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寶寶體內第一道“防護牆”
其實“發燒”是“症”不是“病”, 只要通過瞭解原因, 小心面對、正確處理, 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就醫步驟, 就可以了!
為了讓媽媽們不至於手忙腳亂, 正確面對並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 我們請專家根據新生兒科和一般兒科的門診情況, 將寶寶發燒“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排列, 並標示其危險性。 但每個寶寶都是獨立個體, 發燒的原因多種多樣, 瞭解前10種可能只是瞭解了一部分, 您的寶寶發燒也有可能是排名在第11、第12……的原因, 所以就醫是惟一安全的方法。
1、感冒 危險性第5名
Advertisiment
2、耳鼻喉發炎 危險性第7名
3、玫瑰疹 危險性第8名
4、打預防針 危險性第9名
5、敗血症 危險性第2名
6、尿道感染 危險性第6名
7、腦炎、腦膜炎 危險性第1名
8、穿太多、發牙熱、夏季熱 危險性第10名
9、腸胃炎合併脫水 危險性第4名
10、川崎病 危險性第3名
寶寶發燒“3宜”“3忌”
發燒是一種症狀, 是體內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 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 發燒時, 機體內的各種免疫功能都被“啟動”, 新陳代謝增快、抗體合成增加和吞噬細胞活性增強等。 這些免疫反應, 可以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 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因此, 發燒是體內的一道“防護牆”, 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 如果在確診病因前就急於用藥物強行降溫, 等於支持了病原體的致病作用,
Advertisiment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寶寶在夜間容易發高燒。 這是因為寶寶身體的含水比例較成人高, 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 導致體溫升高。 而寶寶生病的時候, 精神差、睡得久, 夜間長時間不進食、不喝水, 體溫就更容易升高。
如果晚上寶寶睡著了, 體溫很高, 要把他叫起來喂退燒藥或做物理降溫, 否則體溫過高會導致高熱驚厥。 若寶寶體溫持續超過39℃, 且精神萎靡或有高熱驚厥病史, 可先在家中口服退燒藥後, 及時送醫院就診。
護理發熱患兒3宜
1、宜保持家居空氣流通。 眾所周知, 散熱, 主要是通過對流、傳導和蒸發三種機制, 故空氣的流通, 有利於散熱降溫。
2、宜多飲水, 飲水可補充因發熱而蒸發的水分。
Advertisiment
3、宜選用適當的退熱措施。 物理降溫, 是利用物理學散熱的對流、傳導、蒸發等原理的退熱方法, 安全、簡便而可靠, 是首選的退熱措施。 譬如打開門窗, 或利用風扇加速空氣流通, 是利用對流原理的一種方法, 所有家庭都可採用。 那種發熱時不能開窗, 不能吹風扇的看法是錯誤的。 當然, 不能對著病孩吹風扇。 根據熱傳導的原理, 也可採用冰或冷水敷頭頸、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退熱方法。 冰敷時, 冰袋外需裹一層布, 以防局部皮膚凍傷。 用35~40%的酒精或30℃左右的溫水拭浴, 可哥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
Advertisiment
護理發熱患兒3忌
1.忌門窗緊閉, 衣著過多。 門窗緊閉, 不利空氣流通, 衣著過多, 有礙熱的散發與蒸發, 均對退熱無益。
2.忌濫用退熱藥。 退熱藥多有副作用, 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細胞減低、出血、溶血等嚴重反應, 多用無益。
3.忌退熱過快。 退熱過快、過猛, 可致小兒體液大量丟失, 引起血壓下降, 甚至休克, 所以退熱應溫和, 不宜操之過急。
小兒發熱, 只是各種各樣疾病的一個表現。 無熱, 不一定無病, 熱退也不等於疾病已經痊癒。 所以, 關鍵還是在於對原發病的治療。
母嬰Tips:
Advertisiment
4個月以下的寶寶不宜用退熱藥, 只需多喂水並適當減少衣服散熱即可, 如果體溫降不下來, 要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
目前不主張肌肉注射解熱劑, 因其可能引起局部感染或臀肌萎縮、坐骨神經損傷等。 尤其是安痛定或複方氨基比林, 注射後還可產生急性粒細胞缺乏症。
寶寶發燒應急好幫手
小編推薦:
陪爾康電子體溫計:當溫度低於或高於37.7C時, 會發出兩種不同的提示音;具有發燒報警功能。
仕得瑪水凝膠退熱貼:凝膠層為其產體部分, 由以具有良好的能量轉換功能的親水性高分子凝膠為載體, 通過凝膠內水分的汽化帶走人體局部的熱量, 它的高含水量可以提供持續降溫的效果。
佳德康紅外耳溫計:這款佳德康紅外耳溫計Fdir-v7取的是耳膜(或稱鼓膜)處溫度, 是體表內最佳的人體采溫部位。耳溫與肛溫一樣是最接近人體真實體溫的,測量操作簡單,快速只需1-2秒,節省了媽媽們的煩惱。
是體表內最佳的人體采溫部位。耳溫與肛溫一樣是最接近人體真實體溫的,測量操作簡單,快速只需1-2秒,節省了媽媽們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