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才藝教育>正文

談培養寶寶才藝的酸甜苦辣

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進行才藝培養, 鋼琴、芭蕾、民音等等。 哪一個家長不是給孩子同時報幾個才藝班。 可是, 孩子在這一過程中有多少辛酸是家長知道的。 下面我就來看一看現在的實際情況。

故事篇: “學藝”的千般理由

A家有小琴童

費錢又費心

在南京一家琴行, 記者了解到的器樂類培訓市價是每課時80-100元, 主要由器樂專業學生或在職教師任課, 若是請考級評委及有名望的教師, 則要升至300-500元。 一心要把孩子培養成為“會一手好鋼琴的牙醫”的張先生跟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每周都帶6歲的兒子去一位資深鋼琴教授家中上一節課,

Advertisiment
一節課300元;由于工作比較忙, 還幫兒子找了一個陪練老師, 一星期一次, 一次一百元, 這樣加上資料、交通等費用, 每月的開支近2000元。 “加上買鋼琴花掉的1。 5萬元, 考到10級估計要10多萬!”張先生感嘆道。 令家長為難的除了成本高昂, 還有時間和精力的付出。 在某區直機關工作的楊先生笑言, 家里的小琴童讓他身心疲憊:“除了陪女兒去上課, 每天還要花半個小時以上督促她練琴, 時間一久, 家長身心俱疲。 ”而采訪中, 記者在南藝一位鋼琴老師家里還遇到一位從徐州帶孩子趕來求藝的家長。 據了解, 每到周日, 這一家子都要5點鐘起來趕火車到南京, 讓孩子上10點半的課, 上完以后午飯都來不及吃就又得趕回徐州的車,
Advertisiment
而一切辛苦就為了讓孩子能夠彈得一手好鋼琴。

B送孩子學芭蕾

培養的是氣質

李淼是南京一家芭蕾舞培訓中心的老師, 現在在他們這里學芭蕾的孩子有100多個, 總的來說家長送孩子跳芭蕾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據李老師介紹, 有的孩子一開始來學芭蕾, 會哭會鬧, 不想學, 但是后來產生興趣了, 就喜歡學了。 李老師說, 從他們這里“流失”的學生, 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升入高中了, 學習時間緊了, 也就放棄了。 現場陪同女兒來練習的家長陳女士介紹, 她的女兒開學就升初三了, 從幼兒園開始練習芭蕾舞, 到現在已有近十年的舞齡。 當記者問為什么要帶孩子來參加芭蕾舞培訓, 陳女士這樣回答:“我女兒從小就很喜歡舞蹈,

Advertisiment
我和她爸爸也都很支持, 于是就給她報了培訓班學習芭蕾。 ”陳女士介紹說, 她的女兒學舞蹈考級但不是為了考證。 女兒之前參加的是另一家芭蕾舞考級, 現在換了一家更專業的培訓機構, 目的是讓女兒的藝術之路有更大的發展。 陳女士認為, 讓孩子學習芭蕾舞益處有很多, 既培養了孩子良好的氣質, 學到了很多音樂知識, 在藝術熏陶中增強了對音樂、對藝術的理解能力, 通過表現音樂來培養創造力乃至整體素質。 “音樂能使孩子得到鍛煉, 還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 ”陳女士回憶, 女兒第一次考級是在幼兒園, 那時很小, 又因為第一次看到黃頭發、藍眼睛的外國評委緊張得渾身發抖, 后來幾次考級下來,
Advertisiment
孩子一點也不緊張了。

C“逼子學藝”也心疼

升學前途牽著心

“藝術特長生”是許多學生家長難以割舍的情結, 即使特長生的測定是由教育局或招生學校組織專家進行統一測試, 并不承認社會藝術考級的證書, 仍有許多家長希望用考級證書為孩子升學增加砝碼。 “花錢學藝術, 孩子既有了一技之長, 又能降分錄取當特長生, 總比考試分數差幾分交幾萬元贊助費合算。 ”李先生的話說出了部分家長“逼子學藝”的動機。 “不過現在有證書的人太多了!一些學生為了應付考級, 考前半年時間就總在練那幾個字的書法, 反復彈那幾首曲子, 實際水平與等級要求差很多。 ”一位負責考級的老師告訴記者。 采訪中, 南京一位四星級高中的校長告訴記者,

