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課間圈養:廁所成孩子樂園

 家長們對於育兒都十分重視, 對於孩子的學習更是嚴加管教, 但最近洋洋媽和不少家長卻遇到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孩子上課期間頻繁上廁所, 到底是怎麼回事?為安全學校圈養, 此法到底可不可行?

Advertisiment

為安全學校圈養 廁所成孩子玩耍場地

這個學期, 洋洋升入二年級, “整個一年級, 他一直被老師投訴課間頻繁上廁所。 ”洋洋媽很無奈地說, 孩子的學校, 課間和午休時間都不允許孩子去操場玩。 而洋洋所在的班級甚至不允許出教室, 為了出去透透氣, 孩子唯一的藉口就是上廁所。

記者採訪發現, 出於安全考慮, 很多小學課間和午間對孩子進行“圈養”。 不准出教室是最為嚴格的, 更普遍的情況是, 只能在教室和走廊活動, 但不能嬉鬧、奔跑、喧嘩。 於是, 不能去操場自由玩耍的孩子, 成了“廁所愛好者”, 他們躲在廁所裡, 推門、打鬧、看課外書、玩拖把,

Advertisiment
甚至拖地。

洋洋並非個案, 在記者採訪的家長中, “課間上廁所”的話題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幾位男生家長都有被老師投訴孩子頻繁以上廁所為名出去兜的經歷, 說到這個都哭笑不得。 一位學生媽媽說:“我家兒子也是"廁所愛好者", 經常在廁所裡蹲半個小時才出來, 看課外書, 玩膠棉拖把。 ”還有一位家長說, 孩子被老師投訴後, 問孩子在廁所幹什麼, 孩子回答說“拖地”。

“管得緊, 就是怕出意外啊!現在有的家長, 對孩子一點點意外反應都很大。 ”某學校相關負責人說, 有一次, 一個學生不小心把手弄破了, 家長發現後, 孩子撒謊說是被教室裡的什麼東西劃破的。 於是第二天, 這位家長跑到學校, 在教室裡用手把桌子、凳子都摸了一遍。

Advertisiment
”這一幕讓老師心有餘悸, “如果孩子的手真是被教室裡的東西劃破, 那家長還不來找學校算帳啊?學校壓力多大啊!”

該負責人還提到, 即使學生是在學校裡自己走路摔一跤, 摔斷了腿, 如果家長找到學校來, 從法律上來講, 學校也可能要承擔公平責任。 “鑒於此, 你說學校不管理, 不抓安全, 能行嗎?報紙上這樣的案例很多的。 所以, 學校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特別重視, 課間和午間抓得特別緊, 如果學生奔跑被執勤老師看見, 要扣班級的行為規範分。 ”

華東師大心理諮詢專家陳默也認為, 在一定程度上來看, 是家長給這個問題造成了兩難。 “有部分家長認為, 我的孩子在學校裡, 學校就要負起一切責任。 不管這個問題是如何發生的,

Advertisiment
只要是在學校發生的, 那麼學校就要負全責。 一所學校有幾百個孩子, 這個責任怎麼承擔?”陳默說, 一起追逐、打鬧是小孩的正常表現, 如果家長不能接受孩子出現任何意外, 唯一的辦法就是圈住孩子。 他建議, 在解決學校“圈養”的問題上, 家委會應該發揮作用。 “家委會可以聽取家長的意見, 少數服從多數, 得出一個結論家長們到底想要什麼, 形成一個書面的意見, 這樣學校就好操作了。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