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新生兒的禁忌_護理新生兒有何禁忌

養生之道網導讀:

天氣一旦發生變化, 有關孩子健康微恙的新聞也多了起來, 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如果父母稍微疏忽護理新生兒的禁忌, 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可能是一生的。 快來學學有哪些護理新生兒的禁忌?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育兒觀和育兒方式, 那麼在小嬰兒護理的問題上, 究竟哪些育兒方式更實用有效?會不會有的媽媽會好心辦了壞事呢?

1、小寶寶需要睡頭形?

寶寶用硬睡出好頭形不科學民間育兒還有一個習慣做法是讓新生兒睡硬枕頭, 比如豌豆枕頭、綠豆枕頭等, 認為這樣能夠睡出好頭形,

Advertisiment
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新生兒顱骨容易變形, 主要是由於骨縫尚未閉合, 受到擠壓時, 會出現骨縫重疊或分離, 使頭形發生變化。 寶寶的頭在出生1個月左右的時間, 生長速度比人生的任何時期都快, 頭圍可擴大3釐米。 頭骨的急劇生長, 不一定會左右對稱。 左右不同, 並不是因為外界壓迫, 而是因為內部的力量所致。 媽媽對寶寶頭部的形狀不必太費心思, 每一個寶寶頭部都會有些偏斜, 即使是相當偏斜的頭在過周歲生日時也會變得不明顯了。

再者, 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躺著, 枕頭會長時間伴隨著寶寶, 枕頭過硬, 會使寶寶頭皮血管受壓, 導致頭皮血液迴圈不暢。 而且寶寶喜歡不斷地轉動頭部, 如果枕頭過硬,

Advertisiment
就會把頭髮蹭掉, 出現“枕禿”。 另外枕頭過硬, 寶寶會因為不舒服而碾轉反側, 使睡眠品質受到影響。

新生兒的枕頭可有可無新生兒頭部相對較大, 枕頭並非絕對需要, 可不用枕頭, 也可用毛巾折疊當枕頭用。 為了固定寶寶的頭位, 枕頭一定要低, 只要寶寶覺得舒適就可以了。 對於不溢乳的寶寶, 可以睡軟硬適中的馬鞍形枕頭。

有的新媽媽認為水枕又涼又軟, 很有可能在夏季給剛出生的寶寶使用, 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為水枕太涼, 會使寶寶腦血管收縮痙攣, 減少腦血流, 而且水枕比較高, 寶寶睡眠時頭位過高, 氣管被彎曲, 阻礙氣體交換, 使寶寶處於半缺氧狀態, 這是非常有害的。 另外長時間讓寶寶睡高枕頭, 身體不呈水準狀,

Advertisiment
這對寶寶的發育極為不利。

2、為寶寶包“蠟燭包”?

“蠟燭包”或壓沙袋對寶寶發育不利在傳統的育兒習俗中, 有兩種類似的做法, 一種是把寶寶像蠟燭一樣包起來, 一種是在被子周圍壓上沙袋或枕頭, 認為這樣寶寶睡得穩, 不易受到驚嚇, 而且認為小時候如果不把寶寶雙腿綁直,

Advertisiment
長大會成為八字或羅圈腿。 其實, 這種做法會影響寶寶運動功能的正常發育, 對寶寶的發育不利。

在母親充滿的子宮內中生活, 自由自在地伸伸手、踢踢腳, 不受任何約束。 如果在出生之後, 爸爸媽媽反而把他(她)捆裹在“蠟燭包”內或壓上沙袋, 四肢的活動受到限制失去了自由。 有研究證實, 使用蠟燭包的寶寶, 發育的各項指標, 普遍低於未使用蠟燭包的寶寶, 其理由如下:

寶寶四肢屈曲的姿勢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的反映, 不必人為地去矯正。 隨著年齡的長大, 四肢會自然地伸直, 更不會出現四肢的畸形。

“蠟燭包”或壓上沙袋不僅限制了四肢的活動, 使肌肉的感受器得不到應有的刺激, 影響腦的發育,

Advertisiment
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動作, 尤其在哭泣時肺的擴張受到限制, 影響胸廓和肺的發育。

