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調查顯示:面對父母離異再婚的兒童較容易感到焦慮及抑鬱

調查顯示, 面對父母離異再婚的兒童, 較容易感到焦慮及抑鬱, 建議再婚夫妻在照顧及管教子女上有更多合作。 再婚半年的阿晴(化名), 最初決定與現任丈夫結婚前, 花約兩年時間令就讀小學低年級的女兒融入二人的關係, 每次拍拖都會“三人行”, 而女兒亦由最初坐立不安, 變得願意親近對方。 根據香港登記結婚數目, 1991年再婚(其中一方或雙方屬再婚)的比例為11.5%, 上升至2013年的35.3%。 為瞭解一般家庭與再婚家庭兒童的心理健康及行為表現, 聖雅各布福群會灣仔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與城市大學, 問卷訪問340個一般家庭及47個再婚家庭。
Advertisiment
調查發現, 再婚家庭兒童的焦慮症狀是1.98分, 高於一般家庭兒童的1.85分(3分為滿分);抑鬱症狀方面, 再婚家庭兒童是1.9分, 一般家庭兒童1.66分;主觀快樂感方面, 一般家庭兒童有5.02分, 比再婚家庭兒童的4.51分為高(7分為滿分)。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指出, 與一般家庭孩子相比, 再婚家庭孩子身心健康較遜色, 有較多“外化”問題, 如經常坐立不安或躁動, 容易失去信心。 同時, 繼父母在管教繼子女也面對很大壓力。 聖雅各布福群會家庭及輔導服務高級經理王佩賢表示, 由於繼父母感覺自己缺少“合理權力”, 通常不采較強硬的管教行為, 繼父母在管教子女上應更多合作。 她建議再婚家庭多製造“一家人”的回憶,
Advertisiment
營造和諧家庭關係。 阿晴坦言, 決定再婚令她壓力很大, 首要考慮是女兒的感受。 幸好與女兒關係一直良好, 同時與現任丈夫在管教分工責任上保持溝通互信, 順利組織新家庭。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教羅耀增指出, 此次研究有繼母是首次結婚, 由於未有經驗, 婚後卻要照顧繼子女, 在心理上沒有準備。 尤其繼母生育自己的孩子後, 家庭照顧佔據了她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 加上身邊朋友未必有相同經歷, 使她們承受頗大壓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