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兒斜頸_如何警惕小兒斜頸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從出生後就脖子總歪著睡, 有時候抱起來頭都是斜的, 臉好像也是一邊大一邊小。 就上網查了查,總覺得就是小兒斜頸。 別擔心, 小編給各位媽媽總結了一些警惕小兒斜頸的知識, 請媽媽們來看看如何警惕小兒斜頸?

三個月大的晶晶長得很可愛, 就是躺著的時候, 喜歡維持脖子向右歪的姿勢。 剛開始家裡人也沒注意, 直到有個朋友上門探望隨便說了一句, 晶晶媽媽才突然上了心。 “難道是先天的小兒斜頸?”晶晶媽媽到網上搜索了一番, 結果越看越擔心。 “有說能治的, 也有說難治的,

Advertisiment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小兒斜頸80%屬於生理性斜頸, 不用干預到一歲也能自然好。 但有三種情況的斜頸要有所重視, 可能存在疾病因素。

生理性斜頸:出生後3個月出現斜頸

這種情況往往是生理性斜頸, 是因為孩子抬頭後頸部力量不夠, 頭部相對較重導致, 不用治療, 到1歲左右通常會自然好轉。 家長只要注意觀察就好。

病理性斜頸

1、肌性斜頸

出生後2周左右出現斜頸, 頸部可見明顯腫塊。 目前認為, 肌性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病變導致緊張痙攣所致, 病因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胸鎖乳突肌的肌肉內壓力增高, 導致肌肉缺血、纖維化。 另一個是纖維瘤病學說, 即肌肉內良性纖維瘤病變。

治療:80%的肌性斜頸通過功能鍛煉等理療方式可治好,

Advertisiment
20%到1歲沒有好轉的, 則需要做手術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頸

出生時頸部沒有腫塊, 到6個月時才出現斜頸。 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斜視所致, 一般跟患兒定位看東西時才有表現, 睡覺時又會恢復正常。

治療:因為需要孩子的配合, 眼緣性斜頸必須等到1到2歲左右才能確診, 之前確診不了, 需定期複查。

3、骨性斜頸

骨性斜頸由頸椎畸形導致。 表現為出生後即出現斜頸, 同時可伴發短頸等症狀, 也叫短頸綜合征。

治療:孩子沒有不適感可不用干預, 如果出現頸椎滑脫、疼痛, 可以通過手術解除症狀。 但要長期保持頸椎的穩定, 還需配合功能鍛煉。

現在很多斜頸的孩子都被過度治療, 明明是生理性斜頸, 卻被一些非正規醫院遊說做理療,

Advertisiment
白白折騰孩子和家長。 建議有問題到專科醫院找專科醫生診治, 不要隨便聽信廣告。

可哥(化名)是個出生僅兩個半月的新生兒, 出生後沒多久, 細心的媽媽便發現孩子有一點不對勁兒, 原來孩子的脖子老往一側歪, 睡覺也只是側向一邊。

Advertisiment
擔心孩子有什麼不妥, 可哥媽媽帶著她到醫院檢查, 經檢查被確診為斜頸(俗稱“歪脖子”)。 考慮到孩子太小, 可哥媽媽便嘗試中醫小兒推拿為孩子治療。 經過中醫專家的細心治療, 目前可哥症狀好轉, 再治療一段時間便可痊癒。

1、什麼是小兒斜頸

小兒斜頸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 使頸部向一側傾斜, 同時伴有臉部發育受影響, 出現大小臉, 嚴重者導致頸椎病理性側彎。 小兒斜頸伴有的症狀主要是孩子的脖子向患側歪, 顏面、下巴向著健側, 脖子不能很自如的轉動, 睡覺時只能選擇健側睡, 長期下去容易造成面部畸形和頭部後側一邊扁平。

針對小兒斜頸病, 中醫主要通過按摩手法治療, 像可哥這樣早期發現,

Advertisiment
正是小兒斜頸治療的最佳時間。 一般治療的最佳時間是在1周歲以內的寶寶, 治療週期按病情輕重和年齡而定, 輕者大概3個月左右可治癒, 重者需要時間相對要長(半年至1年時間);如果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治療難度會更高、療程會更長。

2、小兒斜頸須早治療

今年5月份已接診過一名5歲的患兒天天, 因為父母的粗心不重視使其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導致孩子脖子上的結節已近雞蛋大小, 十分僵硬, 導致頭頸無法轉動, 頭部嚴重傾向一側快接近肩膀, 而他因為長期只能側向一邊睡覺, 左側頭部都已睡得變形, 無法再恢復。 更嚴重的是患兒因與眾不同遭到小朋友們的疏遠和嘲笑, 心靈倍受傷害, 使得他性格內向, 不太合群。

