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理解孩子的不循規蹈矩

美國作家迪.恩.帕金斯有一篇著名的短文, 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兒子走上前來, 向我報告幼稚園裡的新聞, 說他學會了新東西, 想在我面前顯示顯示。 他打開抽屜, 拿出一把還不該他用的小刀, 又從冰箱裡取出一隻蘋果, 說:“爸爸, 我要讓您看看裡頭藏著什麼。 ”

“我知道蘋果裡面是什麼。 ”我說。 “來, 還是讓我切給您看看吧。 ”他說著把蘋果一切兩半——我認為他切錯了。 我們普遍認為, 正確的切法是從莖部切到底部窩凹處。 而他呢?卻是把蘋果橫放著, 攔腰切下去, 然後, 他把切好的蘋果遞到我面前:“爸爸, 看呢, 裡面有顆星呢。

Advertisiment

真的, 從橫切面看, 蘋果核果然顯出一個清晰的五角星狀。 我以前不知吃過多少蘋果, 只是規規矩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 卻從未疑心過有什麼隱藏的圖案尚未發現。 而在那一天, 孩子把這消息帶回家來, 徹底改變了冥頑不化的我。 無論是誰, 第一次‘錯’切蘋果, 大凡都出於好奇, 或由於疏忽。 讓我深深觸動的是, 這深藏其中, 不為人知的圖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它先從不知什麼地方傳到我兒子的幼稚園, 接著便傳給我, 現在又傳給大家。 是的, 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 從小處說, 就是蘋果——‘錯’切的蘋果。

顯而易見, 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被許多人忽略的問題——怎樣面對孩子不循規蹈矩的行為。 在現實生活中,

Advertisiment
我們常見一些家長總是習慣用常規的條條框框要求孩子“必須如何”“不能如何”。 當然, 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對;但如果事事如此, 時時如此, 必將制約孩子的言行, 束縛孩子的思維, 甚至破壞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 特別是年幼的孩子, 在家長看來, 可能認識水準較低, 做事幼稚可笑, 但我們千萬不能事事都用常規作尺規, 去衡量孩子的正確與否, 更不能蔑視他們那些不合常規的思維和行為, 或者以成人的觀點指責他們。 而應該因事而宜, 有所區別。 也許只要打破某些思維的定勢, 眼前就會呈現新的風景。 孩子大腦的潛力往往超出大人們的想像, 我們不應該低估孩子的能力, 而應該讓他們大膽地去想去做。 對於孩子的“不循規蹈矩”,

Advertisiment
應該適當寬容, 因為其中說不定就包含著前所未有的創造。 要寬容孩子某些不合常規的思維和行為, 讚賞其中有價值的東西, 使其心裡“自信”的萌芽堅強勃發, 茁壯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