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謊話證明孩子在成長!孩子撒謊究竟是福還是禍?

“我沒有拿, 我真的沒有拿;不是我做的, 是小米粒幹的”。 這一句又一句的謊言, 傷透了媽媽的心。 每每看見孩子撒謊的時候, 媽媽就會火冒三丈, 甚至有時候會大打出手。

撒謊, 或許不一定都是壞事, 而且有專家稱, 孩子謊是智力發育的一種表現。 不管如何,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理都認為, 說謊其實並非是一件好事。 杜絕孩子愛撒謊的習慣, 就應該找出他們愛撒謊的理由, “對症下藥”方能得以解決。

這麼小就開始騙媽媽了麼?謊話證明孩子在成長!

義大利童話主人公匹諾曹只要說謊話鼻子就會變長。 相對童話的其他部分,

Advertisiment
說謊鼻子變長所占比重沒有很多, 但是由於通過鼻子變長來探知謊話的特殊性, 以及隨著匹諾曹因為說謊話而陷入危機的故事廣為人知, 只要讀過這個童話的人都會對“說謊話鼻子會變長”有深刻的印象。

《匹諾曹》一面教育我們“要做一個不要說謊的善良人”, 另一面也可以看做是小孩和父母由於謊話而開始的衝突和成長的故事。 就像傑佩托老爺爺不顧嚴寒把衣服賣了也要買書給匹諾曹一樣, 父母也將自己全部的熱忱都投入到撫養自己的寶寶上了, 可是我們的寶寶也會像故事中的匹諾曹一樣, 出現由於經不住外界誘惑而開始說謊的時候。

當寶寶開始說謊的時候父母除了會對自己的訓育方法感到困惑,

Advertisiment
還會出現“這麼小就開始想要騙我的”背叛感。 這種背叛感引起的憤怒很容易讓父母越過訓育的界限。

如果這種情況反復出現則會給寶寶帶來強烈的負罪感。 但是我們反過來想如果匹諾曹一開始沒有說謊, 從頭到尾都是一個純潔的小孩的話會怎樣呢?那麼他連找尋自我的冒險都不會開始。

就如謊言促成匹諾曹成長一樣, 寶寶的謊話也可以看做是寶寶成長的一部分。 寶寶說謊時需要很多機能協同合作, 如社會性, 甚至是表情演技等。 如果是不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的謊話, 那麼與其一味地追究對錯, 不如把它當做是寶寶成長的必經之路。

人的成長與謊話成正比 - 謊話發展史

想要說謊話需要什麼能力呢?在說謊話時包含了包括記憶力,

Advertisiment
控制力, 語言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 首先, 需要對於自己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沒有遵守哪些約定等的記憶力。

這是由於只有知道並記住了自己做錯了什麼才能說出與之相反的謊話。 同時需要洞察對方心思的能力, 以及讓自己不說出想要隱藏內容的控制力。

有很多關於孩子謊言的有趣研究。 3~5歲的孩子的實驗結果顯示, 當孩子說自己沒有拿玩具玩耍後, 馬上就會露出諸如說出玩具名字等的馬腳。 但是針對6~7孩子研究中, 同樣的謊話成功率較高。

雖然我們的孩子不會像匹諾曹一樣一說謊鼻子會變長, 但是絕大多數孩子在說謊時候會出現躲避媽媽視線、臉紅、擺弄手指等特定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因此比較容易識別。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就會越來越少, 演技也會越來越高。

而且, 說謊能力與腦部發育也有關。 隨著相當於腦部“司令塔”的大腦前額葉組織的發育, 說謊所需要的調節能力、控制力、記憶力、判斷力以及共感能力等能力也會隨之一起逐漸發達。 因此說謊的樣式與成功率也會隨著年齡有所不同, 即使是同一年齡段的小孩也會由於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那麼各年齡段的小孩會用哪種方式說謊呢?