Advertisiment
在同等條件下, 學校招生時會選擇那些有特長的學生, 考級證書雖不能作為特長生錄取的依據, 但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拿到十級證書的學生入圍特長生的機會能大很多。 “不過現在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比以前多了很多, 所以學校在這塊的要求也更高了。 ”

討論篇: “學藝”的酸甜苦辣

在一家省級機關做公務員的劉先生說:“孩子能拉第一首曲子時特別興奮, 甚至不愿去幼兒園上學而要到老師家拉琴。 家里來了客人她不再像以前那樣躲在父母的背后, 一問一搖頭, 而是喜歡用拉琴來表現自己。 孩子封閉的心門被打開, 活潑好動, 愛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整天嘴里哼著不成曲調的曲子。 學琴讓孩子找到了自信, 自信又使她變得堅強。”

一位孩子叫逸凡的媽媽在網上發表她對孩子學音樂的感受:“凡凡剛開始練琴時,每次才拉一會兒就鬧著要休息,而且練琴的時間也不長。琴是每天都必須練的,時間長了孩子就有了抵觸情緒,老是問我為什么要學小提琴,這時我們就用游戲的方式來跟她解釋:你現在好比是在爬一座大山,如果當你到達頂峰的時候就是你學會小提琴的時候,但是在這爬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的妖魔鬼怪,你必須把他們全都消滅,你才能爬到山頂。你每次學的新知識都是那些敵人,你必須戰勝它們你才能前進。凡凡一聽我們這么一說就來勁了,她是一個好勝的孩子,從此,她練琴的時間再也沒說過‘我不想練了’這種話。現在凡凡每天都要練兩個小時的琴,我想不管她今后琴拉得好不好,只要堅持住,盡力而為就可以了,畢竟快樂的童年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談到如何調節孩子練琴之苦時,一位黃媽媽向其他家長支招說:“我的女兒辰辰練琴的大部分時間感受到的是‘苦’,因此我們有時也有意識地作一些調節,把練琴的形式變得活潑一點,比如,父子‘比賽’,母親做裁判;母子‘比賽’,父親做裁判;大家輪流‘上場表演’;以及輪流做老師等等。在女兒做老師的時候,我們就乖乖地作為辰辰的學生聽講,并且和她進行討論。這些活潑多變的學練形式對于培養辰辰的成就感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辰辰的學琴興趣。”

南京姜女士說:“我女兒在考鋼琴八級時,開始練習第一首曲子,就要求速度要快,拍子要準。她一看密密麻麻的曲譜就暈了,誰知道練起來更是麻煩,急得她臉通紅通紅的,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后來干脆把書使勁往地上一扔,和我說她不想考了。在我和她的交談之后,她果然比以前彈得好多了,每天練的時間增加了幾個小時。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女兒順利獲得了八級證書。”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爸爸說到自己孩子學古箏的那段經歷時苦不堪言:“初二的女兒為了不再繼續學古箏曾兩次離家出走,多次拒絕參加周末的輔導班,甚至我們送去,她又從班里跑了出來。后來孩子實在折騰得太厲害,看她那么不想學,我們最終也決定放棄了。”

觀點篇:學藝易陷三大誤區

誤區一: 天賦第一

“這孩子手的條件能不能學鋼琴?”“你看這個孩子能跳舞嗎?”“老師您給鑒定鑒定,我家寶貝有沒有學小提琴的天分?”采訪中,不少教藝術的老師告訴記者,很多家長在考慮要不要讓孩子學藝的時候,總要先打聽這一類的問題。不少家長認為,學藝術是必須具有天賦和身體條件的,沒那個先天條件就別浪費精力了。

觀點:當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開始學琴的時候,父母們總會不自覺地用藝術家的印象來對照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能學琴嗎?其實這里真有不少錯誤的觀念。專家指出, 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音樂才能方面的條件,對孩子的制約不在于能不能學藝,而在于能學到什么程度。如果僅僅把學琴當做業余愛好,那么大多數人都有學藝的條件。有關教育專家指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孩子都能夠學習至少一種樂器,這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是有好處的。

