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談談孩子上幼稚園的那點事

最近有很多媽媽和我交流孩子上幼稚園的事情, 問題大都比較類似, 懶媽把自己對幼稚園的一些看法整理如下, 供媽媽們參考。

一、孩子何時上幼稚園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絕對的, 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 結合目前咱們國家幼稚園的現狀, 如果媽媽能夠全職在家陪伴孩子, 就可以晚點去, 3歲以後再送比較好。 如果孩子比較小不到3歲, 但是媽媽要上班, 家裡又沒有合適的人帶孩子, 那麼, 要盡可能選擇師生配比低(1:5以內)、人性化的、給孩子自由度和探索空間的幼稚園, 目前這樣的私立園已經越來越多,

Advertisiment
那種規模小又溫馨的家庭式幼稚園, 對於小一些的寶寶而言, 我覺得是非常適合的。

如果孩子在3歲前要上幼稚園, 最好能具備以下這幾個能力再送, 這樣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

1、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能表述最基本的需要, 比如需要抱抱、渴了、要拉臭臭等等。

2、大小便自理能力:能控制大小便, 自己能小便, 想大便時能告訴老師。 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幼稚園老師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 一個不能控制大小便的孩子很難得到非常細緻的照顧, 孩子會比較痛苦。

3、適應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的能力:孩子如果從小就總是在家裡很少外出, 或者很少接觸家庭之外的人, 這樣的孩子突然被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呆就是一整天,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打擊是很嚴重的。

二、怎樣選擇幼稚園

在這裡我想說說自己當初選擇幼稚園的標準。 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 生活上照顧得細緻一些是非常需要的, 但是給孩子自由度, 允許孩子自由探索、交往和運動, 這也很重要。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 在幼稚園的時間不能都被安排成各種課, 孩子需要自由地交往和體驗。 孩子在幼稚園學什麼不是最重要的, 幼稚園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習慣集體環境, 學習如何與他人交往。

此外, 幼稚園要盡可能人性化。 比如剛入園的孩子, 應該允許家長能夠陪園一段時間。 現在有一些幼稚園通過辦親子班的方式讓那些打算在那裡上幼稚園的孩子熟悉環境, 這很好;但是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

Advertisiment
除了硬體, 還有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 如果家人能夠陪伴孩子度過最早的幾天, 這對於孩子適應幼稚園是非常有幫助的。

好好是2歲多上幼稚園的, 那時在家附近選擇了一所私立園, 師生配比1:5, 生活方面照顧得比較細緻。 但是後來我發現, 這個園給孩子的自由度很小, 因為以雙語和音樂為特色, 每天安排了很多上課的內容, 孩子自主的時間很少, 戶外活動的時間也少, 而且, 戶外活動時幾個老師象老母雞一樣看守在旁邊, 孩子稍有大一點幅度的動作就沖上去, 惟恐孩子受一點傷。 每天放學時, 給孩子洗臉擦面霜, 乾乾淨淨香噴噴地回家。 平時的家長開放日, 面子工程做得比較多。

後來換了一個園,

Advertisiment
也是私立園, 是一個家庭式的幼稚園, 混齡, 老師和孩子們象一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 這個園每天都給孩子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 還有和季節相關的活動, 春天去看花、秋天去收集落葉;每週有外出參觀, 帶孩子們去消防局聽消防員叔叔介紹怎樣滅火、去蛋糕房看蛋糕是怎麼做的、去寵物商店看小狗怎樣洗澡、去社區給老人表演節目..., 孩子們的生活和身邊的環境是融為一體的。 運動方面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讓孩子盡情嬉戲。 好好就是在那個園鍛煉得在運動方面比較大膽潑辣, 愛玩愛動。 每天接好好回家時, 都看到她玩得渾身髒兮兮的, 這讓我挺滿意, 雖然衣服髒了要洗, 但是孩子玩盡興了, 這是最重要的。 不過小規模私立園的缺點是不夠穩定,
Advertisiment
後來由於園長和股東意見不統一, 園長辭職去一個先進的教育機構深造了, 新來的園長不太懂教育, 安排很多課, 把孩子的時間分割為15分鐘一段, 對孩子的約束也很多;於是我和其他一些家長決定把孩子轉走, 後來那個園就因為生源問題關閉了。 好好一直記著那個園, 現在有時路過附近還提出去看看, 看著那個二層小樓, 曾經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好好同學在那裡度過了很快樂自由的一年。

再後來這個幼稚園, 也是一個混齡園, 規模要大一些, 園長以蒙氏的“愛和自由”為教育理念, 老師們都比較有愛心。 除了這些, 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 每個教室的水房裡有一個裝溫水的大壺, 孩子自己拿著杯子就能接水喝。老師也會提醒孩子喝水,但是不強迫。如果孩子口渴了,老師會說,自己去喝水吧,不用告訴老師。如果孩子想上廁所,老師也會說,自己去吧,不用告訴老師。孩子自己能做的,老師會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不久前和一位孩子上小學的家長聊起來,她說,現在很多小學生,自己不會照顧自己,上學一整天不知道喝水、冬天在教室一天穿著棉衣不知道脫下來,就是因為平時在家裡和幼稚園被照顧得太仔細了。

三、孩子不上幼稚園可行嗎?

