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警惕: 寶寶手足口病的症狀! 如何寶寶手足口病?

2017-11-27 125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 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 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 導致死亡。 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症治療。

Advertisiment

手足口病有什麼症狀

患兒感染腸道病毒後, 多以發熱起病, 一般為38℃左右。 口腔粘膜出現分散狀皰疹, 米粒大小, 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 臀部可受累。 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 皰內液體較少。

輕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反應。 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 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 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

Advertisiment

有的患兒不發熱, 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炎, 病情較輕。 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 病情恢復。

重症患者病情進展迅速, 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 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Advertisiment

重症患者表現為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甚至昏迷;肢體抖動, 肌陣攣、眼球運動障礙;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口唇紫紺, 咳嗽, 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面色蒼灰、四肢發涼, 指(趾)發紺;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 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 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 不會留下後遺症, 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 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

Advertisiment
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 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多數可以痊癒。

如何預防寶寶手足口病?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 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Advertisiment
並妥善處理汙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 居室要經常通風, 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7.托幼單位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8.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患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7.托幼單位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8.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