誤區二: 進度比賽

“人家孩子4年級鋼琴都考到10級了,我孩子和別人一樣大,怎么學琴就這么難呢?”記者的一位朋友無比悲傷地訴起苦來。“我給兒子制定了詳細地考級計劃,他現在剛剛考過鋼琴6級,小學畢業前一定要考完10級,這個是最低目標。為了加快進步,我現在已經請了兩位老師教兒子鋼琴,暑假期間一定要讓他有個飛躍,不然人家都學完了,他這邊慢吞吞地過不了級,說起來也不好聽。”朋友說起自己兒子的學琴培訓計劃來一臉嚴肅。然而記者采訪發現,相當一批家長的做法更需警惕,那就是樂器拿到十級對孩子來說就算學完了。有的家長集中精力忙孩子課業,忘記了曾經要把素質教育堅持到底的豪言壯語,而有的家長則另開項目,讓孩子轉學其他藝術項目。

觀點:“我們孩子就是業余學學,不搞專業。”現在很多學藝的家長都非常開明地表示。專家指出,如果家長并不打算讓孩子搞專業,就要在自己心里把進度、成績放在次要位置。家長需要考慮的是,怎樣使孩子在適度的努力下繼續下去,并且讓孩子從中獲得快樂。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學藝熱潮中,身邊的親朋好友家小孩都在學,所以很容易不自覺地就給自己家孩子找到一個參照物,無法控制地去對比,繼而產生攀比心理。究其原因,是普通的父母不知道業余學琴究竟該如何學。南京佳音幼兒提琴學校的黃校長談到中國家長偏愛的藝術考級問題時頗為感嘆地表示,很多家長送孩子學琴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拿到10級等級證書,孩子一旦完成就等于藝術生涯畫上了句號,甚至有家長得意洋洋地讓孩子學完鋼琴再學小提琴,其實這樣的做法大大破壞了對孩子藝術修養的培養。

誤區三: 甘當監工

記者在南京一家琴行發現一個頗為顯著的現象,雖說報名學琴的是孩子,但拿著筆記本苦記技術要點和練習曲目,追著老師勤問不已的不少是家長。學琴的孩子身邊通常有這樣一位極其盡職的家長,只要孩子彈奏錯了音,他們就會立刻出現:“怎么這么不用心”“這里不是提醒過你了嗎?”說完以后往往并不罷休,家長還要監視孩子反復練習,直至看著孩子彈奏準確無誤才心滿意足地暫時離開,但眼睛仍緊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可見“幫助”孩子認真學藝成了不少家長的“重點工程”。

觀點: 可憐天下父母心,把孩子送去學藝術的家長絕大多數是對孩子充滿美好的期望,也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他們陪學的理由如下:1、孩子音樂智能的發展是有關鍵期的,一旦錯過了就太可惜了! 2、要學就要學好,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在音樂學習上,如果不認真學,太不劃算!3、孩子要是彈不會,到老師那兒也通不過,說出去,孩子受打擊,做家長的臉上也沒光呀!但專家指出, 一些家長不自覺地將孩子的學琴賦予了社會競爭的色彩,寄予了對孩子未來美好人生的高度期待。學琴成了一項關系到孩子未來生存的嚴肅問題,從而導致了極高的壓力狀態。在家長這樣的心態下,孩子的學習成果往往會事與愿違。首先,孩子學樂器或舞蹈的時候,家長像監工一樣盯著孩子,會大大破壞孩子學藝術的情緒氛圍。其次,如果從學藝當初,注意識譜、音準、動作等要求,就由父母全面“包辦”,那么學藝中孩子會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所以建議家長送孩子學藝,也要學會放手,這樣孩子快樂,家長輕松。