2歲:區分真實與謊言, 開始模仿遊戲。

謊話是從何時開始的, 科學家們各執一詞。 有的說要7歲以上才能說出有意圖的謊話, 也有的科學家說2歲之前就可以做出欺騙的行動或者語音了。 但是對於2歲前後小孩就開始理解真實與謊言這一部分,

Advertisiment
則是得出相對一致的結論。

這一時期, 相比用語言說出謊話, 更多的是用模仿遊戲來表現的。 用他們可愛的騙術例如拿著玩具食物卻假裝很好吃, 趴在地上假裝哭泣, 把手放耳朵上假裝打電話等都可以代表這一時期。

3~4歲:自我保護謊言, 善意謊言的開始。

雖然研究人員各執一詞, 但是大概從三歲開始就會說出具有目的性的謊言了。 這一時期絕大多數孩子撒謊是怕自己受到懲罰, 出於自我保護目的的謊言。 出現雖然還不熟練, 但是為了友好關係的維持會說善意的謊言。

在一個實驗中, 實驗者將口紅塗到鼻子上, 問3歲小孩如何看待自己, 絕大多數小孩都會回答 “看著還行”, 但是過後另一個人問他的時候就會說出“不喜歡鼻子上的痕跡”的實話。

針對4歲小孩的實驗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小孩子對於自己周邊環境的氣氛是如此的敏感,並受此影響。

5~6歲:謊言變的更加精巧,同時為了強調趣味性而誇張。

5歲開始,隨著洞察能力的提高,以及接觸面的增加,會根據情況說一些謊言,這些謊言會比之前更加精巧。隨著進入淘氣時期,會出現言過其實的謊言。

因為表現力的增加,有時媽媽也會被騙過去。有時會說出想像力和幽默感相結合的,類似“小偷把他們偷走了”等形式的謊話。說善意謊言的能力也有所增加,在收到不喜歡禮物的實驗裡面也驗證這一結果。實驗者給小孩子不喜歡的禮物並問他是否喜歡,68%的小孩會說出喜歡的謊話。

要不要懲罰? 不同的情況說謊的訓育法

Case1.把朋友的玩具說成是自己的情況

“不是,這個是我的”,“沒有,不知道”。三歲左右的寶寶會把別人的玩具說成是自己的,或者明明把玩具藏到後面也會說自己沒拿。這是由於類似“你的也是我的”式的以自我為中心感情,及所有欲增加的關係。可以把它看做是死鴨子嘴硬。

Coaching(訓育方法)

這個時候,媽媽們“你說什麼謊”指責會讓孩子怕玩具被搶更加固執的說謊。因此,這時候先對孩子說“看來你真的很喜歡這個呀,但是這個不是你的”,之後再加上“去問問朋友可以不可以暫時借你玩一下”的說明會比較好。

但是這時候不能用過於溫柔的聲音,又或者面帶微笑。要用相對較低沉的聲音來說明,並且在說明的時候不要用到“說謊”等字眼。

對於為了躲避責難,又或者怕玩具被搶而說出自己都不清楚的話的小孩子來說,“說謊”這種具有道德性的詞語會起到反作用,會讓小孩隨著自己說謊次數增多而認為自己就是說謊精。

Case2.損壞東西後否認是自己做的情況

2~4周歲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最終的時候。這個也想看看,那個也想摸摸,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容易發生事故的。一不小心也許就打碎了什麼或者弄壞了什麼。這個時候媽媽們跑過來問“這是誰做的?”孩子也許會直接抵賴說“不是我”或者“我沒做”。像這樣因為孩子受到驚嚇,出自本能防禦的說謊情況也是常有的事。

Coaching(訓育方法)

如果家裡只有小孩和媽媽,並可以確定就是小孩做的情況時,去詢問小孩“這是誰做的?”沒有任何意義。萬一小孩回答“不是我做的”,媽媽就會感到更加憤怒。

如果確定是小孩子做的,那麼在確認小孩子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告訴孩子“這件事是你做錯了”,然後再強調“因為很危險所以才不讓你動的,以後媽媽也不會把這個放到這裡的”,這樣小孩子就會形成以後要多加注意的決心。

