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諷刺和幽默 孩子真的能聽得懂嗎?

善意的反語不能說嗎?

幽默和諷刺是一種非常智慧的說話方式, 有時候, 我們說一些人木訥, 大部分是因為無法融入大家的幽默氣場之中, 但是寶寶對待幽默話傻傻的“稚嫩和真誠”, 有時反而會引來哄堂大笑;而諷刺, 寶寶雖然可能會“以字取意”, 但是時間長了, 他們會無師自通地悟出背後的“批評和貶義”。

孩子仍然會從字面上理解我們說的話, 比如當一個5歲大的孩子, 渾身髒兮兮地從外面跑進臥室, 大人哭笑不得地說:“你可真是乾淨啊!”孩子可能不會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他要麼會信以為真,

Advertisiment
以為父母沒有看到自己身上的髒東西, 要麼他會感覺到大人的批評, 會錯誤地認為大人是有意說反話。

如果是喜歡正話反說的父母, 在孩子面前, 是否就要閉上自己的嘴巴呢, 幸運的是只要父母說這些話的時候不帶有貶低和責備, 孩子只會開始覺得有些驚訝,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孩子明白不僅要聽懂父母說話的內容, 還要聽懂父母說話方式背後的態度是否為善意的。 對於善意的態度, 兒童心理醫生金利波理解有兩層意思:首先幽默是一個人平靜快樂時智慧的體現, 是一個人寧靜坦然時靈感的結晶。 如果家長心情焦慮煩悶, 幽默就可能是黑色幽默, 甚至含有敵意和歧視, 不但一點不好笑, 反而傷害了孩子;其次父母面對孩子表達幽默時需要把握的原則是善意和友好的。

Advertisiment

幽默不是天生的

英國科學家在一項針對雙胞胎的研究中發現, 幽默感不是遺傳的, 而是後天培養的。

金利波認為,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懂得幽默了, 比如她兒子1歲多的時候, 一天想喝西瓜汁, 大人逗他, 笑著偏給他牛奶, 孩子就發出抗議, 但是很明顯孩子知道大人在逗他玩。 一歲多的孩子, 媽媽有意抱其他孩子時, 就會對著媽媽使勁叫, 並且張開雙臂抱住媽媽的腿, 要求媽媽抱自己。 很明顯, 孩子知道媽媽抱其他孩子也是在逗自己玩。

那些長期被家長說反話的孩子, 自己也變得喜歡說俏皮話, 他們開始嘗試一些雙關語, 也許開始有些勉強和笨拙, 比如:我的飯吃完了,

Advertisiment
哦, 不, 我只是騙你的。

幽默的方法很多, 如“賣關子”、“取綽號”、“數落”、“答非所問”等, 培養幽默感的方法也有很多, 如背笑話和有趣的段子:看笑話書時, 把好的段子馬上記下和背誦!在幽默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會更快地學會這樣一種語言技巧的樂趣和好處。

並不是所有的反語都能被理解, 據調查, 3歲兒童的語言障礙比例為6%, 這其中一部分孩子聽不懂別人的話, 艱澀的片語或者反語以及雙關語就更難以理解了。 所以父母在對低齡兒童說反語時, 如果孩子不能理解, 父母需要蹲下身來告訴孩子這只是一種幽默的說法, 並且, 明確地告訴孩子自己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 甚至大人交談時, 有小孩在場, 如果他們不理解,

Advertisiment
也要告訴他們, 否則他們可能產生誤會。

孩子不接受的綽號要改口

很多人都曾經有一個非常樸素、甚至有幾分不雅的兒時昵稱, 還有的家長會在孩子犯一些可愛的錯誤時, 用小壞蛋、小笨蛋、小傻瓜之類的一句帶過。 小美都已經是高中生了, 她說從幼稚園開始, 對自己的綽號“屎殼郎”就非常反感, 她說她認識這種生物是從這個外號開始的, 她覺得這個外號非常有損她的形象。

如果一些外號或者評價, 孩子並不接受, 或者在某些特殊環境和情景下不被孩子接受, 家長應該停止這樣稱呼孩子。 對於綽號, 金利波認為, 孩子的理解是會變化的, 小時候能夠接受的昵稱、綽號, 並不代表他們長大以後依然能夠一如既往地快樂接受。

Advertisiment
小笨蛋這個詞在家裡, 寶寶是接受的, 但是在幼稚園偶然發現老師在嚴肅批評其他孩子時, 用到這個詞, 寶寶可能以後就不接受這個詞了。 而且在不同環境和情景下, 孩子的接受度也不同, 金醫生兒子洗澡時, 在家裡爸爸常說:“你把屁股洗洗乾淨。 ”然而, 同樣是這句話, 在游泳池裡, 爸爸在眾目睽睽之下這樣說, 他就會憋紅了臉說:不要講了, 我知道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