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調整胎位不正,讓胎寶寶回歸“標準姿勢”

對於想要自然分娩的孕媽咪, 產檢後被告知“胎位不正”著實是個不小的打擊。 不過, 胎寶寶在羊水正常環境下仍會改變胎位, 那麼何時是糾正胎位的最佳時機?糾正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 有著十多年臨床經驗的婦產科醫師來為遭遇“胎位不正”的孕媽咪解決煩惱啦!

一般從妊娠28周開始, 醫生會告知孕媽咪“胎位不正”的情況, 因為在此之前, 寶寶還很小, 在羊水環境中移動很正常。 而只要胎位正常, 產檢後醫生通常不會特意交待胎位的情況。

“頭朝下”才是正常的胎位!

胎位, 顧名思義就是胎寶寶在子宮裡的位置。

Advertisiment

胎寶寶的頭部比身體重, 而且又是在羊水包圍的環境中, 所以大都是頭朝下、臀朝上的狀態等待出生。

正常的胎位是胎頭俯屈、枕骨在前, 分娩的時候頭部最先進入骨盆, 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頭先露”, 這種胎位是最容易自然分娩的。

不是每位胎寶寶都遵循“標準姿勢”

寶寶在孕媽咪子宮裡的姿勢就跟跳水比賽一樣, 有標準的姿勢, 這個姿勢可以保證在分娩時每個分解動作都完美順暢地完成。 但不是每個寶寶都認真遵守比賽規則, 所以呈現的姿勢就有不同。 於是產檢時, 這些調皮的寶寶就會被醫生發現, 並告知孕媽咪“寶寶是臀位”。

30周內, 孕媽咪不必緊張

對這種情況孕媽咪也不必過分擔心, 因為在羊水的包圍中,

Advertisiment
寶寶好像在游泳一樣, 可以自由地活動, 這次產檢是臀位, 下次也有可能就轉回頭位了, 在羊水豐富、胎寶寶活動空間相對寬敞的孕30周以內, 醫生也不會做出“胎位不正”的結論。 但在30周以後, 隨著胎寶寶的增大, 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 如果寶寶還是臀位的話, 醫生就會制定相應的措施來應對分娩。

胎位不正大盤點

想瞭解胎位不正的原因、種類嗎?急切地想要改變不正常的胎位嗎?專家立刻為您解析關於胎位不正的類型和應對措施。

1.哪些位置是胎位不正?

橫位

寶寶的長軸和孕媽咪的長軸互相垂直, 寶寶橫臥于孕媽咪骨盆的入口上, 分娩時先出來的是寶寶的肩膀或手, 這種情況就是橫位元, 322~1200個孕媽咪中會有一個橫位。

Advertisiment
橫位是對孕媽咪和寶寶最不利的胎位, 不能經陰☆禁☆道分娩, 而且如果處理不及時, 還容易造成子宮破裂, 威脅孕媽咪的生命呢。

臀位

寶寶的頭和臀顛倒過來, 臀在下頭在上, 是臀先露, 這種胎位就是臀位。 臀位還分為單臀位、混合臀位、不完全臀位等。

單臀位

(直腿臀位)寶寶雙腿髖關節彎曲, 雙膝關節向上伸直, 臀部朝下。 分娩時臀部先娩出, 可經陰☆禁☆道自然分娩的幾率很高。 這是胎位不正中最為常見的情況。

完全臀位(混合臀位)

寶寶雙腿髖關節和雙膝都彎曲, 好像盤腿而坐, 臀部及腳朝下。 分娩時寶寶的臀部和雙腳先出來。 這種情況在胎位不正中也較多見。

膝位

寶寶雙腿或一腿跪下的姿勢, 分娩時膝關節屈曲, 膝部先娩出,

Advertisiment
可以是雙膝一起娩出, 也可以是單膝先娩出。 這種情況不多見。

足位

寶寶是雙腿或單腿站立的姿勢, 先露部為雙足或單足。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不正常頭位

