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的發病率日漸升高, 是現在的女性越來越嬌氣, 還是不可抗拒的生理學因素?原因真的很複雜!下文從夫妻關係角度入手, 提出了一種調整和改善的方法。
案例實錄
某女性, 27歲, 三年前與老公在網上相識。 婚前, 他們幾乎沒有矛盾, 可就在懷孕前後, 女方特別反常, 不僅處處挑老公的毛病, 而且自己經常無端發作, 生育後由於情緒失控而提前斷奶, 致使嬰兒營養不良。 醫院判定她為產後抑鬱, 服藥一段時間無效, 這位年輕的母親更加焦慮, 整整一年沒有出過家門, 進而, 二人的矛盾日益升級。
Advertisiment
調整夫妻關係
諮詢過程
做心理諮詢是他們二人的共識, 看得出, 他們都想為自己的婚姻找到“出路”。 但在與諮詢師近一小時的攀談中, 他們涉及的內容無非是那些家長里短, 雖然女方的抱怨與反常現象居多, 但也不屬於“原則問題”。 可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諮詢師問女方:“當父母生你時, 他們有沒有抱怨你不是個兒子?”
她當即矢口否認, “沒有, 他們都很喜歡我, 疼我, 哪像他?”瞥了身邊的老公一眼。 然後他們仍各執一詞。 諮詢師不得不叫停, 然後看著女方, “請你告訴我, 在母親懷你的時候, 有沒有期盼過腹中的孩子是個兒子?”
Advertisiment
“有的, ”女孩子誠實地回答, “她說懷孕時特別希望我是個男孩兒, 為此她還到廟裡燒過香。 您不提我還真忘了, 小時候她常跟我講這個。 ”
諮詢師笑了, “哦, 明白了!”
夫妻二人面面相覷, 幾乎異口同聲道:“有什麼問題嗎?”
諮詢師對女方說:“胎兒在母體12周時, 就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情緒, 包括他們對孩子性別的取向。 而如果父母的期望的與腹中的性別事實不符, 胎兒便會焦慮, 當然他/她沒有理性思維, 只是最原始的那種不安, 而這種不安也被孩子永久性地‘注入’生存經驗中, 形成第一性格特質, 也就是對懷孕的焦慮, 以及對自己性別的不確定。 ”
女方一下子愣住了, “都快30年了, 我怎麼一點兒也想不起來了?”
諮詢師笑了笑, “在心理學看來,
Advertisiment
調整夫妻關係
“您剛才說, 她對自己的性格無法確定, 這會造成什麼後果?”男方關切地詢問。
諮詢師說:“這是最初的‘假小子’情節, 打個比方, 如果她女性化比較純粹, 那麼生育就相對容易, 產後康復及哺乳等都會顯得順其自然, 因為這些都是母親的分內之事。
Advertisiment
先生點點頭, “明白了, 我看她就有恐高症。 ”看看妻子, “哼, 這回明白了吧?是你媽造成的!”
女方低下頭, “那我可怎麼辦?孩子不到四個月就斷奶了, 我現在連門都不敢出, 而且我也不能抱怨我媽呀, 一來她根本聽不懂, 說了也沒用;二來, 她養我也不容易, 現在還幫我們看孩子呢。 ”
諮詢師看著他們, 問男方“你愛你妻子嗎?”
男方點點頭, “當然愛了!”
諮詢師說:“愛她, 就表達出來。 ”
男方說:“有時候我也說, 可她不配合, 好像對我什麼都不信似的。 ”
諮詢師:“如果妻子女性化特質較強, 比如比較溫柔和善於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