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警惕秋後兒童4大疾病

立秋已過, 連日來, 各大醫院的呼吸科、內科、消化門診數量明顯增多並相對集中。 夏末入秋或秋末入冬這種季節交替的時候, 體質稍差的寶寶很容易因溫差變化感冒生病, 而有些孩子的“老毛病”也容易在季節交替時發作。 媽媽們尤要注意以下四種疾病的預防。
腹瀉導致胃病復發

據調查, 立秋過後, 又是冰箱病的高發季節。 不少的孩子因為直接食用從冰箱裡取出的飲料和食物, 頻頻引發胃腸炎等急性病。

秋季腹瀉大多數是病毒污染所致, 與一般飲食不潔引起的腸炎不同。 專家說, 經過炎夏的消耗,

Advertisiment
入秋後, 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 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 稍有不慎, 就可能發生腹瀉。 由於氣候轉涼, 人們的食欲隨之旺盛, 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 也會導致胃病的復發。

建議:預防秋季腹瀉主要是防止著涼, 尤其是要防止疲勞後著涼, 因為疲勞使身體免疫力下降, 病毒容易乘虛而入。 媽媽在日常護理上除了注意保暖之外, 還要注意膳食合理, 少吃多餐, 定時定量, 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 減少發病機會, 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

秋後也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切忌讓孩子暴飲暴食。 食物過甜、過油膩的都會引發急性腸胃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病。

提示:“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 ”同時, 大魚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儘量少吃,

Advertisiment
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

呼吸道疾病

“一場秋雨一場寒”, 由於秋季氣候多變, 往往讓許多體質弱的寶寶不易適應, 病毒乘虛而入, 使人致病,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呼吸道疾病。

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孩子來說, 因為他們本身氣道的防禦功能較差, 容易受氣候季節溫差的影響, 從而引起感冒、咳嗽。 而秋天, 花粉過敏也容易引起支氣管哮喘。 這個季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比較多, 因為溫差大, 早晚比較冷, 所以容易著涼, 誘發氣道、氣管的毛病, 咳嗽、氣喘隨之加重。

建議:學齡前兒童的免疫功能發育不是特別健全, 所以小孩對氣候比較敏感, 也是易感人群。 尤其是早晚天氣變化的時候, 容易引起感冒。 小孩的支氣管炎比較好治,

Advertisiment
主要就是防止再發作, 父母要注意給孩子早晚增減衣服?熞?食方面應該多吃雜糧、小米粥、米飯、饅頭、青菜、水果、雞蛋等食物, 防止食物單一。

感冒

初秋時節, 各地的氣溫日差都很大, 所謂的“中午開空調, 晚上蓋被絮”, 這種氣溫的驟降, 就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誘因。 平時, 我們的鼻腔、口腔黏膜周圍, 都附著許多各種各樣的細菌, 只因為身體有一定的抵抗力, 它們無機可乘, 故不能危害身體。 可是當我們著涼時, 身體的抵抗力大大下降, 病菌病毒便乘機長驅直入, 侵犯人的身體, 從而導致感冒等疾病。

建議:當孩子發生感冒, 既不必驚慌, 也不可不當回事。 應多休息、多飲白開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症狀嚴重時, 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藥物,

Advertisiment
以改善症狀, 減輕痛苦。 切不可濫用抗生素, 只有當感冒併發咽炎、支氣管炎、肺炎時, 才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加用抗生素。

貼心提示:預防秋季感冒, 在起居方面也要有所注意。 夜晚入睡時, 一定要蓋上被單、毛巾被之類的被褥抵禦夜涼侵襲。 另外, 在感冒流行季節, 房間的空氣要流通, 或服一些抗病毒的藥物, 另外還可以隨身帶個“鼻通”。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 4歲以下的寶寶容易得這種病。 傳染源是患兒和健康的攜帶病毒者。

每年的夏秋之交都有發病, 9月是高峰期的最後一個月, 父母需要注意。 寶寶患了手足口病, 又是咳嗽又流口水, 還不愛吃東西, 嗓子裡還有一些小水泡。 最典型的起病過程是中等熱度發熱(體溫在39℃以下),

Advertisiment
進而出現咽痛, 幼兒表現為流口水、拒食。 沒有併發症的患兒, 一周左右即可痊癒。 少數患兒會有神經系統症狀, 併發無菌性腦膜炎和皮膚繼發感染, 但極少有後遺症。

建議:治療上可採用口服板藍根沖劑和多種維生素, 或用抗生素、魚肝油塗抹口腔, 消炎止痛。 如果患兒口腔已經潰瘍, 應避免鹹食, 否則寶寶會因為疼痛而拒絕吃東西。

貼心提示:在流行季節, 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隔離患兒, 加強嬰幼兒的保健, 減少傳染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