如果不能確定是否是小孩做的情況,也是要先確定小孩有沒有受傷,然後再聽詳細的情況。雖然會讓媽媽們感到憤怒,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不要用過高的聲音。因為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說謊。如果是5~6歲左右的小孩,那麼在確定被損壞的物品沒有危險性後,與小孩一起整理會讓增加小孩責任感。

Case3.將出格的想像說得像真的一樣的時候

“昨天我坐飛機去了幼稚園”,“我昨天教訓了爸爸”將自己的想像說得跟真的一樣的小孩也是有很多的。3~4歲的小孩子還不能完全區分想像和現實,因此常常把童話、漫畫書裡面的情景當成真事一樣說出來。5~6歲的小孩也會出現由於不能正確判斷,或者沒有聽清,沒有捋順因果關係而說出比較出格的話來。

Coaching(訓育方法)

3~4歲的小孩將不真實的事情說得跟真的一樣的時候,通常都會以“那都是謊話”就過去了。但是這時候不要去追究真實與想像反而比較好。如果是媽媽比較熟悉的故事,或者是一起看的漫畫。 那麼用類似“是麼?但是誰誰誰也是那麼做了。

你想起來了麼?”方式來回答比較好。滿5~6歲的小孩有時會說出類似“老師以後都不來學校了”等真假難斷的話來,從小孩的角度可能是“明天不用去幼稚園”的意思。這時候,與其馬上教訓孩子,不如問清楚前後關係比較好。

Tips:很難確定是否是玩笑的時期

根據說謊話的意圖,可以分為反社會謊話、善意的謊話、遊戲性謊話。這裡面反社會性的謊話是最先開始說的,為了對方開心,因為有趣而說的“遊戲性謊話”則要到小學入學後才開始。因此這個時期會學一下搞笑節目中的流行語,其他孩子如果對自己說流行語時,也會認為對方嘲笑自己而生氣,可以理解父母的玩笑。

Case4 .否認自己打了其他小朋友或者自己弟弟的時候

“不是我打的”,“是他打的”在打了自己的朋友或者弟弟妹妹之後,也不承認是自己打,又或者明明是自己先攻擊的別人卻說是對方先打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 絕大多數情況是為了逃避懲罰而說的謊話。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具有攻擊性和反抗性的小孩身上。

Coaching(訓育方法)

首先要確定孩子是因為打了小孩子之後因為害怕而說謊還是反復性說謊行為。如果是偶然性行為,媽媽們應該給小孩說實話的時間“打別人是錯誤的,再加上謊話就是做了兩遍錯誤的事情。

媽媽希望你不要犯兩個錯誤”。在明確知道事情經過的情況下與其說類似“到底是誰打的?”這種質問,不如“我已經知道你在說謊了,現在說實話”來得有效。這是因為媽媽在知道事實情況下還詢問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在說謊的關係。

如果反復出現打人情況會讓媽媽很擔憂。這時候不要將小孩當成慣犯來指責,例如“不用問都知道是你做的”、“你一直說謊就會成為壞人了”等。

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這種情況出現時,要給小孩說明原因的機會,“雖然我真的對於你打小朋友的行為很生氣,也很不喜歡你這樣做,但是這並不代表我討厭你,因此不要說謊,媽媽想聽真話”。

並且讓小孩知道不喜歡小孩所做的行動和不喜歡小孩本身是不同的。處罰的方法提前規定好,當小孩犯錯誤的時候按照規定處罰也是不錯的方法。

Case5. 在幼稚園被別的小朋友打的時候

被小孩子“大家都討厭我”,“誰誰誰打我了”等話嚇到的家長們,會發現小孩說的有時候並不是事實。對於小孩為什麼說這樣的謊話家長也是很苦惱。滿4-5歲的小孩因為還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因此將責任推給別人的可能性較高。在發生衝突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原因受到傷害,或者是朝著別人喊叫的時候,也會自認為是別人對著自己做的。

