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警惕我們的弱點被孩子學到

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做的事, 占其行為的20%;而按照我們的行為做的事, 要占到其行為的80%。 所以, 為了孩子, 我們不能太隨便地做人和做事。 另一方面, 教育的啟蒙也是人生的啟蒙。 先反觀我們自身, 然后, 去思考教育需要加強些什么、避免些什么, 教育就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此, 我將一些對人生的觀察記錄在這里, 與有緣的家長朋友共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一、平庸

每個人都曾經對自己的人生有過十分美好的設想, 總是有某些時刻, 人們發現自己是那么可愛、可塑甚至不同凡響。 遺憾的是,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

Advertisiment
這些想法和感覺越來越弱, 30歲的人已經有了顧忌, 不再那么輕易地“口出狂言”;40歲的人很少再尋求什么突破;到了50歲, 人們會覺得“人生不過如此”。 在他們看來“人的潛能是無窮的”、“人皆可以為堯舜”這些話不過是說說罷了。 挫折、壓力, 以及眾多客觀條件和自身條件的限制, 漸漸地削減了人們的銳氣和雄心……

那些最終安于現狀的人們, 其人生狀態究竟是“成熟地腳踏實地”, 還是“人生的擱淺和停滯”呢?

二、權威

老師說的!

書上說的!

大夫說的!

專家說的!

毛主席說的!

……

人們大多不喜歡思考, 人的思考能力也相差懸殊, 而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熱愛思考會提高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低會面臨更多一無所獲的結果。 所以, 屬于前一種情況的人越來越愛思考,

Advertisiment
而后一種情況的人會越來越回避思考, 由此形成循環。 絞盡腦汁的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而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的。 所以人們大多選擇走“捷徑”, 比如聽從權威, 比如看大多數人怎么想, 比如沿襲已有的思維方式和觀點。 于是, 出現了權威崇拜、從眾心理和思維定勢。

推薦閱讀: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兒童八大行為習慣影響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