“我們孩子就是業余學學,不搞專業。”現在很多送孩子學藝的家長在回答學藝的初衷時都顯得非常理性。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學了就要學好”則是絕大多數家長指導孩子學藝恪守的原則。日前,緊張的藝術等級考試剛剛結束,一大批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卻在為“掌握一門藝術”,冒著酷暑,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個琴行和培訓中心。專家指出,在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藝術教育開始進入普及階段,在日漸興起的業余學藝市場上,很多家長卻在孩子“業余學藝”的道路上疲憊不堪,甚至在學藝潮中陷入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旋渦。本期成長周刊的話題就是——一起談談孩子“學藝”的辛苦和困惑。

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拉丁、 芭蕾等舞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的目光。

自信又使她變得堅強。”

一位孩子叫逸凡的媽媽在網上發表她對孩子學音樂的感受:“凡凡剛開始練琴時,每次才拉一會兒就鬧著要休息,而且練琴的時間也不長。琴是每天都必須練的,時間長了孩子就有了抵觸情緒,老是問我為什么要學小提琴,這時我們就用游戲的方式來跟她解釋:你現在好比是在爬一座大山,如果當你到達頂峰的時候就是你學會小提琴的時候,但是在這爬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的妖魔鬼怪,你必須把他們全都消滅,你才能爬到山頂。你每次學的新知識都是那些敵人,你必須戰勝它們你才能前進。凡凡一聽我們這么一說就來勁了,她是一個好勝的孩子,從此,她練琴的時間再也沒說過‘我不想練了’這種話。現在凡凡每天都要練兩個小時的琴,我想不管她今后琴拉得好不好,只要堅持住,盡力而為就可以了,畢竟快樂的童年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談到如何調節孩子練琴之苦時,一位黃媽媽向其他家長支招說:“我的女兒辰辰練琴的大部分時間感受到的是‘苦’,因此我們有時也有意識地作一些調節,把練琴的形式變得活潑一點,比如,父子‘比賽’,母親做裁判;母子‘比賽’,父親做裁判;大家輪流‘上場表演’;以及輪流做老師等等。在女兒做老師的時候,我們就乖乖地作為辰辰的學生聽講,并且和她進行討論。這些活潑多變的學練形式對于培養辰辰的成就感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辰辰的學琴興趣。”

南京姜女士說:“我女兒在考鋼琴八級時,開始練習第一首曲子,就要求速度要快,拍子要準。她一看密密麻麻的曲譜就暈了,誰知道練起來更是麻煩,急得她臉通紅通紅的,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后來干脆把書使勁往地上一扔,和我說她不想考了。在我和她的交談之后,她果然比以前彈得好多了,每天練的時間增加了幾個小時。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女兒順利獲得了八級證書。”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爸爸說到自己孩子學古箏的那段經歷時苦不堪言:“初二的女兒為了不再繼續學古箏曾兩次離家出走,多次拒絕參加周末的輔導班,甚至我們送去,她又從班里跑了出來。后來孩子實在折騰得太厲害,看她那么不想學,我們最終也決定放棄了。”

觀點篇:學藝易陷三大誤區

誤區一: 天賦第一

“這孩子手的條件能不能學鋼琴?”“你看這個孩子能跳舞嗎?”“老師您給鑒定鑒定,我家寶貝有沒有學小提琴的天分?”采訪中,不少教藝術的老師告訴記者,很多家長在考慮要不要讓孩子學藝的時候,總要先打聽這一類的問題。不少家長認為,學藝術是必須具有天賦和身體條件的,沒那個先天條件就別浪費精力了。

觀點:當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開始學琴的時候,父母們總會不自覺地用藝術家的印象來對照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能學琴嗎?其實這里真有不少錯誤的觀念。專家指出, 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音樂才能方面的條件,對孩子的制約不在于能不能學藝,而在于能學到什么程度。如果僅僅把學琴當做業余愛好,那么大多數人都有學藝的條件。有關教育專家指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孩子都能夠學習至少一種樂器,這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是有好處的。