Coaching(訓育方法)

如果在瞭解事情真相以後,確定小孩在撒謊的時候,要先從理解小孩的立場開始出發,這樣小孩才會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然後才是“你覺得大家是因為你做的什麼事情而討厭你的?”,“誰誰誰是只對你喊叫?還是對其他人也這樣?”等問題。

當然回答“不知道”的孩子也很多,這時候與其讓孩子回憶,不如父母對雙方矛盾進行說明比較好。“他聲音是很大,所以有時他的聲音聽起來會有些嚇人,和吵鬧,但是事實上他只是玩得開心了所以才叫的”等方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行說明。

Case6. 把別人的東西偷偷拿回家說是自己的情況

滿5-6歲的小孩將別人的東西拿回家後會說類似“是老師讓我拿的”“朋友給的”等謊話。這時,在媽媽的立場上“比起偷東西說謊話更讓人氣憤”更加的生氣。雖然媽媽也是出於擔心不知如何是好而發脾氣,但是這實際上對解決問題並沒有什麼幫助。

Coaching(訓育方法)

在小孩把東西偷拿回家之後又撒謊的情況,需要媽媽對兩件事情分別對待。當確定小孩是在說謊的時候,與其質問“是不是你自己拿來的?”不如告訴孩子媽媽已經知道了事實情況,並將重點放偷拿東西的行動上來。

如果不能確定孩子是不是在說謊的情況下,在說完“媽媽也需要一些時間來確定,媽媽等著你和我說實話。”後再瞭解一些情況。如果孩子一直到最後都說謊的話,媽媽會感到強烈的背叛感而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說出類似“以後不要叫我媽媽”,“如果這樣的話從這個家裡出去”等極端的說辭。應該在說出 “媽媽也需要時間來想一下你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謊話”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謊話的處罰。

然後要讓小孩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錯誤的行動,並且要將東西行還給別人。做媽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將這些過程順利的渡過了,才不會留有疑問和自責。

Tips: 反復出現拿別人物品回家的情況需要檢視

滿5-9歲小孩如果反復出現將別人的東西隨意拿回家的情況,媽媽首先需要檢視孩子關於愛的滿足度。這個時期這種行動也被稱為“偷媽媽的愛”,因為內心的愛的不滿足,才會用眼睛看到的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缺。

其次,媽媽需要檢視孩子是否因為衝動,及品行問題,無法控制內心而做出的行為。應根據原因的不同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又或者找一些可以控制孩子衝動性的方法。

但是過後另一個人問他的時候就會說出“不喜歡鼻子上的痕跡”的實話。

針對4歲小孩的實驗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小孩子對於自己周邊環境的氣氛是如此的敏感,並受此影響。

5~6歲:謊言變的更加精巧,同時為了強調趣味性而誇張。

5歲開始,隨著洞察能力的提高,以及接觸面的增加,會根據情況說一些謊言,這些謊言會比之前更加精巧。隨著進入淘氣時期,會出現言過其實的謊言。

因為表現力的增加,有時媽媽也會被騙過去。有時會說出想像力和幽默感相結合的,類似“小偷把他們偷走了”等形式的謊話。說善意謊言的能力也有所增加,在收到不喜歡禮物的實驗裡面也驗證這一結果。實驗者給小孩子不喜歡的禮物並問他是否喜歡,68%的小孩會說出喜歡的謊話。

要不要懲罰? 不同的情況說謊的訓育法

Case1.把朋友的玩具說成是自己的情況

“不是,這個是我的”,“沒有,不知道”。三歲左右的寶寶會把別人的玩具說成是自己的,或者明明把玩具藏到後面也會說自己沒拿。這是由於類似“你的也是我的”式的以自我為中心感情,及所有欲增加的關係。可以把它看做是死鴨子嘴硬。

Coaching(訓育方法)