如果胎頭的枕部不是朝向恥骨聯合, 而是朝向孕媽咪骨盆的左側或右側或朝向骶部, 就變成了枕橫位或枕後位, 這會給分娩造成困難。 如果胎頭不是俯屈姿勢而是仰伸姿勢(顏面位), 那就會使胎頭徑線增大, 造成難產。

頭位不正還分枕位、顏面位、額位。

●先露部為前頂先露, 就是枕位。

●先露部為額頭, 即額位。

●先露部為面部時稱為顏面位。

2.胎位在不斷變化著

子宮形狀在變化

雖然胎寶寶在羊水中的活動無法控制, 在孕中期大約50%的胎寶寶被查出是臀位, 但大部分的胎寶寶在孕中、晚期都會固定成“頭位元”的標準姿勢,

Advertisiment
胎寶寶對這個標準胎位的超強感知能力, 原因還不是很清楚, 現在可以知道的是, 子宮的形狀是促成寶寶選擇正確胎位的原因之一。

胎寶寶隨變化, 調整體位

在懷孕過程中, 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的形狀也在慢慢發生變化, 從孕中期開始, 原本狹長的橢圓形子宮, 在子宮口的周圍慢慢開始變窄、收縮、呈倒梨形, 同時胎寶寶在孕中期之前頭部和身體比例相當, 但到了後期身體變得比頭大了, 所以為了適應子宮形狀的變化, 胎寶寶就不斷調整自己的體位以保證享受最舒服的姿勢。

3.胎位不正與子宮&胎寶寶有關

也有大約3%~5%的臀位寶寶直到分娩也沒能回轉頭位。 這其中有胎寶寶方面的原因,也有子宮方面的原因。

胎寶寶活動範圍過大

如羊水過多、胎頭小、經產婦腹壁鬆弛以及早產兒、羊水相對偏多等,胎寶寶易在宮腔內自由活動形成臀位。

子宮畸形

一般子宮是橢圓形的,孕後期漸漸變為倒梨形,幫助寶寶適應頭位元的狀態,如果子宮是先天畸形,如雙角子宮等,寶寶的體位變化失去了子宮形狀的依託,容易發生胎位不正的情況。

子宮肌瘤

如果子宮裡有肌瘤的話,肌瘤的大小和位置都會限制寶寶的活動,容易發生胎位不正。如果子宮肌瘤位於子宮的下部,那麼就和前置胎盤的情況一樣,頭部難以處於下部骨盆中,容易出現臀位。

頭盆不相稱

孕媽咪的骨盆狹窄,或者寶寶是巨大兒等情況,寶寶的頭比孕媽咪的骨盆大,也容易發生寶寶是臀位元的情況。

前置胎盤

一般情況下,受精卵在子宮的底部著床,並形成胎盤,如果著床的位置在子宮口附近,就會形成前置胎盤或低置胎盤。子宮的空間有限,如果胎盤位置佔據了靠下的部位,寶寶頭部就難以處於下部,容易出現胎位不正。

雙胞胎

在子宮內有限的空間中,一個寶寶是頭位,另一個寶寶是臀位的姿勢最能利用空間,因此雙胞胎中有一個很容易出現臀位。

胎位不正怎麼辦?

萬一胎位不正的情況發生在您的身上,也不要驚慌、煩惱,這裡告訴您一些知識和方法,瞭解了這些,或許您的擔心就會減輕很多。

胎位不正時間表

胎位不正的發生幾率,在妊娠的不同孕周,並不相同,甚至差異還很大。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胎位不正”的情況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所以在妊娠初期,聽到醫生告訴你寶寶胎位不正時大可不必驚慌喲。

胎位不正的糾正時間

妊娠28周以前,由於羊水相對較多,胎寶寶又比較小,在子宮內活動範圍較大,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妊娠32周以後,寶寶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在孕32周以後,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於確定了,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胎位不正的糾正操

