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珍愛孩子身上的淘氣本性

淘氣源于好奇, 孩子身上之所以有淘氣的天氣, 是因為處於本性, 不能因為我們的不理解而把孩子的天性給淹沒了。

1~2歲的幼兒身體高速成長, 他們有能力到處跑, 喜歡到處走動, 還經常碰碰這個, 摸摸那個, 表現得很淘氣。 有人問我, 孩子淘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回答, 因為淘氣不淘氣不是評價孩子好壞的標準。 可目前不少家長評判孩子好壞只看聽話不聽話, 為了孩子的安全, 父母往往是一發現孩子的淘氣行為就馬上予以制止, 可是愈制止愈引起他的好奇。 為什麼孩子會淘氣?其原因就是他們的好奇心,

Advertisiment
在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東西, 在他們眼裡卻是每一樣都充滿了吸引力, 他們想一個一個地研究明白。

兒童心理學認為, 好奇是“知識之門”, 是“萌生科學的幼芽”, 對好奇心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兒童心理學家將淘氣稱做“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動”。 因此, 父母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要寬容孩子一時的小小的破壞行為, 給孩子提供寬鬆、安全、合理的環境,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嘗試, 支持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探索事物的奧秘。

淘氣有理

淘氣本天成

淘氣是孩子的天性, 家長不僅不應阻止, 而且還應很好地愛護它、培養它。 淘氣的孩子總是不滿足於簡單的答案。 喜歡刨根問底, 愛挑刺, 這實際上是一種逆向思維、發散思維。

Advertisiment
這是發明創造最需要的一種思維。 淘氣的孩子膽子大、敢闖、敢幹, 接觸面廣, 這對擴大知識面, 發展個性都有好處。 未來社會需要思維獨特、有個性的人才, 應該給孩子一點淘氣度, 千萬別把他們束縛得死死的。

淘氣者更容易成功

父母一般都比較喜歡聽話的孩子, 對淘氣的孩子常感到頭痛。 其實對孩子來說, 淘氣並不是一件壞事。 發明家愛迪生年幼時, 看到母雞孵小雞, 於是也用自己的肚子去孵小雞, 這種看起來很淘氣的行為, 正是愛迪生探索求知精神的體現。 有的孩子看到鬧鐘會報時, 就試圖拆開來看;看到父親刮鬍子, 也想跟著試一試……如果父母們採取訓斥、限制等粗暴態度去阻止孩子,

Advertisiment
那麼孩子的求知欲就會受到壓抑, 由此, 孩子可能變得小心翼翼, 縮手縮腳, 甚至造成消極的性格。 淘氣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 他們長大後, 在社會上的成就可能遠遠超過處處聽話的孩子。

淘氣源于好奇, 孩子身上之所以有淘氣的天氣, 是因為處於本性, 不能因為我們的不理解而把孩子的天性給淹沒了。

如果不准孩子淘氣

影響孩子的性格

很多把淘氣看作壞事的父母, 常常阻止甚至斥責孩子。 可是淘氣並不是訓斥就可以消除的, 孩子的理解是有限的, 他只感到這是一個制止自己的舉動, 並不能理解大人的用心, 於是孩子會變得畏縮、恐懼, 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必要的心理障礙。 父母如果反復給予嚴厲地制止或責駡,

Advertisiment
孩子會逐漸放棄淘氣, 變成一個老實聽話的“乖孩子”, 其結果必然壓抑了孩子的自發性。 當這種“乖孩子”進入青春期後, 由於自我的萌發, 他們對長期受壓抑的情緒不堪忍受, 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反抗, 甚至患上身心疾病, 對孩子今後人格的發展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抑制孩子的潛質

有調查顯示, 亞洲的父母通常每天對孩子說數百個“不”(不要動、不要戳、不要跑、不要哭、不要調皮等)。 這些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探索精神, 但是這些不絕於耳的“不”會切斷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認知, 甚至會使孩子變得呆頭呆腦。 在這個應該獲得大量刺激的重要時期裡, 再沒有任何東西比“不”更能毀壞孩子的潛質了, 它很容易形成孩子意識中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產生長久的抑制作用, 所以, “不”的使用, 應該僅僅限於孩子的行為會帶來危險或者是會對他的性格產生不良影響。 如果想禁止孩子做什麼事, 最好的辦法是把他引向其他的玩具或遊戲。

