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報導, 某市舉行親子風箏大賽, 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去參加, 活動要求孩子自己動手做, 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完成手工製作。 可是在比賽的過程中, 基本上是家長們在做, 而孩子們反而成了協助者甚至旁觀者。
家長替上幼稚園的孩子做“作業”, 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早晨, 家長陸續送孩子入園, 同時也送來了老師前幾天佈置給孩子的“作業”, 這些所謂的作業, 一般都是些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的小任務。 大多數孩子的“作業”都做得非常好。 比如讓孩子們做一張臉譜, 交上來的臉譜不僅用色恰當,
Advertisiment
在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上, 家長應當發揮引導、啟發、協助的作用, 很多事並不能代替孩子去做。 或許家長是想幫助孩子, 希望孩子得到老師的表揚, 或者在比賽中獲得獎項等等。 但是, 家長們忽略了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和孩子們參加比賽的真正意義――鍛煉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 讓孩子在動手動腦的同時, 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 比如畫臉譜, 家長們應該將主動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們自己動手, 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心中的臉譜。 在這一過程中, 家長需要做的, 只是引導孩子怎麼樣做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Advertisiment
家長在“一切為了孩子”的同時, 千萬要把握好“度”。 孩子們需要家長的關心、愛護和説明, 但他們並不需要家長的替代, 多給孩子一些可以自由發揮和成長的空間, 也許才是更為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