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 媽媽發現寶寶動不動就拉肚子, 嚴重的還會出現脫水症狀!媽媽想知道, 為什麼寶寶到了秋天容易腹瀉?如何防止寶寶脫水、營養丟失呢?媽媽幫特別邀請幼兒護理醫師Ada Wang來為媽媽們做詳細解答。
◆寶寶為何秋季易腹瀉?
進入秋季, 寶寶容易腹瀉, 這主要與四季的主氣有關。 大自然界四時更替, 每個季節主氣不同, 例如“風寒暑濕燥火”等等。
●關於秋季主氣, 除了主燥以外, 亦主濕。
《內經》雲:“秋傷於濕, 冬生咳嗽”即表明秋季主濕的特點。 秋季主氣以秋分為界限, 分別為主濕, 主燥。 秋分前的60日為早秋, 此時自然的大氣以濕為主,
Advertisiment
●“脾惡濕”, 寶寶易腹瀉。
在中醫理論認為, 寶寶腹瀉是由於脾的功能失調而引起的。 “脾惡濕”, 就是說脾這個臟器很容易受濕邪的困擾, “脾主運化水濕”, 如果“濕邪甚”的話就很容易傷到脾陽, 從而就會影響脾的健運, 產生瀉泄、困倦等症狀。
由此可見, 寶寶在秋季容易發生腹瀉, 是跟上文所提到的“秋主濕”相關的。 “秋主濕”, “脾惡濕”, 故寶寶在秋季容易腹瀉。
◆寶寶腹瀉嚴重, 醫生如何診斷
如果寶寶腹瀉症狀較嚴重, 媽媽不應擅自給寶寶服藥, 應在第一時間帶寶寶就診, 醫生親診寶寶後, 才能對症處藥。
中醫有望聞問切四診, 對三歲以下的寶寶們, 我們以望指紋來代替脈診。
Advertisiment
●查看寶寶的舌苔, 以及氣色。
●詢問媽媽關於寶寶大便的色、質、量等。
對於某些症狀嚴重的病例, 小兒啼哭聲的有力無力, 也有助於判斷疾病的虛實。
◆腹瀉易脫水, 止瀉是關鍵
需要注意的是, 寶寶腹瀉很容易引發脫水, 導致營養丟失。
1.首要的辦法是一定要先止瀉。
如果不能幫寶寶止瀉, 即使用其他辦法來應對脫水都是徒勞的。 因此, 媽媽應第一時間帶寶寶到醫院請醫生及時治療以止瀉。
與此同時, 媽媽可以給寶寶進行適當的食療以輔助止瀉, 並補充寶寶體內水分及營養的丟失。
2.食療方:
媽媽可以給寶寶吃一些米漿, 也就是比較清淡的粥, 裡面可以加山藥或芡實、薏苡仁等一些健脾胃的藥。
Advertisiment
3.給寶寶攝入均衡的營養。
營養均衡地攝入有助於修復寶寶由於慢性泄瀉引起的營養丟失。 “果蔬穀菜, 食養盡之”, 因此媽媽可以適當地給寶寶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魚、蝦等食物。 如果是更年幼尚不能咀嚼食物的寶寶, 媽媽可以把水果、新鮮蔬菜、魚、蝦等切碎或做成泥狀, 喂給寶寶吃, 這樣可以有效地補充寶寶們由於腹瀉所引起的營養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