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還不會說話, 他想要表達需求的唯一方法就是哭。 很多媽媽總是覺得寶寶一哭就覺得可能是餓了, 二話不說就給寶寶喂起奶來。 其實, 很多時候, 寶寶是因為尿布濕了、需要愛☆禁☆撫、困了或不舒服而哭。 要先搞清楚寶寶究竟為什麼哭, 不能一哭就喂, 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一、一哭就喂 易致餵養過度
寶寶各個器官都處於一個稚嫩的階段, 它們的活動能力很有限, 如消化系統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動比較低, 量也比較小。 在這種生理條件下, 如果過度餵養, 就會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
Advertisiment
過度餵養易腦疲勞。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 消化道必然擴張, 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 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 所以吃得越多, 胃腸需要血液越多, 腦供血越少, 對大腦危害越大。
過度餵養還會促進寶寶大腦早衰。 研究發現, 早衰物質會因飲食過飽于飯後增加數萬倍, 易致肥胖症, 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 智力偏低。
二、我哭我有“理”
寶寶的哭泣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分別表達三類不同的含義:生理上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號。 不同情況寶寶的哭聲是不一樣的, 仔細觀察就能讀懂寶寶的哭泣。
生理需要是小寶寶最常見的哭泣原因:
Advertisiment
我餓了:這時的哭聲很洪亮, 而且哭的時候頭來回轉動, 小嘴一碰到東西就會有吸吮的動作。
我熱了or冷了:寶寶感覺熱的時候, 往往會哭得滿臉通紅, 頭上身上都濕乎乎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 哭聲會相對低弱些, 手腳冰涼、身體蜷縮, 甚至臉色蒼白。
我睡得不好:這種哭鬧可能是睡姿不舒服、做夢、睡眠習慣不好或睡眠環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 需要及時給寶寶安慰, 比如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禁☆頭, 或者輕輕拍一拍寶寶。
在排除生理因素後, 如果小寶寶還哭, 可能就屬於心理方面的需要了:
我要撒嬌:當寶寶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時, 就會發出聲調比較高的哭聲, 但一般不會流眼淚。
我生氣了:如果撒嬌沒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Advertisiment
我很難過:寶寶感到難過的時候, 哭泣的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低沉的, 有點像嗚咽聲。
如果小寶寶生病了, 因為感覺很不舒適, 哭聲會比平時尖銳, 往往還哭個不停或者是一陣陣地哭鬧。 同時, 寶寶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臉色不好, 有時還會帶肢體動作, 比如握拳、蹬腿、抓撓某個部位等等:
我肚子不舒服:常見的疾病中, 急腹症和腸疊套的哭鬧比較典型, 是一陣陣的大聲嚎哭, 寶寶表現得十分不安、臉色蒼白、出汗。
我發燒了:如果是因為發燒引起的哭鬧, 寶寶也會顯得煩躁不安、面紅耳赤, 用手摸寶寶的額頭或身上會感覺發燙。
Advertisiment
我耳朵不舒服:如果寶寶一邊哭一邊用手去抓某一部位, 很可能是那個部位存在病症。 比如用手抓耳朵, 可能是中耳炎、外耳道異物等;用手抓鼻子, 可能是鼻子不通氣或者鼻子裡有異物。
三、五招教你判斷 寶寶吃得飽不飽
有些媽媽不知道寶寶的食量, 總怕寶寶吃不飽。 但只要你能仔細觀察, 就會發現要寶寶吃得飽不飽是有跡可循的。
看寶寶體重&身高增長速度。 0-3個月的寶寶, 每月體重增長達到1千克, 身高增長達到4釐米左右, 就說明寶寶基本吃飽了。 如42天寶寶檢查時體重增長小於1.5千克, 那就說明可能母乳不夠, 需添加奶粉, 也可能是餵養方法不對, 需醫生指導。
看寶寶吃奶後的反應。 如寶寶吃奶後能安靜睡覺3小時以上,
Advertisiment
看寶寶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 寶寶每天尿濕(濕透)6塊以上尿布, 說明母乳的量6足夠, 寶寶吃飽了。
看寶寶的膚色:看寶寶的膚色是否健康、皮膚和肌肉是否有彈性, 如果一切正常, 那就說明寶寶吃的很飽且很好!
從寶寶下嚥的聲音判斷。 寶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 如此連續約15分鐘就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