一些接觸了先進教育理念的媽媽,對身邊傳統教育方式的幼稚園不滿意,找不到合適的幼稚園,於是問我:“能不能不送孩子去幼稚園?”

對這個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先分析一下為什麼送孩子去幼稚園。很早以前人類是群居、後來是大家庭模式,很多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照顧和遊戲;幼稚園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之後出現的,家庭越來越小,人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私密,父母越來越忙,因為沒辦法照顧孩子,就出現了托兒所、幼稚園這樣機構。6歲以前的孩子去幼稚園,最主要的不是學什麼,而是習慣集體生活,學習社會交往,這在現在的小家庭裡是不能實現的,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

如果實在沒有滿意的幼稚園,有一種家庭幼稚園的方式,就是聯合一些理念相近的媽媽們把孩子放在一起照顧,最好有6個孩子以上,孩子中既有同齡小夥伴也有年齡大一些和小一些的,這樣才能體現真實的社會群體特點,便於孩子學習面對各種交往情景。

我也遇到過沒上幼稚園的孩子,孩子媽媽開辦了一個幼兒藝術教育機構,媽媽的時間比較靈活,可以安排孩子白天的生活,也很注重為她創造各種和其他孩子交往的機會,孩子平時也和在媽媽開辦機構上課的孩子一起玩。如果家裡有類似的條件,有能力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並且能夠為孩子多創造和其他孩子交往的機會,那麼,不上幼稚園是可行的。

但是如果沒有以上所說的條件,孩子平時也缺少和同齡小夥伴在一起的機會,我覺得還是要在孩子的年齡大一些之後、孩子的身心都比較能夠適應集體環境的時候,去上幼稚園。哪怕幼稚園的條件差一些,只要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正常的,家裡的環境比較自由寬鬆,即使孩子在幼稚園受到了壓抑或者約束,回到家裡能夠釋放情緒和壓力,得到家人的關愛,就不會有太大問題,這樣會比讓孩子獨自在家裡要強。但是我反對讓孩子去寄宿制幼稚園(全托),孩子小的時候,每天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家人的關愛能讓孩子更好地在集體中生活和成長。

孩子自己拿著杯子就能接水喝。老師也會提醒孩子喝水,但是不強迫。如果孩子口渴了,老師會說,自己去喝水吧,不用告訴老師。如果孩子想上廁所,老師也會說,自己去吧,不用告訴老師。孩子自己能做的,老師會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不久前和一位孩子上小學的家長聊起來,她說,現在很多小學生,自己不會照顧自己,上學一整天不知道喝水、冬天在教室一天穿著棉衣不知道脫下來,就是因為平時在家裡和幼稚園被照顧得太仔細了。

三、孩子不上幼稚園可行嗎?

一些接觸了先進教育理念的媽媽,對身邊傳統教育方式的幼稚園不滿意,找不到合適的幼稚園,於是問我:“能不能不送孩子去幼稚園?”

對這個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先分析一下為什麼送孩子去幼稚園。很早以前人類是群居、後來是大家庭模式,很多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照顧和遊戲;幼稚園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之後出現的,家庭越來越小,人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私密,父母越來越忙,因為沒辦法照顧孩子,就出現了托兒所、幼稚園這樣機構。6歲以前的孩子去幼稚園,最主要的不是學什麼,而是習慣集體生活,學習社會交往,這在現在的小家庭裡是不能實現的,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

如果實在沒有滿意的幼稚園,有一種家庭幼稚園的方式,就是聯合一些理念相近的媽媽們把孩子放在一起照顧,最好有6個孩子以上,孩子中既有同齡小夥伴也有年齡大一些和小一些的,這樣才能體現真實的社會群體特點,便於孩子學習面對各種交往情景。

我也遇到過沒上幼稚園的孩子,孩子媽媽開辦了一個幼兒藝術教育機構,媽媽的時間比較靈活,可以安排孩子白天的生活,也很注重為她創造各種和其他孩子交往的機會,孩子平時也和在媽媽開辦機構上課的孩子一起玩。如果家裡有類似的條件,有能力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並且能夠為孩子多創造和其他孩子交往的機會,那麼,不上幼稚園是可行的。

但是如果沒有以上所說的條件,孩子平時也缺少和同齡小夥伴在一起的機會,我覺得還是要在孩子的年齡大一些之後、孩子的身心都比較能夠適應集體環境的時候,去上幼稚園。哪怕幼稚園的條件差一些,只要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正常的,家裡的環境比較自由寬鬆,即使孩子在幼稚園受到了壓抑或者約束,回到家裡能夠釋放情緒和壓力,得到家人的關愛,就不會有太大問題,這樣會比讓孩子獨自在家裡要強。但是我反對讓孩子去寄宿制幼稚園(全托),孩子小的時候,每天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家人的關愛能讓孩子更好地在集體中生活和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