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驗:做個合格的“兒語者”

空氣精靈:“願意”的過程很重要

像“馬語者”對待野馬那樣耐心, 我們也要跟隨孩子的方向, 關注他, 觀察他, 給孩子接受的時間和空間, 用他能接受的方式開始溝通。 讓他解除戒備, 願意接受你的要求。 這個“願意”的過程非常重要。 就像monty後來所有溝通技巧的應用, 都是建立在他和馬最初那一天一夜的陪伴過程中。 但我有時則缺少這種耐心, 只是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觀念灌給孩子, 卻不考慮自己與孩子之間是不是已經建立了“願意”的信任基礎。

aoaotaotao: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 是非常重要的。

Advertisiment
童心未泯, 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 當你接納了孩子, 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三月豔陽:找到溝通“密碼”

如果整個教育的過程是從0到100的話, 最重要的則是o到1。 這個從o到1的過程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溝通才是教育真正的開始。 陪伴孩子, 直到找到與孩子之間溝通的“密碼”。 在這個過程中, 你需要帶著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我對孩子的希望往往是“聽話”, 但孩子為什麼就是不聽我的?同一件事講了多次他都不聽, 或者是錯誤的行為一再發生, 這些讓我在溝通中失去耐心。 之所以我常對孩子缺少耐心, 是因為覺得孩子的某些行為舉動毫無意義。 正是這樣的假設, 讓我不能真正和孩子溝通, 而只是單方向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Advertisiment
因此, 溝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夠從孩子的角度來想, 來觀察和思考:孩子這麼做是為什麼。 當你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 就不會再覺得他的舉動是無意義的, 就能跟他很好地溝通了。 這就是溝通的“密碼”。

玄米飯:諒解是溝通前提

雖然有時候, 我真的很生氣, 但是, 理智告訴我:必須忍耐一些小頂嘴。 “我不要睡覺!”寶寶可能這樣說, 但這只是他宣洩情緒的方式。 如果我此時反駁他, 就可能引發罵戰。 因此, 我的經驗是, 最好用諒解的方式表達態度:“我知道你還想玩娃娃, 但現在是時候該去睡覺了。 ”

咕嘟媽咪:培養親子良好關係

如果你想讓你的小寶寶“合作點兒”, 那麼你就應該把你的重心轉到培養彼此關係上來。

Advertisiment
當我總是嘮叨著他所犯的小錯誤的時候, 我們兩個都會因此而備感挫折——我感到自己不是個稱職的媽媽;寶寶也感到自己總是不能做好一件事。 因此, 媽咪最好每天都儘量給寶寶正面的評價。 例如:“你挑選了一種很特別的顏色畫畫哦。 ”“你對待你的娃娃真溫柔啊!”另外, 無論我工作如何忙碌, 每天都要花一定時間陪伴寶寶。 陪它做它喜歡做的事情。 這樣才能跟寶寶建立良好的關係。

泉水英子:瞭解寶寶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 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 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 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愛寶媽咪:幫忙只能粗線條

你可能會因為擔心寶寶做錯事情,

Advertisiment
而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做事情的每一個小細節, 但是, 這樣“監控”他的人生, 無異是對他能力的質疑。 因此, 我盡可能地讓小寶寶獨立完成一些小事情。 儘管我很想幫忙, 但我還是放手讓他自己解決遇到的困難。 在這個過程中, 我只是用一些簡單的句子或者小提示幫助他解決問題, 例如:“我知道你很著急, 但是, 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說話, 而不要這麼大聲嚷嚷。 ”

美食美課:改變責備用語方式

“不要再讓我聽到你這樣稱呼別人!”這是我以前經常使用的表述方式, 說實話並不見效。 這種命令方式可能會導致孩子更加叛逆, 所以, 後來我改為這樣說:“這樣叫人家是不對的。 ”同樣的道理, 改變說話的方式, 讓孩子更樂於遵循它才是上策。

Advertisiment
例如:“你的房間亂得一團糟。 ”可以表述為:“你地上怎麼有這麼多玩具啊!”

棉花糖:處理狀況保持冷靜

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當你要孩子關電視, 而他卻屢勸不聽的時候, 你可能最後會惱羞成怒, 對他大吼。 但是, 我發現, 暴力或者怒火是不能讓孩子跟你合作的, 這只會讓你更加憤怒, 讓寶寶對你更加抗拒。 因此, 我學習控制自己, 不輕易地向孩子宣洩憤怒和沮喪。 當寶寶跟我發小脾氣的時候, 我不能發火, 相反, “借”我的冷靜給孩子, 告訴他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情, 並且給他另外一個選擇。 例如, “踢東西是不對的。 你可以告訴我你生氣了, 但是不需要踢東西。 ”

小諾:關注寶寶談話反應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 在和孩子說話時, 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macy:和寶寶密切相處

要瞭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thomas美眉:用共情方式溝通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跟我們成人一樣需要理解。因此,表達我們對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看電視為例,如果我們不是強行制止孩子看電視,而是先表達我們對他迫切想看動畫片的這種心情的理解,那麼事情就不會那麼糟糕了。“媽媽知道,你特別想看完這個動畫片再吃飯對不對?這麼好看的動畫片,錯過了真是太可惜了。不過,看動畫片時間太長了,眼睛會壞的,以後想看都看不了哦!你看,像這樣,如果我看不見,我就找不到我家寶寶了。我家寶寶在這邊吧?不對,我摸到的是沙發!在這邊吧?還不對,我摸到的是茶几!天啊,如果看不見,那太可怕了!可別把我們的眼睛看壞了,趕緊吃飯去吧!”給孩子一個臺階下,他自己也許就會放棄看電視,去吃飯了。