如果把寶寶包裹太緊, 容易造成寶寶髖關節脫位, 因為如果硬拉直腿, 把兩腿綁在一起, 使大腿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 就能使股骨頭錯位, 這不利於臼窩的發育, 也容易引起脫位。 另一方面, “蠟燭包”或壓上沙袋, 也很難控制寶寶的體溫。 因為打“蠟燭包”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 使寶寶在寒冷季節可因活動減少、產熱減少而很容易導致硬腫症等寒冷損傷;或者因“蠟燭包”過緊過厚, 在環境溫度偏高時, 又可因散熱不良而致體溫過高, 甚至導致寶寶突然死亡。

寶寶衣著應輕快、寬鬆、透氣由於新生兒皮膚嬌嫩, 容易出汗, 所以穿衣原則應是冬暖夏涼,穿著舒適,不影響生理功能(皮膚排汗、手腳運動),應讓寶寶穿輕快、寬鬆、透氣性好的衣服。

3、為新生兒“擠乳☆禁☆頭”?

可能引起乳腺發炎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天內可能會出現乳☆禁☆房腫大,甚至分泌少許乳汁樣液體,所以在民間有一種“擠乳☆禁☆頭”的育兒習俗,就是擠壓新生兒的乳☆禁☆頭。特別是女寶寶,認為不擠壓乳☆禁☆頭,以後就不能給後代餵奶,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不論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出生3~5天后,都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生理現象。觸之有蠶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結,輕輕擠壓可有乳汁。這是由於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的結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此時,千萬不要擠壓,否則若不慎把乳☆禁☆頭擠破,會帶進細菌使乳腺紅腫、發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症。如果是女寶寶,擠壓造成乳腺發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當寶寶發育為成年女性時,還會影響到泌乳。新生兒乳☆禁☆頭凹陷亦不需要處理。

4、新生兒不能見光嗎?

不能見光對新生兒視覺發育不利新生兒不能被強烈光線照射,強烈光線會傷害寶寶。但這並不等於說新生兒不能見光,如果把寶寶的房間佈置得很昏暗,或只給寶寶開一盞小瓦數的燈泡甚至彩燈,這對寶寶視覺發育是極為不利的。另外室內光線太暗,還可能影響媽媽的心情,使媽媽感到視覺疲勞。此外由於視線不清,爸爸媽媽也不能及時發現寶寶是否有皮膚黃疸或其他情況。所以,民間所說的新生兒不能見光是錯誤的。

合理安排新生兒的生活環境新生兒身體幼小、嬌嫩,最好選擇朝南的房間作為寶寶的居室。居室陽光充足,寶寶可以曬到太陽,不容易因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僂病。白天不要給寶寶的居室掛窗簾,尤其是比較厚、顏色比較深、花色比較暗的窗簾,晚上完全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燈。

朝南的房間乾燥,致病菌不容易生長繁殖。平時要經常開門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要注意不讓風直接吹到寶寶身上,用窗簾或屏風遮擋一下即可。如果天冷或風大時,也可以先把寶寶抱到另外的房間,等通風以後再抱回來。居室要清潔,每天應打掃室內衛生,傢俱應用濕布擦拭,地面應用潮濕的拖把清掃,以免塵土飛揚。

5、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嚇?

太安靜反而不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一些老人認為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於是育兒經驗不足的新爸爸媽媽們則依照傳統方法,總是把坐月子的媽媽和新生兒的房間搞得靜悄悄的,連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怕弄出聲響驚嚇了寶寶。

寶寶剛出生就可以聽到聲音。由於神經尚未發育完善,新生兒對刺激還缺乏定向力,他(她)們還不能分辨不同的聲音。有時看起來像被驚嚇了,其實這並不是寶寶的異常行為,而是正常的神經反射。那種唯恐聲音嚇著寶寶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不利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驚跳”是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寶寶在入睡或清醒時,在聽到響聲後肢體會快速地抖動幾下,出現“驚跳”現象,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皮質功能發育還不完善,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外界響聲從聽神經傳入大腦神經中樞時,神經衝動可同時波及到大腦控制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引起四肢肌肉的抖動。這種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逐漸減少、消失。如果媽媽做一下試驗,輕輕碰碰寶寶任何一個部位,寶寶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四肢伸開,並很快向軀體屈曲。還有些爸爸或媽媽認為出現“驚跳”現象是因為抽筋或缺鈣,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當寶寶肢體抖動時,如果輕輕壓住肢體,可以使肢體停止活動,而抽筋時輕輕按壓不能停止肢體抖動。

科學訓練寶寶聽覺的方法首先,要給寶寶一個有聲的環境,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等家人的正常活動產生的各種聲音,以及室外的車聲、人聲嘈雜聲等。這些聲音會給寶寶聽覺的刺激,促進聽覺的發育。

