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警惕寶寶的另類饑餓 亟待滿足的“感官饑餓”

有研究者對黎巴嫩一家孤兒院的孤兒進行縱向研究發現, 在第一年里, 孤兒們只是呆在童車里, 很少得到看護者的個別關心, 他們的運動能力和言語能力極為落后, 1-6歲的平均智商只有53。 后來, 許多孩子被家庭收養, 發展情況大有改觀。 2歲以前被收養的兒童能克服早期的智力遲鈍, 兩年內智商平均提高到100。 被領養較晚的兒童也有一定的進步, 在領養家庭中生活6-8年后, 智商達到70左右。 由此能夠看出, 在嬰幼兒時期兒童缺乏足夠的感知覺刺激, 則會對其心智能力的發展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情景回放:牛牛很小就被送到爺爺奶奶家,

Advertisiment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 很少出門, 所以牛牛也基本都是在屋子里生活。 除了基本生活需要外, 爺爺奶奶也很少跟牛牛交流。 牛牛經常就是躺在小床里, 除了看看天花板和屋里的家具, 沒有其他的外界刺激。 牛牛上幼兒園后, 老師反映, 牛牛的學習能力比其他孩子差, 反應比較慢。 爸爸媽媽帶牛牛進行了檢查, 結果是牛牛智力發育落后, 低于一般水平。

分析:缺少外界刺激導致孩子“感官饑餓”

感官刺激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牛牛在一個封閉、單調、刺激匱乏的環境中成長, 沒有與成人的交流, 缺乏外界環境的刺激, 感覺、知覺、思維能力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 導致牛牛錯過了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Advertisiment
這對孩子來說是無法挽回的傷害。

在豐富的環境中, 寶寶的所看、所聽都在為他們建構自己的世界提供素材, 滿足他們感官的需求, 為智力的發展提供養分。 兒童“感官饑餓”得不到滿足, 往往會造成智力落后, 如果嚴重的感覺剝奪, 則會對兒童造成持久性的智力傷害。

建議:防止寶寶“感官饑餓”的方法

孩子對世界萬物充滿了好奇, 。 當爸爸媽媽抱著寶寶走出家門進入大自然的時候, 寶寶使勁轉動著他們的眼睛, 觀察著身邊的奇怪事物, 任何一片樹葉, 一只小鳥, 一朵云彩都能夠調動他們的興趣, 刺激大腦發育。 汽車喇叭的聲音、小狗的叫聲、其他寶寶的哭聲、水聲、風聲, 一切的聲響都逃不過寶寶的耳朵。 寶寶的所看、所聽都在為他們建構自己的世界提供素材,

Advertisiment
滿足他們感官的需求, 為智力的發展提供養分。 因此, 爸爸媽媽要重視寶寶感官的需求, 提供豐富多樣的刺激。

方法一: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 如果爸爸媽媽沒有特別多的時間陪他們玩, 可以在寶寶的小床上吊一些風鈴或者會發聲的玩具, 讓寶寶躺著的時候小眼睛也能捕捉到有趣的事物。

方法二:經常更換孩子房間內的擺設, 讓他們對周圍事物保持新鮮感和探索欲。

方法三:在墻壁上粘貼一些色彩豐富的圖片, 各種地圖、動物圖片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這些圖片在刺激寶寶感官發展的同時還能夠鍛煉大腦。

方法四:在寶寶的小床前擺一只魚缸或者吊一只鳥籠, 讓寶寶的視、聽感官得到滿足,

Advertisiment
也讓寶寶更好地了解不同的事物。

說到底, 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帶著寶寶走出家門, 讓寶寶接觸最豐富最真實的外部世界, 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為寶寶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