孕30周以後,如果寶寶仍然為臀位的話(這種是胎位不正中最常見的),孕媽咪就可以通過做糾正操來幫助寶寶轉回到正確的位置了。

胸膝位

孕媽咪穿上寬鬆的衣服,排空膀胱,雙膝著地,胸部輕輕地貼在地上,儘量抬高臀部。雙手伸直或折疊置於臉下均可。每日2次,每次保持15分鐘,連做1周後請醫生複查。

仰臥位

這種方法也叫“搭橋法”,仰臥,臀部抬高30cm,臀部下方可墊個靠墊。每次保持10~15分鐘。

側俯位

做過糾正操後,可以躺下來休息30分鐘。休息時可採用側臥,上面的腿向前,膝蓋輕輕彎曲,這樣可以讓胎寶寶背部朝上。

POINT!

如有不適要立即停止

孕媽咪在做胎位不正糾正操時一定不要過於勉強,以自己的身體感覺為准,如有不適,請立即停止。

這樣的方法也可以試一下喲

和胎寶寶說話

“寶寶,頭要向下喲,來個前滾翻吧。”經常跟胎寶寶說類似于這樣的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孕媽咪可以一邊撫摸腹部,一邊跟胎寶寶說話。這種方法並沒有科學根據,但可以使自己精神放鬆,也會有一定效果的。

外回轉術

這是醫生用手在孕媽咪的腹部上按摩促使胎寶寶轉動的方法。一般在孕期35~37周內進行,成功率有50%。只是,這種方法可能有壓迫臍帶、早產的風險,所以有的醫院不進行此項方法。如果採用這個方法,要做好緊急剖宮產的準備,並且最好一邊看B超畫面一邊矯正。

針灸療法

這是一種用針刺和溫熱刺激等來刺激穴位,增加胎兒運動的方法,可以促進孕媽咪的血液迴圈,緩和子宮的張力,改變胎寶寶的位置,但能產生多大程度的效果,還不清楚。

36周以後仍然胎位不正怎麼辦?

到孕36周時,寶寶已經基本成熟,在子宮裡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活動上很受限制,此時如果仍然胎位不正的話,孕媽咪一定要提前跟醫生溝通分娩方式,因為臨產時能夠轉到正確胎位的寶寶畢竟只是極少數。

關於胎位不正的Q&A

Q:胎位不正會引發早產嗎?

A:胎位不正是寶寶在子宮內的姿勢不正確,一般不會導致早產,但如果是胎寶寶的腳在下面或者膝蓋在下面的話,會導致對胎膜壓迫不均勻,引起胎膜早破引發早產。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所以不必過分擔心,如果感到異常,應儘早去醫院檢查,醫生會根據情況做處理。

Q:生活中需注意哪些事?

A:在日常生活方面基本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在孕中期後,應遵照醫生的建議做糾正操,如臀位時行胸膝位糾正;大多數胎位不正應由醫生在分娩時處理,孕媽咪應配合醫生的指導。

Q:糾正操會讓寶寶臍帶繞頸嗎?

A:不會。臍帶繞頸發生的原因和臍帶過長、胎寶寶小、羊水過多及胎動過頻有關。做糾正操不需要用力,只是借助胎寶寶重心改變來糾正胎位,一般不會有問題。很多人即使不做糾正操也會發生臍帶繞頸。在分娩時,醫生會根據臍帶繞頸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

Q:胎位不正糾正之後寶寶還會轉回去嗎?

A:胎位不正糾正之後,寶寶就跟其他正常胎位的胎寶寶一樣,再次轉回臀位的幾率不大。因為到了這個時期,一般胎寶寶的活動範圍進一步縮小,體位也相對固定,所以較少再次發生胎位不正。

Q:第一胎是胎位不正,第二胎也會是嗎?

A:如果第一次懷孕時引起胎位不正是子宮的原因,如子宮肌瘤、雙角子宮等,那麼第二胎髮生胎位不正的幾率相對較高,此外,排除第二胎與第一胎相同的情況,如雙胎、胎寶寶小等情況,妊娠的次數與胎位不正沒有特別的聯繫。

Q:胎動厲害的寶寶是不是容易胎位不正?

