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警惕並及早發現晚發性佝僂病

晚發性佝僂病是什麼?晚發性佝僂病有什麼明顯的症狀表現嗎?不瞭解晚發性佝僂病的相關內容, 我們很難對其做出有效的預防和治療。 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晚發性佝僂病。
晚發性佝僂病是因為體內鈣量不足而導致的。 臨床上常見3-14歲兒童以不明原因的關節肌肉疼痛, 夜間明顯, 且反復發作。
晚發性佝僂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與嬰幼兒佝僂病相同, 即缺乏VitD。 但近年來深入研究表明, 體內鈣量不足才是導致晚發性佝僂病的重要原因, 如果沒有足量的鈣攝入, 再多的VitD也達不到骨質礦化的效果。
Advertisiment

晚發性佝僂病可能出現的其他病因如下:
1日光照射不足, 缺少戶外活動, 這樣就缺乏內源性VitD的基礎。 2生長發育迅速或肥胖兒童, 這類兒童對VitD及鈣需求量大, 造成相對不足。 3低鋅:鋅是骨骼正常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鋅可通過影響鹼性磷酸酶等與佝僂病有關的含鋅酶的活性而影響骨代謝。 4鈣攝入不足, 鈣攝入量少, 食物供給不足, 或有偏食等不良飲食行為, 導致外源性VitD和鈣缺乏。
晚發性佝僂病的臨床特點:
1疼痛:膝、踝等關節或下肢肌肉疼痛, 約占70%-80%, 其中膝關節痛最多占45%, 於劇烈活動、勞累、走遠路時出現, 可自行緩解。 2睡眠不沉, 易醒。 3乏力、腿麻或腓腸肌痙攣, 多在夜間發生。 4骨骼改變:少數患兒可有雞胸, 恒牙晚出, O型腿或X型腿等。
Advertisiment
5多汗:與季節和溫度無關。 6機體免疫功能低下, 易患感冒。

孩子易感冒是晚發性佝僂病特點之一
晚發性佝僂病的診斷:
1根據臨床症狀有經常不明原因的關節肌肉疼痛, 夜間明顯等症狀。 2超聲骨密度儀:能早期、及時、準確的檢查出人體的骨密度, 骨礦物質丟失情況, 而且無痛無創、無輻射、特別適用于孕婦、兒童及嬰幼兒人群, 易被人們接受。 3實驗室:早期既有1, 25-(OH)2D3的降低和骨鹼性磷酸酶升高。 4X線:檢查對晚發性佝僂病文獻報導只有骨礦物質丟失30-50%時, 肉眼才能識別X線片上的改變, 且受主觀影響較大, 所以不能測出早期骨密度的變化。 也不易被人們接受。
那麼讓我們說說具體的案例, 看看晚發性佝僂病的特點吧。
晚發性佝僂症案例
患兒,
Advertisiment
女, 12歲。 其間斷性雙膝關節痛兩個多月, 下肢乏力。 患兒自述膝關節疼痛夜間明顯, 常常痛醒, 且反復發作。 入院後化驗患兒血鈣和磷降低, 鹼性磷酸酶升高。 經醫生會診後排除神經肌肉疾病, 確診為晚發性佝僂病, 給予補充維生素D治療獲得滿意療效。
據調查, 國內晚發性佝僂病發病率不低。 晚發性佝僂病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年齡4~15歲, 以10~14歲最多見, 女孩多於男孩, 北方多於南方。
二、多數患兒有不明原因的關節肌肉疼痛、下肢麻木或乏力症狀, 患兒平時容易摔跤, 甚至抽搐。
三、少數患兒出汗多, 睡眠不好, 有時晚上因肢體疼痛而醒來。
四、使用維生素D治療可迅速見效。
一旦確診為晚發性佝僂病, 治療首選1-25羥化D3或維生素D3,
Advertisiment
同時補足鈣劑。 經正規治療一個月後複查, 90%以上的患兒臨床症狀消失, 血生化檢查可恢復正常。
小編點評: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簡稱佝僂病)是兒科常見病之一, 嬰幼兒期佝僂病的典型症狀已被大家所熟悉。 然而, 晚發性佝僂病(又稱青春期佝僂病)往往被人們忽視, 以致延誤診治。 化驗患兒血鈣和磷均降低, 鹼性磷酸酶升高。 腕骨X線平片顯示尺骨幹骺端邊角突出。 嚴重者骨質疏鬆、骨皮質變薄。 媽媽們應重視晚發性佝僂病, 瞭解晚發性佝僂病的特點,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媽媽們應從小給孩子預防佝僂病。 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 及生活中的問題。 警惕晚發性佝僂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