其次,除了自然存在的聲音外,爸爸媽媽還可人為地給寶寶創造一個有聲的世界,使其接受豐富的聽覺刺激。如各種形狀的吹塑捏響玩具、各種音樂盒、嘩鈴棒、搖鈴、撥浪鼓、悠揚的手風琴聲及各種發出聲響的懸掛玩具等。在寶寶清醒時,爸爸或媽媽可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玩具,發出響聲,引導寶寶轉頭尋找聲源。除了用音響玩具外,爸爸媽媽還可以拍拍手、學小貓“喵嗚”叫、學小狗“汪汪”叫等逗引寶寶,使他(她)作出向聲音方向的轉頭反應。除了用玩具訓練寶寶的聽覺外,平時在寶寶清醒時,媽媽要用親切的語調和寶寶說話,逗寶寶發音,以促進寶寶聽覺的發展。特別是媽媽的親熱話語,會使寶寶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新生寶寶護理的10大禁忌

1、忌用塑膠薄膜作嬰兒尿布

塑膠薄膜不透氣,用它來包裹嬰兒,會直接影響其身體皮膚的正常發育,排出體內廢料、分泌汗液、調節體溫、呼出二氧化碳等功能將受阻。而且薄膜會隨時間老化,從而刺激嬰兒皮膚發紅、疼痛,一巳細菌侵入,就會發生感染、潰爛,還會引起敗血症並危及生命。

2、忌擰捏嬰兒臉蛋

許多父母在給孩子喂藥時,由於孩子不願吃而用手捏嘴;有時父母在逗孩子玩時,也喜歡在嬰幼兒的臉蛋上擰捏、這樣做是不對的。嬰幼兒的腮腺和腮腺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擠傷會造成流口水、口腔黏膜炎等疾病。因此,忌擰捏嬰幼兒的臉蛋。

3、忌讓嬰兒睡在大人中間

許多年輕父母在睡覺時總喜歡把嬰兒放在中間,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在人體中。腦組織的耗氧量非常大。—般情況下,孩子越小,腦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孩子睡在父母中間。就會使其處於一個極度缺氧而二氧化碳非常多的環境裡,使嬰幼兒出現睡覺不穩、做噩夢以及半夜哭鬧等現象。

4、忌用洗衣粉洗嬰兒衣服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鈉。這種物質進入人體以後,對人體中的澱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著很強的抑制作用。容易引起人體中毒,如果洗滌不淨。就會給嬰兒造成危害。因此,嬰兒衣服忌用洗衣粉洗。

5、忌剪嬰兒眼睫毛

目前有些年輕的媽媽為了使自己的孩子漂亮些。總喜歡把孩子的眼睫毛剪掉。認為這樣可以使眼睫毛長得長。其實,一根眼睫毛的壽命大概只有90天,可想而知。結孩子剪眼睫毛,是不會使眼睫毛長得更長的。再說,剪眼睫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眼睫毛具有保護眼睛的作用,可以防止灰塵等物質直接進入眼內。眼睫毛剪掉以後,就失去了保護作用,眼睛很容易被侵蝕,從而引起各種眼疾病。

6、新衣物寶寶不能直接穿

新買來的嬰兒衣服、必須用柔和的清潔劑清洗以後再穿,棉質的衣服須買大一點的,以便縮水後穿著合適。之所以要先洗後穿,是要洗去新衣服中的漂白粉及其他染料的殘質,以免刺激嬰兒嬌嫩的皮膚。

7、忌久留嬰兒頭垢

頭垢,即新生兒頭頂上的黑色痂。有人認為頭垢雖不雅觀、但具有保護囪門的作用。實際上。保留頭垢是十分有害的。因為頭垢是頭皮上的分泌物、皮脂,加添一些灰塵堆積而成。它不但不會保護囪門,相反會影響頭皮的生長和生理機能。因此,應及時清洗。

8、忌拍打嬰兒的後腦、後背

在後腦和脊椎骨的椎管內,有中樞神經和脊髓神經,如果用力拍打孩子的後腦及後背,則會產生壓強和震動,很容易使孩子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害。因此,孩子的後腦、後背忌過重拍打。

9、忌在嬰兒臥室放花卉

花卉除了其花粉會使嬰兒過敏致病外,有些花卉還含有毒素,例如:仙人掌的汁有毒,它的刺如果紮破皮膚會發炎;夾竹桃的枝葉中含有夾竹苷,誤食以後會很快中毒;丁香、茉莉花有強烈的香味,會引起過敏反應。因此,花卉忌置放在嬰兒臥室。

