怎樣的影響, 報導中沒有過多交待。

Advertisiment
但不管怎樣, 幾十名家長聯名反對的方式, 仍令人失望。

教育應該讓人向善, 讓人變得不那麼自私。 與那些健康孩子相比, “特別”的小軒是弱勢者, 老師和家長不更應該告訴孩子, 對小軒要多一些包容與關愛嗎?可是我們看到, 現實中的小軒, 被排斥在所謂正常的群體之外。 理論上講, 這樣做很不道德, 但我們又很難去苛責其他家長。 這些年, 教育事實上已經讓人變得自私起來, 如果你“無私”到可以不計較小軒對自家孩子學習的影響, 自家孩子考不上重點中學, 誰來負責?雖然, 小軒的影響不會如此“深遠”, 但那些反對小軒上學的家長一定是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下發起“聯名上書”的。

有什麼樣的立場, 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

Advertisiment
因為好動, 小軒的言行舉止確實可能影響其他孩子, 但其他孩子的家長在代孩子維權時, 是不是同樣不能侵犯小軒的權利呢?小軒有受教育的權利, 無論學校還是家長, 都無權剝奪。 更要指出的是, 在小軒的遭遇中, 學校有明顯的推卸責任嫌疑, 家長抗議已經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學校完全可以追究家長的責任, 遺憾的是, 學校偏偏犧牲了小軒的利益。

如果說聯名家長的舉動是在維權的話, 那麼, 維權也要有邊界意識, 不能一面維護自己的權利一面又侵犯他人的權利, 這是常識。 缺少了邊界意識的維權, 會讓人變得功利。 只可惜在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中, 家長和學校都臣服於分數的高低, 很少有人去教導自己的孩子如何跟那些“不一樣”的孩子打交道,

Advertisiment
很少有家長明白, 教會孩子和“小軒”這樣的小朋友交往, 同樣是一種成長。 有多少人拘囿在“心靈的監獄”裡, 這一起衝突呈現得淋漓盡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