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全面看待孩子的“買買買”

有的孩子哇哇大哭, 被父母強行拖走;有的孩子滿眼含淚, 憋嘴示威, 結果自然是父母投降;有的直奔攤位, 拔起棉花糖就走, 父母能做的只有跟著給錢的份;還有大部分的人, 欣然的帶著孩子排隊購買, 家長們嘴裡都有這樣一句話, 反正是要買, 每天都要買, 買了這個就不買別的了。

我也在排隊者的行列, 雖然事實如此, 但是聽到這句話, 還是有些汗顏。 早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 家長們就討論過這個問題, 都說孩子只要不買, 就不回家。 孩子哭著鬧著要買的東西, 回家之後就被擱置了, 貌似孩子想要的不是物品,

Advertisiment
而是享受買的這個過程。

章子媽媽證實了我們猜測, 她在經營一家小型超市, 超市的東西不能算應有盡有, 但孩子基本喜歡的東西也都有, 即便如此, 每天放學, 章子會在學校門口的超市買完才肯回家。

儘管大家對孩子的“買買買”有太多的不滿, 但很少有人會去刻意的干預,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開心。 做為媽媽, 暫且不去評論這樣做的對錯, 但是對於“買買買”引導得當, 確實可以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好處。

不要小看孩子的“每日一買”, 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交換的過程, 孩子在這期間可以漸漸領會到物品價值和金錢之間的對等關係。 不是每件物品都能用綠色一元紙幣換來的, 紫色五元紙幣可以替代五張一元紙幣買東西,

Advertisiment
紅色的紙幣可以買到很多超市的小物件。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可以順水推舟, 引進“預算”這個感念, 如果每天孩子的規定不超過三塊錢, 就在她要買東西時適當提醒, 三元是上限, 超過的三元的東西不能買。 如果想買更多的東西, 可以等到明天。 這是個權衡的過程, 孩子慢慢就學會了自己掌控金錢, 這是一個取捨的過程, 也是鍛煉意志的過程。

其實, 孩子“買買買”時本身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 在琳琅滿目的物品中, 孩子選中一款, 並且很堅定的告訴你, 我就要這個, 是個很令人欣慰的事。 別急的去糾正, 我們要知道人的一生每天每時每刻都面臨著選擇, 一個正確的選擇會讓我們受益一生。

而身為人母的我最大的困惑,

Advertisiment
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這樣的我生活的很迷茫, 常常等機會擦肩而過了, 我才知道那個機會可能適合我。 身邊的很多人, 也和我一樣, 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 但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從小就生活在父母圈養的環境裡, 父母說什麼對, 我們就認為什麼對, 等到自己獨立生活時, 我們才發現, 沒有人指導, 我們一片迷茫。 因此, 在那個有選擇權利的年齡, 把選擇權留給孩子, 告訴他堅持自己的選擇, 就要為此努力, 比如今天不能買了, 把錢攢到明後天。

無止境的滿足孩子的“買買買”, 肯定會帶來壞處, 且孩子的貪念在你一次次無條件滿足中無限放大。 孩子在這種形式的“買買買”中, 體會到的不勞而獲的好處,

Advertisiment
也漸漸的覺得這是理所應當。 毫無疑問, 這是蛀蟲式的教養方式, 這得真的需要咱們考慮如何糾正了。

首先, 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傳遞一種理念, 在生活中你所喜歡的東西太多, 不用每樣都要買回來。 要在進超市之前, 問孩子今天想要什麼, 為什麼想要, 主動帶動孩子去思考, 去規劃, 慢慢孩子會意識的規劃自己的消費。

再者, 孩子的教育向來需要規矩和懲罰的。 很多孩子的買, 都是在哭聲得到滿足的。 如果孩子一味用這種方式阻止孩子的哭聲, 那麼孩子會以後越哭聲音越大, 越鬧花樣越多, 那他離蛀蟲也就越來越近了。 所以, 在孩子無止境的“買買”時, 父母可以適當冷處理, 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有一些懲罰。

Advertisiment
因為這個世界上, 除了父母其他人都不會無條件的為你付出。

最後, 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問題。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 都要告訴孩子, 那個很貴, 我們沒有錢, 久而久而之, 孩子在面對所要選擇的物品時, 首先考慮的是價格而不是物品本身, 那麼孩子的格局也就因此局限了。

記得有一個故事, 講兩個人去面試, 一個人打車迅速到了現場, 另一個因為怕花車費而擠公交, 結果錯過面試時間, 就這樣, 好工作沒有到手。 他不是輸在能力上, 不是輸在車費上, 而是輸在父母教育觀念上。 還記得在一本書中讀到一個這樣的故事, 書的作者有一兒一女, 兒子從小大膽乖張, 買東西向來要自己看中的, 女兒乖巧懂事, 買東西都是按照父母的心意, 買經濟實惠的。十幾年過去了,那個被說成任性的哥哥,出國歸來在一家電視臺成了臺柱子;而妹妹僅在父母的幫助下,成了一名小學老師。作者感慨良多,哥哥從小就學會了在自己事情上做出選擇,他在為自己活著,而妹妹都是在為父母活著。想想有點可悲,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可是短短的幾句話,就讓他又成為了我們。

孩子可以買嗎?當然可以,你都能每天買買買,為什麼孩子不可以。那要怎麼買?和孩子一起做“預算”,超出“預算”,要麼換東西,要麼明天買。和孩子立規矩,不能買時,哭鬧打滾都不管用,孩子從小就該學會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事負責任。在買東西時,把主動權交給孩子,選擇權,決策權都在他手裡,鼓勵孩子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努力,用勞動來換取。最後,切記,千萬不要讓價格成為孩子決定取捨的唯一標準。 買經濟實惠的。十幾年過去了,那個被說成任性的哥哥,出國歸來在一家電視臺成了臺柱子;而妹妹僅在父母的幫助下,成了一名小學老師。作者感慨良多,哥哥從小就學會了在自己事情上做出選擇,他在為自己活著,而妹妹都是在為父母活著。想想有點可悲,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可是短短的幾句話,就讓他又成為了我們。

孩子可以買嗎?當然可以,你都能每天買買買,為什麼孩子不可以。那要怎麼買?和孩子一起做“預算”,超出“預算”,要麼換東西,要麼明天買。和孩子立規矩,不能買時,哭鬧打滾都不管用,孩子從小就該學會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事負責任。在買東西時,把主動權交給孩子,選擇權,決策權都在他手裡,鼓勵孩子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努力,用勞動來換取。最後,切記,千萬不要讓價格成為孩子決定取捨的唯一標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