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警惕寶寶夢中的另類“雜音”

喉鳴、打呼嚕、磨牙等睡眠中的異常聲音, 從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寶寶到幾歲的幼兒身上都會出現。 而專家說, 這些睡眠中的異常聲音或多或少反映了寶寶身體的狀況。 對此, 記者進行了採訪。

嬰兒期

睡覺總“呼哧”

可能是先天性腺樣體增生

劉女士的寶寶才出生20多天, 近段時間, 她發現寶寶每晚睡覺都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 劉女士開始以為寶寶因感冒鼻塞, 可經過全家人仔細觀察, 發現寶寶除了這一症狀外, 再沒有其他任何感冒的症狀。

醫生診斷發現, 寶寶是先天性腺樣體增生。 蘇北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朱玲玲說,

Advertisiment
先天性腺樣體增生的主要表現類似頑固性鼻塞。 在寶寶嬰幼期時, 可以不用治療, 注意別感冒。 等長大後可以再切除。

吸氣時“喉鳴”

嚴重者需切開氣管

先天性喉鳴, 由於孩子的喉軟骨發育不好, 在吸氣的時候喉頭軟骨蓋住聲門, 會發出小雞一樣的叫聲。

先天性喉鳴是由於嬰幼兒喉部組織軟弱鬆弛、吸氣時候組織塌陷、喉腔變小所引起的, 亦稱喉軟骨軟化。 若症狀不重, 一般至2~3歲能自愈, 平時注意預防受涼及受驚, 以免發生呼吸道感染和喉痙攣, 加劇喉阻塞。 同時調整嬰兒睡眠時的體位, 取側臥位可減輕症狀, 偶有嚴重喉阻塞者, 需進行氣管切開術。

半夜驚哭

可能缺微量元素

驚哭, 一般是因為寶寶缺微量元素,

Advertisiment
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 出現突然哭鬧的情形。 這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 家長可以注意一下寶寶, 如果缺鈣, 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 如果缺鋅, 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幼兒期

睡覺磨牙

有病因也有心理因素

“睡著沒多久, 小宇就開始磨牙, 咯吱咯吱, 大人聽了才難受呢!”5歲寶寶小宇的媽媽給本報寶寶健康版打來電話, 尋求寶寶磨牙的原因, 以及如何治療的方法。 市一院婦幼專家周桂芬告訴記者, 孩子磨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腸道寄生蟲病:有的孩子患有蛔蟲病, 由於蛔蟲擾動使腸壁不斷受到刺激, 也會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縮而出現磨牙。 解決方法自然是——驅蟲。

精神緊張:孩子白天受到父母或是老師訓斥,

Advertisiment
或睡前過於激動, 使大腦管理咀嚼肌的部分處於興奮狀態, 從而睡著後不斷做咀嚼動作。 建議家長給孩子營造舒適的家庭環境, 睡前避免過度興奮。

消化功能紊亂:孩子睡覺前吃了太多食物, 增加了消化系統的負擔, 睡覺時也會磨牙。 建議睡前不宜給孩子吃不消化的食物或吃過多的零食。

營養不均衡:有的孩子不喜歡吃蔬菜, 營養攝入不全面均衡, 長期以往, 導致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引起晚上面部咀嚼肌不自主收縮, 就產生了磨牙。

牙齒發育不良:孩子牙齒發育不良, 上下牙接觸時會發生咬合面不平, 也是產生磨牙的原因。 家長最好請口腔科醫生檢查一下。

說夢話

睡前別吃得太飽

Advertisiment

原因:說夢話與腦的成熟、心理機能的發生、發展是有較密切關係的, 主要是由於寶寶大腦神經發育還不健全, 有時因為疲勞, 或晚上吃得太飽, 或聽到看到一些恐怖的語言、電影等而引起的。

解決方法:如果孩子不經常說夢話, 父母不必擔心也無須叫醒孩子, 孩子說夢話的現象就越容易消失。 如果孩子經常說夢話, 在孩子入睡前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 不讓孩子看打鬥和恐怖電視。

打呼嚕

會引發發育障礙

寶寶打呼嚕會引起寶寶的發育障礙, 一是體形的發育障礙, 如頜面發育畸形, 二是智力發育障礙, 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差, 易激怒等。

引起打呼嚕的原因包括睡姿不好、扁桃體腫大、肥胖等。 家長應引導寶寶側著睡覺。

Advertisiment
在不影響身體健康、不降低抵抗力的前提下, 科學、健康地減肥。 通訊員 海蓉 記者 張慶萍

【貼心提示】

小竅門打造良好睡眠

室內溫度最好在20℃左右, 不要有強烈的光照, 被褥不要太軟, 而且透氣性要好, 再擺放一些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在他身邊以便他入睡。

在睡前至少1小時, 不宜讓孩子有興奮的活動或看激烈的電視節目, 然後進行刷牙、上廁所、脫衣服等程式, 孩子也因此做好了睡覺的心理準備。

播放一些柔和的輕音樂或催眠曲, 讓孩子自己選擇臨睡前要看的書或要講的故事。 入睡前應將燈光調暗, 待寶寶睡著後再關燈。

父母應該儘量避免在晚上責備孩子, 不談論令孩子不愉快的話題, 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心境, 不帶任何心理負擔和壓力上床,也有助於他的睡眠。

孩子睡覺的姿勢最好是採取側睡,以免在趴著睡時,壓迫胸部而引起不適。

不帶任何心理負擔和壓力上床,也有助於他的睡眠。

孩子睡覺的姿勢最好是採取側睡,以免在趴著睡時,壓迫胸部而引起不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