A:不會。胎位不正和胎動頻繁沒有必然的關係,有的寶寶好動,有的寶寶好靜,這跟胎寶寶本身的情緒性格有關。即使是好動的寶寶在孕晚期大部分也是正常胎位,而不怎麼胎動的寶寶也有發生臀位的可能。

Q:睡眠姿勢也會引起胎位不正嗎?

A:不會。睡眠姿勢不會影響胎寶寶的姿勢,主要和孕媽咪的骨盆形狀、胎寶寶大小、羊水量的多少、腹壁是否鬆弛等有關。孕晚期時子宮變得很大,大部分孕媽咪睡眠狀況都不是很好,這時候就要儘量採用讓自己舒服的姿勢睡覺。

Q:什麼時間去醫院確定胎位比較合適?

A:妊娠28周以前,由於胎寶寶小,羊水又多,胎寶寶在子宮內有比較大的活動範圍,胎位易變動,此時約有半數以上的胎寶寶是臀位或橫位,如果能及時發現異常胎位,採用一定的輔助手法,讓寶寶轉回到正常胎位並不難,但妊娠32周以後才發現再進行糾正就有些困難了。

Q:懷孕30周胎位不正,並且臍帶繞頸一周,一定要剖宮產嗎?

A:不一定的。寶寶的胎位還會變的,到生產前還有轉過來的可能。而且這期間可以做胎位糾正操,能夠幫助寶寶轉回頭位。寶寶臍帶繞頸一周也不必擔心,這個是很常見的,平時活動多注意就可以了。孕媽咪要定時數胎動,也可以買個胎心儀。

媽咪:秋秋

寶寶:曉臻

懷孕32周的時候查出寶寶臀位,當時也沒特別在意,聽朋友說挺容易轉回來的,就做做糾正操。可是後來36周了還是沒有轉回來,我有些著急了,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沒用,沒想到後來一次做產檢之前坐了公車,就轉過來了,大家說是坐車顛回來的,呵呵。

媽咪:蒙媽

寶寶:阿蒙

我妊娠28周的時候是橫位,當時嚇得不行,不過醫生告訴我不要緊,妊娠32周的時候再看一次,暫時不用採取措施。我提心吊膽地等到32周,倒是變成頭位了,不過繞頸1周,醫生又說不要緊。36周的時候,變成繞頸2周,最後生的時候,已經繞了2周半了。

媽咪:曉芹

寶寶:lucky

一直盼著能臀位,因為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剖宮產啦,妊娠30周左右真的被告知臀位,就覺得放心了,沒想到最後1個月又轉回正常胎位去了。

這其中有胎寶寶方面的原因,也有子宮方面的原因。

胎寶寶活動範圍過大

如羊水過多、胎頭小、經產婦腹壁鬆弛以及早產兒、羊水相對偏多等,胎寶寶易在宮腔內自由活動形成臀位。

子宮畸形

一般子宮是橢圓形的,孕後期漸漸變為倒梨形,幫助寶寶適應頭位元的狀態,如果子宮是先天畸形,如雙角子宮等,寶寶的體位變化失去了子宮形狀的依託,容易發生胎位不正的情況。

子宮肌瘤

如果子宮裡有肌瘤的話,肌瘤的大小和位置都會限制寶寶的活動,容易發生胎位不正。如果子宮肌瘤位於子宮的下部,那麼就和前置胎盤的情況一樣,頭部難以處於下部骨盆中,容易出現臀位。

頭盆不相稱

孕媽咪的骨盆狹窄,或者寶寶是巨大兒等情況,寶寶的頭比孕媽咪的骨盆大,也容易發生寶寶是臀位元的情況。

前置胎盤

一般情況下,受精卵在子宮的底部著床,並形成胎盤,如果著床的位置在子宮口附近,就會形成前置胎盤或低置胎盤。子宮的空間有限,如果胎盤位置佔據了靠下的部位,寶寶頭部就難以處於下部,容易出現胎位不正。

雙胞胎

在子宮內有限的空間中,一個寶寶是頭位,另一個寶寶是臀位的姿勢最能利用空間,因此雙胞胎中有一個很容易出現臀位。

胎位不正怎麼辦?