天天經輾轉多處做治療,未見好轉,後經親戚的介紹,瞭解到天天的病情時心裡特別遺憾,遂採用按揉、松解、彈撥等手法為天天進行推拿治療,松筋理筋,軟堅散結,改善局部供血,緩解肌肉痙攣,每天半小時。經過一段時間的診治,如今天天的頭已經能夠轉動了,但因他的病情已經拖得太久,所以估計需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康復,小兒斜頸患兒年齡越大越難治好,最好的治療年齡是1周歲以內,年齡越大治療引起的不良風險就越大,效果也越差。

3、家長照顧嬰兒時需細心觀察

剛出生的嬰兒為何會患上斜頸呢,在產檢時檢查不出來嗎?對此,小兒斜頸患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確,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母親懷孕期間經常性的側睡一邊、胎位不正、臍帶繞頸兩周以上致使嬰兒血液迴圈不暢,造成一側胸鎖乳突肌缺血、血瘀、血滯性改變所致,或是媽媽懷孕期間經常情緒抑鬱導致氣滯集結在一起,形成結節;另外在生產過程中遇產道拉傷或產鉗擠壓受傷出血,血腫機化形成攣縮。

小兒斜頸可分為三型:

一是一般典型的肌性斜頸(先天性肌性斜頸),往往先是家長發現患兒頭部活動受限,大小臉,頸部有硬塊或條索狀,便急到醫院就診。臨床上通過B超和觸診可以明確診斷。

二是非典型:這種患兒出生後不易被家長發現,患兒一般頸部活動度正常,往往5個月以內頭部無明顯傾斜,5-8個月後頭部傾斜漸明顯,通過B超或X光片檢查時均正常,但觸診時發現兩側胸鎖乳突肌對比時不對稱,患側肌肉較緊、較細,像弦樣,故不易發現和受重視,診斷難度加大,一般專科醫生通過臨床經驗診斷。

三是代償性:比如習慣性、視力障礙(如斜視)、頸部肌麻痹。以上病因產檢時不易發現,想要預防比較困難,只有待孩子出生後,症狀逐漸明顯才被發現,所以父母在照顧寶寶時一定要細心觀察,發現異常狀況,應及早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夠早治癒。

不太合群。

天天經輾轉多處做治療,未見好轉,後經親戚的介紹,瞭解到天天的病情時心裡特別遺憾,遂採用按揉、松解、彈撥等手法為天天進行推拿治療,松筋理筋,軟堅散結,改善局部供血,緩解肌肉痙攣,每天半小時。經過一段時間的診治,如今天天的頭已經能夠轉動了,但因他的病情已經拖得太久,所以估計需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康復,小兒斜頸患兒年齡越大越難治好,最好的治療年齡是1周歲以內,年齡越大治療引起的不良風險就越大,效果也越差。

3、家長照顧嬰兒時需細心觀察

剛出生的嬰兒為何會患上斜頸呢,在產檢時檢查不出來嗎?對此,小兒斜頸患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確,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母親懷孕期間經常性的側睡一邊、胎位不正、臍帶繞頸兩周以上致使嬰兒血液迴圈不暢,造成一側胸鎖乳突肌缺血、血瘀、血滯性改變所致,或是媽媽懷孕期間經常情緒抑鬱導致氣滯集結在一起,形成結節;另外在生產過程中遇產道拉傷或產鉗擠壓受傷出血,血腫機化形成攣縮。

小兒斜頸可分為三型:

一是一般典型的肌性斜頸(先天性肌性斜頸),往往先是家長發現患兒頭部活動受限,大小臉,頸部有硬塊或條索狀,便急到醫院就診。臨床上通過B超和觸診可以明確診斷。

二是非典型:這種患兒出生後不易被家長發現,患兒一般頸部活動度正常,往往5個月以內頭部無明顯傾斜,5-8個月後頭部傾斜漸明顯,通過B超或X光片檢查時均正常,但觸診時發現兩側胸鎖乳突肌對比時不對稱,患側肌肉較緊、較細,像弦樣,故不易發現和受重視,診斷難度加大,一般專科醫生通過臨床經驗診斷。

三是代償性:比如習慣性、視力障礙(如斜視)、頸部肌麻痹。以上病因產檢時不易發現,想要預防比較困難,只有待孩子出生後,症狀逐漸明顯才被發現,所以父母在照顧寶寶時一定要細心觀察,發現異常狀況,應及早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夠早治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