誤區二: 進度比賽

“人家孩子4年級鋼琴都考到10級了,我孩子和別人一樣大,怎么學琴就這么難呢?”記者的一位朋友無比悲傷地訴起苦來。“我給兒子制定了詳細地考級計劃,他現在剛剛考過鋼琴6級,小學畢業前一定要考完10級,這個是最低目標。為了加快進步,我現在已經請了兩位老師教兒子鋼琴,暑假期間一定要讓他有個飛躍,不然人家都學完了,他這邊慢吞吞地過不了級,說起來也不好聽。”朋友說起自己兒子的學琴培訓計劃來一臉嚴肅。然而記者采訪發現,相當一批家長的做法更需警惕,那就是樂器拿到十級對孩子來說就算學完了。有的家長集中精力忙孩子課業,忘記了曾經要把素質教育堅持到底的豪言壯語,而有的家長則另開項目,讓孩子轉學其他藝術項目。

觀點:“我們孩子就是業余學學,不搞專業。”現在很多學藝的家長都非常開明地表示。專家指出,如果家長并不打算讓孩子搞專業,就要在自己心里把進度、成績放在次要位置。家長需要考慮的是,怎樣使孩子在適度的努力下繼續下去,并且讓孩子從中獲得快樂。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學藝熱潮中,身邊的親朋好友家小孩都在學,所以很容易不自覺地就給自己家孩子找到一個參照物,無法控制地去對比,繼而產生攀比心理。究其原因,是普通的父母不知道業余學琴究竟該如何學。南京佳音幼兒提琴學校的黃校長談到中國家長偏愛的藝術考級問題時頗為感嘆地表示,很多家長送孩子學琴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拿到10級等級證書,孩子一旦完成就等于藝術生涯畫上了句號,甚至有家長得意洋洋地讓孩子學完鋼琴再學小提琴,其實這樣的做法大大破壞了對孩子藝術修養的培養。

誤區三: 甘當監工

記者在南京一家琴行發現一個頗為顯著的現象,雖說報名學琴的是孩子,但拿著筆記本苦記技術要點和練習曲目,追著老師勤問不已的不少是家長。學琴的孩子身邊通常有這樣一位極其盡職的家長,只要孩子彈奏錯了音,他們就會立刻出現:“怎么這么不用心”“這里不是提醒過你了嗎?”說完以后往往并不罷休,家長還要監視孩子反復練習,直至看著孩子彈奏準確無誤才心滿意足地暫時離開,但眼睛仍緊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可見“幫助”孩子認真學藝成了不少家長的“重點工程”。

觀點: 可憐天下父母心,把孩子送去學藝術的家長絕大多數是對孩子充滿美好的期望,也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他們陪學的理由如下:1、孩子音樂智能的發展是有關鍵期的,一旦錯過了就太可惜了! 2、要學就要學好,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在音樂學習上,如果不認真學,太不劃算!3、孩子要是彈不會,到老師那兒也通不過,說出去,孩子受打擊,做家長的臉上也沒光呀!但專家指出, 一些家長不自覺地將孩子的學琴賦予了社會競爭的色彩,寄予了對孩子未來美好人生的高度期待。學琴成了一項關系到孩子未來生存的嚴肅問題,從而導致了極高的壓力狀態。在家長這樣的心態下,孩子的學習成果往往會事與愿違。首先,孩子學樂器或舞蹈的時候,家長像監工一樣盯著孩子,會大大破壞孩子學藝術的情緒氛圍。其次,如果從學藝當初,注意識譜、音準、動作等要求,就由父母全面“包辦”,那么學藝中孩子會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所以建議家長送孩子學藝,也要學會放手,這樣孩子快樂,家長輕松。

“我們孩子就是業余學學,不搞專業。”現在很多送孩子學藝的家長在回答學藝的初衷時都顯得非常理性。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學了就要學好”則是絕大多數家長指導孩子學藝恪守的原則。日前,緊張的藝術等級考試剛剛結束,一大批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卻在為“掌握一門藝術”,冒著酷暑,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個琴行和培訓中心。專家指出,在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藝術教育開始進入普及階段,在日漸興起的業余學藝市場上,很多家長卻在孩子“業余學藝”的道路上疲憊不堪,甚至在學藝潮中陷入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旋渦。本期成長周刊的話題就是——一起談談孩子“學藝”的辛苦和困惑。

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拉丁、 芭蕾等舞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的目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