10、忌給嬰兒洗澡過多

要知道,嬰兒的皮膚角質層軟而薄,血管豐富,吸收能力非常強,如果洗澡次數過頻,或洗澡時使用藥皂及鹼性強的肥皂,會因皮膚表面油脂被去除而降低皮膚防禦功能。因此,嬰兒洗澡忌過多。

所以穿衣原則應是冬暖夏涼,穿著舒適,不影響生理功能(皮膚排汗、手腳運動),應讓寶寶穿輕快、寬鬆、透氣性好的衣服。

3、為新生兒“擠乳☆禁☆頭”?

可能引起乳腺發炎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天內可能會出現乳☆禁☆房腫大,甚至分泌少許乳汁樣液體,所以在民間有一種“擠乳☆禁☆頭”的育兒習俗,就是擠壓新生兒的乳☆禁☆頭。特別是女寶寶,認為不擠壓乳☆禁☆頭,以後就不能給後代餵奶,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不論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出生3~5天后,都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生理現象。觸之有蠶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結,輕輕擠壓可有乳汁。這是由於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的結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此時,千萬不要擠壓,否則若不慎把乳☆禁☆頭擠破,會帶進細菌使乳腺紅腫、發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症。如果是女寶寶,擠壓造成乳腺發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當寶寶發育為成年女性時,還會影響到泌乳。新生兒乳☆禁☆頭凹陷亦不需要處理。

4、新生兒不能見光嗎?

不能見光對新生兒視覺發育不利新生兒不能被強烈光線照射,強烈光線會傷害寶寶。但這並不等於說新生兒不能見光,如果把寶寶的房間佈置得很昏暗,或只給寶寶開一盞小瓦數的燈泡甚至彩燈,這對寶寶視覺發育是極為不利的。另外室內光線太暗,還可能影響媽媽的心情,使媽媽感到視覺疲勞。此外由於視線不清,爸爸媽媽也不能及時發現寶寶是否有皮膚黃疸或其他情況。所以,民間所說的新生兒不能見光是錯誤的。

合理安排新生兒的生活環境新生兒身體幼小、嬌嫩,最好選擇朝南的房間作為寶寶的居室。居室陽光充足,寶寶可以曬到太陽,不容易因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僂病。白天不要給寶寶的居室掛窗簾,尤其是比較厚、顏色比較深、花色比較暗的窗簾,晚上完全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燈。

朝南的房間乾燥,致病菌不容易生長繁殖。平時要經常開門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要注意不讓風直接吹到寶寶身上,用窗簾或屏風遮擋一下即可。如果天冷或風大時,也可以先把寶寶抱到另外的房間,等通風以後再抱回來。居室要清潔,每天應打掃室內衛生,傢俱應用濕布擦拭,地面應用潮濕的拖把清掃,以免塵土飛揚。

5、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嚇?

太安靜反而不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一些老人認為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於是育兒經驗不足的新爸爸媽媽們則依照傳統方法,總是把坐月子的媽媽和新生兒的房間搞得靜悄悄的,連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怕弄出聲響驚嚇了寶寶。

寶寶剛出生就可以聽到聲音。由於神經尚未發育完善,新生兒對刺激還缺乏定向力,他(她)們還不能分辨不同的聲音。有時看起來像被驚嚇了,其實這並不是寶寶的異常行為,而是正常的神經反射。那種唯恐聲音嚇著寶寶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不利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驚跳”是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寶寶在入睡或清醒時,在聽到響聲後肢體會快速地抖動幾下,出現“驚跳”現象,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皮質功能發育還不完善,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外界響聲從聽神經傳入大腦神經中樞時,神經衝動可同時波及到大腦控制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引起四肢肌肉的抖動。這種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逐漸減少、消失。如果媽媽做一下試驗,輕輕碰碰寶寶任何一個部位,寶寶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四肢伸開,並很快向軀體屈曲。還有些爸爸或媽媽認為出現“驚跳”現象是因為抽筋或缺鈣,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當寶寶肢體抖動時,如果輕輕壓住肢體,可以使肢體停止活動,而抽筋時輕輕按壓不能停止肢體抖動。

科學訓練寶寶聽覺的方法首先,要給寶寶一個有聲的環境,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等家人的正常活動產生的各種聲音,以及室外的車聲、人聲嘈雜聲等。這些聲音會給寶寶聽覺的刺激,促進聽覺的發育。