這個時候,媽媽們“你說什麼謊”指責會讓孩子怕玩具被搶更加固執的說謊。因此,這時候先對孩子說“看來你真的很喜歡這個呀,但是這個不是你的”,之後再加上“去問問朋友可以不可以暫時借你玩一下”的說明會比較好。

但是這時候不能用過於溫柔的聲音,又或者面帶微笑。要用相對較低沉的聲音來說明,並且在說明的時候不要用到“說謊”等字眼。

對於為了躲避責難,又或者怕玩具被搶而說出自己都不清楚的話的小孩子來說,“說謊”這種具有道德性的詞語會起到反作用,會讓小孩隨著自己說謊次數增多而認為自己就是說謊精。

Case2.損壞東西後否認是自己做的情況

2~4周歲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最終的時候。這個也想看看,那個也想摸摸,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容易發生事故的。一不小心也許就打碎了什麼或者弄壞了什麼。這個時候媽媽們跑過來問“這是誰做的?”孩子也許會直接抵賴說“不是我”或者“我沒做”。像這樣因為孩子受到驚嚇,出自本能防禦的說謊情況也是常有的事。

Coaching(訓育方法)

如果家裡只有小孩和媽媽,並可以確定就是小孩做的情況時,去詢問小孩“這是誰做的?”沒有任何意義。萬一小孩回答“不是我做的”,媽媽就會感到更加憤怒。

如果確定是小孩子做的,那麼在確認小孩子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告訴孩子“這件事是你做錯了”,然後再強調“因為很危險所以才不讓你動的,以後媽媽也不會把這個放到這裡的”,這樣小孩子就會形成以後要多加注意的決心。

如果不能確定是否是小孩做的情況,也是要先確定小孩有沒有受傷,然後再聽詳細的情況。雖然會讓媽媽們感到憤怒,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不要用過高的聲音。因為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說謊。如果是5~6歲左右的小孩,那麼在確定被損壞的物品沒有危險性後,與小孩一起整理會讓增加小孩責任感。

Case3.將出格的想像說得像真的一樣的時候

“昨天我坐飛機去了幼稚園”,“我昨天教訓了爸爸”將自己的想像說得跟真的一樣的小孩也是有很多的。3~4歲的小孩子還不能完全區分想像和現實,因此常常把童話、漫畫書裡面的情景當成真事一樣說出來。5~6歲的小孩也會出現由於不能正確判斷,或者沒有聽清,沒有捋順因果關係而說出比較出格的話來。

Coaching(訓育方法)

3~4歲的小孩將不真實的事情說得跟真的一樣的時候,通常都會以“那都是謊話”就過去了。但是這時候不要去追究真實與想像反而比較好。如果是媽媽比較熟悉的故事,或者是一起看的漫畫。 那麼用類似“是麼?但是誰誰誰也是那麼做了。

你想起來了麼?”方式來回答比較好。滿5~6歲的小孩有時會說出類似“老師以後都不來學校了”等真假難斷的話來,從小孩的角度可能是“明天不用去幼稚園”的意思。這時候,與其馬上教訓孩子,不如問清楚前後關係比較好。

Tips:很難確定是否是玩笑的時期

根據說謊話的意圖,可以分為反社會謊話、善意的謊話、遊戲性謊話。這裡面反社會性的謊話是最先開始說的,為了對方開心,因為有趣而說的“遊戲性謊話”則要到小學入學後才開始。因此這個時期會學一下搞笑節目中的流行語,其他孩子如果對自己說流行語時,也會認為對方嘲笑自己而生氣,可以理解父母的玩笑。

Case4 .否認自己打了其他小朋友或者自己弟弟的時候

“不是我打的”,“是他打的”在打了自己的朋友或者弟弟妹妹之後,也不承認是自己打,又或者明明是自己先攻擊的別人卻說是對方先打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 絕大多數情況是為了逃避懲罰而說的謊話。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具有攻擊性和反抗性的小孩身上。

Coaching(訓育方法)