淘氣源于好奇, 孩子身上之所以有淘氣的天氣, 是因為處於本性, 不能因為我們的不理解而把孩子的天性給淹沒了。

如何應對孩子淘氣

提供安全的空間

孩子的淘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當孩子通過淘氣使探索欲望得到滿足後, 便不會繼續做了, 所以, 父母不要過多斥責孩子, 而要讓他按著這個過程發展。 對於年幼的孩子, 家長要做的是防範淘氣帶來的危害, 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使孩子避開那些有危險的活動, 把可能有危險或不宜擺弄的東西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安全因素,將刀、剪、熱水瓶、藥品等物放在小兒不容易觸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麻煩的東西鎖起來。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上,儘量讓寶寶在動手過程中學習觀察和思考,發展他的認知能力。

讓孩子自我鍛煉

一個安全又可以讓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父母設置絕對安全的環境,那麼孩子長大後將缺乏預防傷害的意識和能力。在家庭中接受過度保護的幼兒,在心理上往往表現為膽怯、懷疑甚至恐懼,這種心理影響對日後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家長應當把安全保護作為一種體驗教育來對待,讓幼兒面對較為複雜的環境,依靠自我保護能力創建安全的空間。這種自我保護能力是一種“童子功”,若從小開始培養,那麼你的孩子將來會獲得最大程度的安全,我們不能指望世界上沒有陷阱,但我們可以教孩子跨過陷阱。

用事實教育孩子

對於有危險的事情,可給予適當的負面刺激,如當小兒不知深淺去動熱水瓶時,家長可濺一點點熱水在他手上,給他一些感性認識,或用略加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告誡寶寶。有了切膚之痛之後,寶寶自己就會收斂一些的。

所以,只要是沒有什麼危險,應盡可能地對孩子的活動少加限制,容許孩子淘氣,等待他自己從淘氣中“畢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創造條件,讓孩子淘氣的天性得到盡興的發揮。即使是淘氣地玩耍,對培養孩子的自發性和意志也都是很重要的。

當然,孩子的淘氣行為證明孩子還年輕,不過太淘氣也不行,也不利於孩子成長,我們提倡的是給孩子一點淘氣度,而不是放任自流。對太淘氣的孩子還是要給以引導,把他們的精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去,決不能讓他們變得無法無天。

把可能有危險或不宜擺弄的東西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安全因素,將刀、剪、熱水瓶、藥品等物放在小兒不容易觸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麻煩的東西鎖起來。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上,儘量讓寶寶在動手過程中學習觀察和思考,發展他的認知能力。

讓孩子自我鍛煉

一個安全又可以讓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父母設置絕對安全的環境,那麼孩子長大後將缺乏預防傷害的意識和能力。在家庭中接受過度保護的幼兒,在心理上往往表現為膽怯、懷疑甚至恐懼,這種心理影響對日後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家長應當把安全保護作為一種體驗教育來對待,讓幼兒面對較為複雜的環境,依靠自我保護能力創建安全的空間。這種自我保護能力是一種“童子功”,若從小開始培養,那麼你的孩子將來會獲得最大程度的安全,我們不能指望世界上沒有陷阱,但我們可以教孩子跨過陷阱。

用事實教育孩子

對於有危險的事情,可給予適當的負面刺激,如當小兒不知深淺去動熱水瓶時,家長可濺一點點熱水在他手上,給他一些感性認識,或用略加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告誡寶寶。有了切膚之痛之後,寶寶自己就會收斂一些的。

所以,只要是沒有什麼危險,應盡可能地對孩子的活動少加限制,容許孩子淘氣,等待他自己從淘氣中“畢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創造條件,讓孩子淘氣的天性得到盡興的發揮。即使是淘氣地玩耍,對培養孩子的自發性和意志也都是很重要的。

當然,孩子的淘氣行為證明孩子還年輕,不過太淘氣也不行,也不利於孩子成長,我們提倡的是給孩子一點淘氣度,而不是放任自流。對太淘氣的孩子還是要給以引導,把他們的精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去,決不能讓他們變得無法無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