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要像尊重一個重要的朋友一樣尊重孩子。 在語言、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過程中, 要以遊戲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互動。 寶寶喜歡的就做, 不喜歡的就不強迫做。
語言
7~9個月寶寶能發出簡單的音節, 如“打打”“媽媽”“爸爸”等, 當他們發出這些音後, 父母要告訴他“我就是媽媽”“他是爸爸”, 父母的回應使他記憶深刻, 使這些發音有了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 看到什麼物體, 就說這物體的名字;做什麼動作, 就說這個動作的名稱, 這可以使寶寶學習更多的詞彙。
學會用肢體語言。
如父母一說“燈在哪”就抬頭看, 不管燈在哪裡;一說“飽”就拍肚子,
Advertisiment
認物和找物。
將三四種玩具放在寶寶夠得著的地方, 成人說:“給我娃娃”“給我小車”等, 讓寶寶找玩具遞給成人。
拿起放下。
寶寶剛開始不會有意識地撒手放下東西, 家長做“拿起”和“放下”的示範動作, 並反復強調“拿起”“放下”, 教寶寶模仿。
促進語言和動作聯繫。
面對寶寶, 用自己的額部輕輕地觸及寶寶的額部, 並親切愉快地說:“碰碰頭”。 重複幾次後, 當你說“碰碰頭”時, 他就會主動把頭湊過來, 並露出愉快的笑容。
懂得“不”。
寶寶喜歡把東西放進口內吮吸, 到7~9月這一年齡應該制止這種行為, 不然會養成不衛生和不安全的習慣。
Advertisiment
認知
情緒能力。
能區別熟人和陌生人, 能辨別人的不同態度、表情和聲音, 並作出不同反應。 家長要用不同的情緒、表情和寶寶交流, 促進寶寶情緒能力的發展。
欣賞大自然。
去公園接觸大自然, 看看樹木、花草, 各種昆蟲、動物和鳥類等, 吸引寶寶觀看。 還可以讓寶寶看看下雨和颳風等自然現象, 如雨點不斷地滴在地上和樹葉上, 風搖動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等有色彩的、動感的自然景色。 家長帶寶寶觀賞自然時, 要選擇寶寶感興趣的物件進行觀看。
“客體永久性”概念。
8~10個月的寶寶, 在玩具掉到地上時, 會去尋找。 說明這時的寶寶有了“客體永久性”概念,
Advertisiment
讓寶寶自己玩。
寶寶能坐穩了, 便會表示有要自己獨立活動的願望。 他充滿好奇心, 喜歡探索周圍的環境, 不喜歡成人對他的擺佈和限制。 這時, 寶寶自己會玩一會兒。 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 成人應給他創造盡情探索的機會。 準備一個“百寶箱”, 內有小球、沙包、不倒翁、小人、木制的各種小動物、積木等等, 讓寶寶自己在那兒玩, 他會專心致志地玩他感興趣的東西, 不厭其煩地把它們一樣一樣拿出來, 又一樣一樣放進去,
Advertisiment
社會適應能力
培養自理能力。
逐漸減少用奶瓶吸吮, 訓練寶寶用杯子喝水。 睡前用奶瓶餵奶是發生齲齒的主要原因。 上門牙最先受到侵犯, 稱為“餵養齲”。 寶寶長大了, 仍用奶瓶, 可能會改變口型, 同時影響牙齒的發育。
培養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
7~8個月的寶寶, 應該開始培養自控能力了。 因為這時他的大腦控制情緒的中樞(額葉部分)開始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