萬一胎位不正的情況發生在您的身上,也不要驚慌、煩惱,這裡告訴您一些知識和方法,瞭解了這些,或許您的擔心就會減輕很多。

胎位不正時間表

胎位不正的發生幾率,在妊娠的不同孕周,並不相同,甚至差異還很大。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胎位不正”的情況隨著妊娠周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所以在妊娠初期,聽到醫生告訴你寶寶胎位不正時大可不必驚慌喲。

胎位不正的糾正時間

妊娠28周以前,由於羊水相對較多,胎寶寶又比較小,在子宮內活動範圍較大,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妊娠32周以後,寶寶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在孕32周以後,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於確定了,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胎位不正的糾正操

孕30周以後,如果寶寶仍然為臀位的話(這種是胎位不正中最常見的),孕媽咪就可以通過做糾正操來幫助寶寶轉回到正確的位置了。

胸膝位

孕媽咪穿上寬鬆的衣服,排空膀胱,雙膝著地,胸部輕輕地貼在地上,儘量抬高臀部。雙手伸直或折疊置於臉下均可。每日2次,每次保持15分鐘,連做1周後請醫生複查。

仰臥位

這種方法也叫“搭橋法”,仰臥,臀部抬高30cm,臀部下方可墊個靠墊。每次保持10~15分鐘。

側俯位

做過糾正操後,可以躺下來休息30分鐘。休息時可採用側臥,上面的腿向前,膝蓋輕輕彎曲,這樣可以讓胎寶寶背部朝上。

POINT!

如有不適要立即停止

孕媽咪在做胎位不正糾正操時一定不要過於勉強,以自己的身體感覺為准,如有不適,請立即停止。

這樣的方法也可以試一下喲

和胎寶寶說話

“寶寶,頭要向下喲,來個前滾翻吧。”經常跟胎寶寶說類似于這樣的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孕媽咪可以一邊撫摸腹部,一邊跟胎寶寶說話。這種方法並沒有科學根據,但可以使自己精神放鬆,也會有一定效果的。

外回轉術

這是醫生用手在孕媽咪的腹部上按摩促使胎寶寶轉動的方法。一般在孕期35~37周內進行,成功率有50%。只是,這種方法可能有壓迫臍帶、早產的風險,所以有的醫院不進行此項方法。如果採用這個方法,要做好緊急剖宮產的準備,並且最好一邊看B超畫面一邊矯正。

針灸療法

這是一種用針刺和溫熱刺激等來刺激穴位,增加胎兒運動的方法,可以促進孕媽咪的血液迴圈,緩和子宮的張力,改變胎寶寶的位置,但能產生多大程度的效果,還不清楚。

36周以後仍然胎位不正怎麼辦?

到孕36周時,寶寶已經基本成熟,在子宮裡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活動上很受限制,此時如果仍然胎位不正的話,孕媽咪一定要提前跟醫生溝通分娩方式,因為臨產時能夠轉到正確胎位的寶寶畢竟只是極少數。

關於胎位不正的Q&A

Q:胎位不正會引發早產嗎?

A:胎位不正是寶寶在子宮內的姿勢不正確,一般不會導致早產,但如果是胎寶寶的腳在下面或者膝蓋在下面的話,會導致對胎膜壓迫不均勻,引起胎膜早破引發早產。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所以不必過分擔心,如果感到異常,應儘早去醫院檢查,醫生會根據情況做處理。

Q:生活中需注意哪些事?

