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警惕產後甲狀腺炎

27歲的白蓮4個月前順利生下了一個胖寶寶,近月來自覺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脾氣變壞,脖子好象有點增粗,到醫院一檢查,得知患的是產後甲狀腺炎

產後甲狀腺炎的發生,一般認為系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患在產後加重並顯性化所致。 近年來由於檢測手段的進步,本病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有統計其發病率占產婦的5%—10%甚至更高,多在產後1—9個月發病,以一過性、無痛性、彌漫性或結節性甲狀腺腫大,伴有可自行緩解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或減退為特徵。

其早期表現多為甲狀腺腫大,伴有心悸、胸悶、氣短、乏力、怕熱、多汗、煩躁、易怒等甲亢症狀,但無突限及下肢黏液性水腫。

Advertisiment
化驗檢查可顯示血液中的促甲狀腺激素及甲狀腺激素異常,甲狀腺吸碘率降低(這有別於其它類型甲亢,對鑒別診斷很重要),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 產後甲狀腺炎預後良好,所出現的輕度甲亢症狀大多可自行緩解,通常無需治療。 對於持續甲減,出現疲乏、怕冷、嗜睡、食欲下降體重卻增加、浮腫、腹脹、性☆禁☆欲淡漠等症狀者,可長期服用甲狀腺激素製劑作為替代治療,如口服甲狀腺片或優甲樂,待甲狀腺腫大減輕、功能恢復正常後漸減量至停藥。 其它藥物如他巴唑、心得安、穀維素及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支持療法等,均需在大夫的診察下應用,並在治療過程中,注意監測相關甲狀腺激素指標的動態變化,並做好長期隨訪觀察。
Advertisiment
此外,中醫中藥對本病有獨特的療效,與小劑量西藥相互配合,一般可獲良好效果。

產後甲狀腺炎的主要危害是永久性甲減。 除不要盲目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碘製劑外,關鍵是要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以往由於人們對本病的無知,以致有許多病人未能及時就診,或因臨床症狀不典型而被誤診、漏診,導致在患病期間仍持續哺乳,對母嬰健康影響很不利。

臨床中發現,部分病人由於就診過遲,甚至在孩子斷奶後才來就診,此時大多已發生甲減,個別甚至為永久性甲減,十分令人惋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