藍妹妹:“攢優點”遊戲幫我忙

我常常將一個小紙盒做成禮盒狀,留一處開口,書寫4個大字:“優點箱”,每天發現孩子一兩個優點,寫下來,放進優點箱裡。每週找一個傍晚,和全家人分享孩子的好表現,把孩子在家裡的進步當著孩子的面向全家人宣佈。這讓我的孩子有更多好的表現,甚至還很聽話呢。

雪繭兒:寶寶逆反,順勢誘導

孩子是最現實的,他只關注他當下正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強硬阻止他,他就會很難接受。當我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發生衝突的時候,我採取相對比較柔性的方式,順著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後再幫助他轉彎。比如孩子特別喜歡吃糖,見到糖就邁不開步,這時候強行搶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會讓他哭鬧不休,最終不可收拾。不如乾脆就把糖剝了給他,並且順著他的想法來說說這件事:“吃吧吃吧,糖多甜,多好吃啊!可是,吃多了糖,牙就壞了,然後他們就要去醫院看醫生,醫生呢,就會拿一把大鉗子,使勁地把我們的牙拔掉,哇,天啦,拔牙可痛了。你還記得那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嗎?鱷魚去拔牙的時候是不是嚇壞了?”

花好悅媛:少用“不”字多用“我”

孩子聽到“不”的次數太多,會感到很沮喪。因此,用“我”來陳述句子,讓孩子明白,他們的行為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看到你這樣扔東西,我感到不開心。”“如果你再這樣扔食物,我會拿走你的飯碗。”

天使小妖:我和寶寶“猜心思”

即使是兒童心理學家,也猜不透兒童全部的心思。作為母親,我常常跟寶寶玩“猜心思”的遊戲。如果我跟寶寶產生了矛盾,就先安靜下來,然後跟寶寶面對面坐下,告訴寶寶,我們現在做“猜心思”遊戲。一般情況下,我都是先把自己心裡想的說出來,然後輪到寶寶表達自己內心想法。這樣,寶寶往往能夠隨著我說出心裡話。比如一次寶寶說:“我畫畫,你站在邊上看,不停地糾正我,說我畫得不像,還強迫我重畫……”

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macy:和寶寶密切相處

要瞭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thomas美眉:用共情方式溝通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跟我們成人一樣需要理解。因此,表達我們對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看電視為例,如果我們不是強行制止孩子看電視,而是先表達我們對他迫切想看動畫片的這種心情的理解,那麼事情就不會那麼糟糕了。“媽媽知道,你特別想看完這個動畫片再吃飯對不對?這麼好看的動畫片,錯過了真是太可惜了。不過,看動畫片時間太長了,眼睛會壞的,以後想看都看不了哦!你看,像這樣,如果我看不見,我就找不到我家寶寶了。我家寶寶在這邊吧?不對,我摸到的是沙發!在這邊吧?還不對,我摸到的是茶几!天啊,如果看不見,那太可怕了!可別把我們的眼睛看壞了,趕緊吃飯去吧!”給孩子一個臺階下,他自己也許就會放棄看電視,去吃飯了。

藍妹妹:“攢優點”遊戲幫我忙

我常常將一個小紙盒做成禮盒狀,留一處開口,書寫4個大字:“優點箱”,每天發現孩子一兩個優點,寫下來,放進優點箱裡。每週找一個傍晚,和全家人分享孩子的好表現,把孩子在家裡的進步當著孩子的面向全家人宣佈。這讓我的孩子有更多好的表現,甚至還很聽話呢。

雪繭兒:寶寶逆反,順勢誘導

孩子是最現實的,他只關注他當下正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強硬阻止他,他就會很難接受。當我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發生衝突的時候,我採取相對比較柔性的方式,順著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後再幫助他轉彎。比如孩子特別喜歡吃糖,見到糖就邁不開步,這時候強行搶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會讓他哭鬧不休,最終不可收拾。不如乾脆就把糖剝了給他,並且順著他的想法來說說這件事:“吃吧吃吧,糖多甜,多好吃啊!可是,吃多了糖,牙就壞了,然後他們就要去醫院看醫生,醫生呢,就會拿一把大鉗子,使勁地把我們的牙拔掉,哇,天啦,拔牙可痛了。你還記得那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嗎?鱷魚去拔牙的時候是不是嚇壞了?”

花好悅媛:少用“不”字多用“我”

孩子聽到“不”的次數太多,會感到很沮喪。因此,用“我”來陳述句子,讓孩子明白,他們的行為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看到你這樣扔東西,我感到不開心。”“如果你再這樣扔食物,我會拿走你的飯碗。”

天使小妖:我和寶寶“猜心思”

即使是兒童心理學家,也猜不透兒童全部的心思。作為母親,我常常跟寶寶玩“猜心思”的遊戲。如果我跟寶寶產生了矛盾,就先安靜下來,然後跟寶寶面對面坐下,告訴寶寶,我們現在做“猜心思”遊戲。一般情況下,我都是先把自己心裡想的說出來,然後輪到寶寶表達自己內心想法。這樣,寶寶往往能夠隨著我說出心裡話。比如一次寶寶說:“我畫畫,你站在邊上看,不停地糾正我,說我畫得不像,還強迫我重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