A:在日常生活方面基本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在孕中期後,應遵照醫生的建議做糾正操,如臀位時行胸膝位糾正;大多數胎位不正應由醫生在分娩時處理,孕媽咪應配合醫生的指導。

Q:糾正操會讓寶寶臍帶繞頸嗎?

A:不會。臍帶繞頸發生的原因和臍帶過長、胎寶寶小、羊水過多及胎動過頻有關。做糾正操不需要用力,只是借助胎寶寶重心改變來糾正胎位,一般不會有問題。很多人即使不做糾正操也會發生臍帶繞頸。在分娩時,醫生會根據臍帶繞頸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

Q:胎位不正糾正之後寶寶還會轉回去嗎?

A:胎位不正糾正之後,寶寶就跟其他正常胎位的胎寶寶一樣,再次轉回臀位的幾率不大。因為到了這個時期,一般胎寶寶的活動範圍進一步縮小,體位也相對固定,所以較少再次發生胎位不正。

Q:第一胎是胎位不正,第二胎也會是嗎?

A:如果第一次懷孕時引起胎位不正是子宮的原因,如子宮肌瘤、雙角子宮等,那麼第二胎髮生胎位不正的幾率相對較高,此外,排除第二胎與第一胎相同的情況,如雙胎、胎寶寶小等情況,妊娠的次數與胎位不正沒有特別的聯繫。

Q:胎動厲害的寶寶是不是容易胎位不正?

A:不會。胎位不正和胎動頻繁沒有必然的關係,有的寶寶好動,有的寶寶好靜,這跟胎寶寶本身的情緒性格有關。即使是好動的寶寶在孕晚期大部分也是正常胎位,而不怎麼胎動的寶寶也有發生臀位的可能。

Q:睡眠姿勢也會引起胎位不正嗎?

A:不會。睡眠姿勢不會影響胎寶寶的姿勢,主要和孕媽咪的骨盆形狀、胎寶寶大小、羊水量的多少、腹壁是否鬆弛等有關。孕晚期時子宮變得很大,大部分孕媽咪睡眠狀況都不是很好,這時候就要儘量採用讓自己舒服的姿勢睡覺。

Q:什麼時間去醫院確定胎位比較合適?

A:妊娠28周以前,由於胎寶寶小,羊水又多,胎寶寶在子宮內有比較大的活動範圍,胎位易變動,此時約有半數以上的胎寶寶是臀位或橫位,如果能及時發現異常胎位,採用一定的輔助手法,讓寶寶轉回到正常胎位並不難,但妊娠32周以後才發現再進行糾正就有些困難了。

Q:懷孕30周胎位不正,並且臍帶繞頸一周,一定要剖宮產嗎?

A:不一定的。寶寶的胎位還會變的,到生產前還有轉過來的可能。而且這期間可以做胎位糾正操,能夠幫助寶寶轉回頭位。寶寶臍帶繞頸一周也不必擔心,這個是很常見的,平時活動多注意就可以了。孕媽咪要定時數胎動,也可以買個胎心儀。

媽咪:秋秋

寶寶:曉臻

懷孕32周的時候查出寶寶臀位,當時也沒特別在意,聽朋友說挺容易轉回來的,就做做糾正操。可是後來36周了還是沒有轉回來,我有些著急了,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沒用,沒想到後來一次做產檢之前坐了公車,就轉過來了,大家說是坐車顛回來的,呵呵。

媽咪:蒙媽

寶寶:阿蒙

我妊娠28周的時候是橫位,當時嚇得不行,不過醫生告訴我不要緊,妊娠32周的時候再看一次,暫時不用採取措施。我提心吊膽地等到32周,倒是變成頭位了,不過繞頸1周,醫生又說不要緊。36周的時候,變成繞頸2周,最後生的時候,已經繞了2周半了。

媽咪:曉芹

寶寶:lucky

一直盼著能臀位,因為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剖宮產啦,妊娠30周左右真的被告知臀位,就覺得放心了,沒想到最後1個月又轉回正常胎位去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