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談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失敗, 再孩子的嘗試行為中, 失敗挫折是免不了的, 我們應多給予孩子心靈的支持與愛護。 不要在眾人面前批評孩子, 不要在孩子之間相互攀比, 每個孩子都有其個性特點, 我們應注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應給予鼓勵, 以增強其自信心, 保護其自尊心。 第三, 我們應允許孩子表現他們的情緒, 鼓勵他們把感受說出來, 説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 建立合理的自我概念。 不論是消極情緒, 還是積極情緒都需要表現出來。 過分的壓抑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都會導致鬱鬱寡歡, 興趣索然。 我們可使用“談話法”與孩子們一起探討他們的情感和他們的困難,

Advertisiment
使他們學會分析和處理自己的情感, 使他們看到希望和出路, 可以鼓舞勇氣, 振奮精神。

(二)情感衝動

情感衝動指兒童的情感活動不受理性控制的發作性的擾亂現象。 此時, 兒童的情緒、情感表現出明顯的自發性和隨意衝動性, 並經常表現為不考慮行為後果的莽撞行為。 輕者, 如上課時突然說話, 打斷別人的談話等。 重者, 如亂發脾氣、哭鬧、打人毀物等。 他們不能容忍自己的願望得不到滿足, 又很少考慮行為後果, 事先也無計畫, 但行動之後錯了, 又後悔。 兒童容易衝動與其人格不成熟、尚沒有控制情感的經驗、以及成人對兒童的放縱、鼓勵有關。 當他們在實際生活中, 逐漸體會到情感控制的必要性,

Advertisiment
隨著理智力量的增強, 大多數兒童的衝動性自然會減少, 少數個別兒童的衝動可能與遺傳因素、發育遲緩或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有關, 他們以行為和情緒易激惹為主要特徵, 常因微小的刺激而引發強烈的憤怒和衝動行為, 發作時不能控制。

對兒童的衝動行為, 我們常採用的方法是:首先要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分嬌慣, 養成孩子“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有求必應的不良習慣。 如有一位家長為了滿足孩子“吃了蛋糕才睡覺”的不合理要求, 竟在晚上十一點冒雨出去為孩子買蛋糕。 應該讓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懂得, 許多事想要立即得到滿足是不可能的, 要學會等待,

Advertisiment
在等待的過程中, 孩子的控制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發展。 其次, 應避免嚴厲的衝動性懲罰。 父母或教師對兒童的隨意懲罰, 使兒童學習到的是衝動的合理性。 父母和教師的理智行為才能促使兒童學會控制自己。 對於衝動爆發, 處於盛怒狀態的孩子, 可採用暫時隔離的方法, 使其衝動行為被忽視, 從而降低其情緒的強度。

(三)恐懼

恐懼或害怕是正常兒童發展中普遍具有的一種體驗, 是兒童對周圍環境事物的一種必要的、往往是健康的反應。 隨著兒童心理的發展和成熟, 幼年時的恐懼逐漸會消失。 但如果兒童仍對某些不足以引起恐懼的事物也產生不可克服的恐懼, 便是一種異常現象。 若除恐懼的情緒體驗外, 再伴有出汗、顫抖以及回避反應,

Advertisiment
而影響正常的活動時, 便可稱為“恐怖症”。

兒童怕懼的對象很多, 常見的是怕損傷身體(如摔傷、打針)、離開父母、犯錯、挨批評, 但嚴重影響其生活的是“學校恐怖症”。 學校恐怖症表現為習慣性的遲到、哭叫、亂跑等, 也可有攻擊式的抵抗, 如打、踢等。

引起兒童學校恐怖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最常見的原因是:父母管教過於嚴厲、期望過高;教師過於嚴厲, 傷害兒童的自尊;受同伴集體中橫行霸道者欺侮;兒童本人膽小、懦弱、依賴性強等。

對兒童的學校恐怖症, 我們可採用以下策略:首先以各種強化方式獎勵兒童的上學行為, 如獎勵一本畫書或允許多看一會兒電視等。 避免一切由於躲避上學而帶給兒童的好處,

Advertisiment
不上學有好處會更不去上學。 其次, 父母要調整心態, 降低期望值。 父母要多帶孩子出去玩, 多接觸大自然, 多接觸夥伴, 要放開手,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養孩子生活的獨立性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最後, 教師在某種程度上應能取代父母, 對兒童表現出興趣和關心, 和兒童

的關係應是朋友關係, 使學校的生活更具吸引力。 魚戲蓮葉間, 蓮葉何田田。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作為老師, 我們不能做蜻蜓, 蜻蜓只會識香賞花, 我們要做蜜蜂, 因為小荷現在需要的是傳花授粉。 這一關過好了, 才有日後的蓮蓬實子, 泥底藕香。 (來源/星星生活週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