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別讓你的孩子“父愛缺失”

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 第一個和他親近的是母親, 承擔餵養、呵護和教育任務的也是母親, 作為同樣孕育他的重要角色——父親, 卻常常游離於呵護和教育孩子之外, 似乎有些無足輕重。 古話說“子不教, 父之過”, 父愛的缺失, 很可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營養”不足, 甚至發生一些不可預料的變化。

請別讓你的孩子“父愛缺失”

父親長期出差一個膽小一個怕挫

走進諮詢室, 4歲男孩小強(化名)一看見陌生的榮合靈, 騰地就躲到媽媽背後, 任憑榮阿姨怎麼逗他、和他打招呼, 他就是不說話, 也不露臉。

“受小朋友欺負了,

Advertisiment
他只會哭, 一點不敢反抗;在幼稚園玩遊戲、表演節目, 他總是躲在最後, 不僅不敢表現, 一遇到稍有挑戰的事還退縮。 ”

“孩子他爸沒來?”

小強媽解釋說, 孩子爸因工作原因, 長期出差在外。 “回到家還要應酬, 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 都是我帶。 ”小強媽說, 面對他爸爸出差或回來, 小強都顯得無所謂。

5歲女孩彤彤(化名)的爸爸也經常出差, 而她對爸爸更排斥, 甚至拒絕他抱她。 彤彤媽說, 女兒特別害怕挫折, 如果哪一件事沒有把握做就拒絕。 上幼稚園, 她就拒絕上畫畫課, 因為這不是她的優勢。

父親常與孩子做遊戲能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這兩個孩子都是因為父親在成長教育中的缺失, 影響了心理健康和性格健全。 ”榮合靈說, 在工作忙、沒時間,

Advertisiment
或認為帶孩子是女人的事等理由中, 許多孩子處在“父愛缺失”的邊緣。

然而, 在家庭教育中, 父親的作用是母親無法代替的。 “父親是孩子遊戲的重要夥伴。 ”劉振民說, 父親常把孩子高高拋起, 然後接住。 這些大動作的肢體遊戲, 不僅愉悅孩子, 還能培養、鍛煉他的膽量和探索精神。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 與母親相比, 父親具有獨立、自信、堅強、果敢、富有合作精神等個性特徵, 使孩子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學習、模仿。

此外, 父親粗放式的教育模式, 能擴大孩子的社交範圍, 使他們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 “父親對孩子鼓勵多、指導多, 而很少直接教導, 這讓孩子有更多機會獨立面對和處理交往中的問題。

Advertisiment

父親“無所不能”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父親能給孩子任何人都給不了的安全感。 ”榮合靈說, 相反, 缺乏父親的關心, 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而這是孩子最大的心理問題。 長期處在驚恐、膽小、焦慮的情緒中, 很可能損害人格的健全發展。

父親參與教養, 還能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遇到孩子磕著、碰著的類似小事, 不少媽媽會心疼、緊張, 易讓孩子依賴和退縮;爸爸的堅強和鼓勵, 則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點滴小事中, 孩子學會了不氣餒。

一周至少一天和孩子共度一段“黃金時光”

既然父親的力量如此之大, 如何才能與妻子攜手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呢?

劉振民提醒:

首先, 父親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則, 不說髒話, 講究衛生, 不隨便指使他人為自己服務。

Advertisiment

其次, 父親應與母親互補。 在“家教”方面, 涉及學習與知識性“問答”的事, 做父親的應適當參與。 如果做母親的很有文化, 把學習方面的輔導之事全包了, 父親則可以在節假日多帶孩子外出遊玩或做些手工、技能方面的活動。

第三, 興趣廣泛與愛好突出。 “爸爸”的興趣、特長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成長。

第四, 不妨給孩子“打電話”。 當你遠在異地他鄉時, 多給家中打幾個電話, 多在電話中與孩子溝通交談, 既鍛煉孩子向他人敞開心扉的社交能力, 又能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榮合靈建議:

1、善於向孩子表達感情。 平常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 尤其孩子生日或取得好成績時, 口頭或書面表示祝賀。

2、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妻子的理解和愛。

Advertisiment
在孩子面前相互表愛慕, 如誇獎、微笑等, 既是確保給孩子愛的一種方式, 又能讓孩子學會愛。

3、堅持每天和孩子共度一段黃金時光, 至少一週一天。 和父親一起共度, 如看電影、遊戲、旅遊等, 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愛, 還能接受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4、加強訓導。 充滿愛的訓導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 父親以身作則的示範、講道理等方式, 能感化和引導孩子。 尤其孩子做錯事時, 更宜訓導, 必要時適當懲罰, 能讓孩子懂規矩, 但切忌打罵、挖苦孩子, 以免傷自尊。

小編總結:父親主要是與孩子遊戲, 如跑跳、打球、游泳、爬山等, 這些活動對兒童身體發育都有積極的作用。 通過身體運動方式, 帶給孩子強烈的動作活動刺激, 強調孩子的品格養成。你的父愛可以幫助孩子自信,讓你的孩子自信起來吧。

強調孩子的品格養成。你的父愛可以幫助孩子自信,讓你的孩子自信起來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