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左右, 就開始自己主動地用勺把飯往嘴裡送, 或是由父母教著拿勺把飯送到嘴裡了。 這時餐具的大小、長短、重量若符合寶寶的需要, 寶寶會比較容易將它“揮灑”得輕鬆自如。 這有利於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促進寶寶手指的 靈活運動, 從而平衡寶寶的肢體協調能力, 更是提高大腦兩半球皮質機能的有效手段。 而有些款式和材質更是不適合寶寶使用甚至是有危害的。 這也需要爸爸媽媽們特別留意。
1、容易破碎的餐具:用玻璃、陶瓷等材料製成的餐具儘管美觀, 但由於幼兒的小手還十分笨拙,
Advertisiment
2、過大或過小的餐具:過大的餐具孩子的小手不易掌控, 而過小的餐具又可能使得孩子用餐時湯湯水水溢出, 等於是人為地給孩子學習自行用餐增加了難度。
3、大人的餐具:一般餐具是為成年人設計的, 無論從體積還是重量上對孩子都不適合。 此外跟大人合用餐具的另一害處是:容易把大人的疾病傳染給孩子。
4、西式餐具:眼下西式餐具十分時髦, 於是有的家庭便想讓孩子早早接觸。 殊不知西式餐具中的刀、叉都既堅硬又尖銳, 容易將孩子的口唇刺破。 如果孩子跌倒, 還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外傷。
5、筷子:不少父母認為,
Advertisiment
6、彩色餐具:彩色餐具所採用的化學顏料對兒童健康卻有極大危害。 如陶瓷類餐具上的彩圖是以彩釉繪製的, 而彩釉中含有大量的鉛--酸性食物可以把彩釉中的鉛溶解出來, 由此便可能與食物同時進入兒童體內。 兒童吸收鉛的速度比成人快6倍, 如果兒童體內含鉛量過高,
Advertisiment
7、難以清潔的餐具:有些餐具由於形狀、設計或質地上的原因往往不易清洗乾淨, 或不能進行高溫消毒, 由此油污和細菌比較容易附著在上面, 所以也不是兒童的理想餐具。
寶寶選擇餐具的注意事項:
1、餵食勺:餵食勺專門用來餵食寶寶的勺子, 最好選用頂端比較軟的, 能保護牙齦。
2、餐叉:餐叉是可以讓低月齡的寶寶自己拿著來用的, 叉子頭一定要非常柔軟, 才不會傷害到寶寶。
3、飯碗:飯碗最好有手柄的設計, 方便寶寶拿握, 可以訓練寶寶自己吃飯。
4、調羹:調羹寶寶自己拿來舀食物的勺子,
Advertisiment
5、餵食碗:餵食碗用來喂寶寶吃飯的碗, 注意材質是否安全、容易清洗及能否方便加熱。
6、款式:餐具的款式雖然多, 但還是以方便實用、外形渾圓為好。 要能體現寶寶的特點, 小巧別致, 實用方便。 設計應人性化, 多圓形, 防刮傷;防滲漏, 保持衛生, 便於外出攜帶。 內側要沒有彩繪圖案的餐具。
7、 功能:餐具的功能各異, 有底座帶吸盤的碗, 吸附在桌面上不會移動, 不容易被寶寶打翻;有感溫的碗和勺子, 便於媽媽掌握溫度, 不至於讓寶寶燙傷;大多數合格餐具還耐高溫, 能進行高溫消毒, 保證安全衛生。 根據需要選擇。
8、是否易握:調羹、勺子、飯碗等的形狀很重要, 要挑選能配合寶寶手形的造型,
Advertisiment
9、材質:餐具每天都要接觸到寶寶吃的東西, 所以安全的材質非常重要, 還要選擇不易脆化、老化、摔打和經得起磕碰, 在磨擦過程中不易起毛邊的餐具。 還有, 調羹的頂端是要放進寶寶的嘴巴, 選擇軟一點的材質會能讓寶寶吃起來更舒服, 也能保護牙齦。 另外能否放在微波爐裡加熱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