首先要確定孩子是因為打了小孩子之後因為害怕而說謊還是反復性說謊行為。如果是偶然性行為,媽媽們應該給小孩說實話的時間“打別人是錯誤的,再加上謊話就是做了兩遍錯誤的事情。

媽媽希望你不要犯兩個錯誤”。在明確知道事情經過的情況下與其說類似“到底是誰打的?”這種質問,不如“我已經知道你在說謊了,現在說實話”來得有效。這是因為媽媽在知道事實情況下還詢問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在說謊的關係。

如果反復出現打人情況會讓媽媽很擔憂。這時候不要將小孩當成慣犯來指責,例如“不用問都知道是你做的”、“你一直說謊就會成為壞人了”等。

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這種情況出現時,要給小孩說明原因的機會,“雖然我真的對於你打小朋友的行為很生氣,也很不喜歡你這樣做,但是這並不代表我討厭你,因此不要說謊,媽媽想聽真話”。

並且讓小孩知道不喜歡小孩所做的行動和不喜歡小孩本身是不同的。處罰的方法提前規定好,當小孩犯錯誤的時候按照規定處罰也是不錯的方法。

Case5. 在幼稚園被別的小朋友打的時候

被小孩子“大家都討厭我”,“誰誰誰打我了”等話嚇到的家長們,會發現小孩說的有時候並不是事實。對於小孩為什麼說這樣的謊話家長也是很苦惱。滿4-5歲的小孩因為還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因此將責任推給別人的可能性較高。在發生衝突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原因受到傷害,或者是朝著別人喊叫的時候,也會自認為是別人對著自己做的。

Coaching(訓育方法)

如果在瞭解事情真相以後,確定小孩在撒謊的時候,要先從理解小孩的立場開始出發,這樣小孩才會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然後才是“你覺得大家是因為你做的什麼事情而討厭你的?”,“誰誰誰是只對你喊叫?還是對其他人也這樣?”等問題。

當然回答“不知道”的孩子也很多,這時候與其讓孩子回憶,不如父母對雙方矛盾進行說明比較好。“他聲音是很大,所以有時他的聲音聽起來會有些嚇人,和吵鬧,但是事實上他只是玩得開心了所以才叫的”等方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進行說明。

Case6. 把別人的東西偷偷拿回家說是自己的情況

滿5-6歲的小孩將別人的東西拿回家後會說類似“是老師讓我拿的”“朋友給的”等謊話。這時,在媽媽的立場上“比起偷東西說謊話更讓人氣憤”更加的生氣。雖然媽媽也是出於擔心不知如何是好而發脾氣,但是這實際上對解決問題並沒有什麼幫助。

Coaching(訓育方法)

在小孩把東西偷拿回家之後又撒謊的情況,需要媽媽對兩件事情分別對待。當確定小孩是在說謊的時候,與其質問“是不是你自己拿來的?”不如告訴孩子媽媽已經知道了事實情況,並將重點放偷拿東西的行動上來。

如果不能確定孩子是不是在說謊的情況下,在說完“媽媽也需要一些時間來確定,媽媽等著你和我說實話。”後再瞭解一些情況。如果孩子一直到最後都說謊的話,媽媽會感到強烈的背叛感而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說出類似“以後不要叫我媽媽”,“如果這樣的話從這個家裡出去”等極端的說辭。應該在說出 “媽媽也需要時間來想一下你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謊話”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謊話的處罰。

然後要讓小孩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錯誤的行動,並且要將東西行還給別人。做媽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將這些過程順利的渡過了,才不會留有疑問和自責。

Tips: 反復出現拿別人物品回家的情況需要檢視

滿5-9歲小孩如果反復出現將別人的東西隨意拿回家的情況,媽媽首先需要檢視孩子關於愛的滿足度。這個時期這種行動也被稱為“偷媽媽的愛”,因為內心的愛的不滿足,才會用眼睛看到的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缺。

其次,媽媽需要檢視孩子是否因為衝動,及品行問題,無法控制內心而做出的行為。應根據原因的不同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又或者找一些可以控制孩子衝動性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