其次,除了自然存在的聲音外,爸爸媽媽還可人為地給寶寶創造一個有聲的世界,使其接受豐富的聽覺刺激。如各種形狀的吹塑捏響玩具、各種音樂盒、嘩鈴棒、搖鈴、撥浪鼓、悠揚的手風琴聲及各種發出聲響的懸掛玩具等。在寶寶清醒時,爸爸或媽媽可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玩具,發出響聲,引導寶寶轉頭尋找聲源。除了用音響玩具外,爸爸媽媽還可以拍拍手、學小貓“喵嗚”叫、學小狗“汪汪”叫等逗引寶寶,使他(她)作出向聲音方向的轉頭反應。除了用玩具訓練寶寶的聽覺外,平時在寶寶清醒時,媽媽要用親切的語調和寶寶說話,逗寶寶發音,以促進寶寶聽覺的發展。特別是媽媽的親熱話語,會使寶寶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新生寶寶護理的10大禁忌

1、忌用塑膠薄膜作嬰兒尿布

塑膠薄膜不透氣,用它來包裹嬰兒,會直接影響其身體皮膚的正常發育,排出體內廢料、分泌汗液、調節體溫、呼出二氧化碳等功能將受阻。而且薄膜會隨時間老化,從而刺激嬰兒皮膚發紅、疼痛,一巳細菌侵入,就會發生感染、潰爛,還會引起敗血症並危及生命。

2、忌擰捏嬰兒臉蛋

許多父母在給孩子喂藥時,由於孩子不願吃而用手捏嘴;有時父母在逗孩子玩時,也喜歡在嬰幼兒的臉蛋上擰捏、這樣做是不對的。嬰幼兒的腮腺和腮腺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擠傷會造成流口水、口腔黏膜炎等疾病。因此,忌擰捏嬰幼兒的臉蛋。

3、忌讓嬰兒睡在大人中間

許多年輕父母在睡覺時總喜歡把嬰兒放在中間,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在人體中。腦組織的耗氧量非常大。—般情況下,孩子越小,腦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孩子睡在父母中間。就會使其處於一個極度缺氧而二氧化碳非常多的環境裡,使嬰幼兒出現睡覺不穩、做噩夢以及半夜哭鬧等現象。

4、忌用洗衣粉洗嬰兒衣服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鈉。這種物質進入人體以後,對人體中的澱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著很強的抑制作用。容易引起人體中毒,如果洗滌不淨。就會給嬰兒造成危害。因此,嬰兒衣服忌用洗衣粉洗。

5、忌剪嬰兒眼睫毛

目前有些年輕的媽媽為了使自己的孩子漂亮些。總喜歡把孩子的眼睫毛剪掉。認為這樣可以使眼睫毛長得長。其實,一根眼睫毛的壽命大概只有90天,可想而知。結孩子剪眼睫毛,是不會使眼睫毛長得更長的。再說,剪眼睫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眼睫毛具有保護眼睛的作用,可以防止灰塵等物質直接進入眼內。眼睫毛剪掉以後,就失去了保護作用,眼睛很容易被侵蝕,從而引起各種眼疾病。

6、新衣物寶寶不能直接穿

新買來的嬰兒衣服、必須用柔和的清潔劑清洗以後再穿,棉質的衣服須買大一點的,以便縮水後穿著合適。之所以要先洗後穿,是要洗去新衣服中的漂白粉及其他染料的殘質,以免刺激嬰兒嬌嫩的皮膚。

7、忌久留嬰兒頭垢

頭垢,即新生兒頭頂上的黑色痂。有人認為頭垢雖不雅觀、但具有保護囪門的作用。實際上。保留頭垢是十分有害的。因為頭垢是頭皮上的分泌物、皮脂,加添一些灰塵堆積而成。它不但不會保護囪門,相反會影響頭皮的生長和生理機能。因此,應及時清洗。

8、忌拍打嬰兒的後腦、後背

在後腦和脊椎骨的椎管內,有中樞神經和脊髓神經,如果用力拍打孩子的後腦及後背,則會產生壓強和震動,很容易使孩子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害。因此,孩子的後腦、後背忌過重拍打。

9、忌在嬰兒臥室放花卉

花卉除了其花粉會使嬰兒過敏致病外,有些花卉還含有毒素,例如:仙人掌的汁有毒,它的刺如果紮破皮膚會發炎;夾竹桃的枝葉中含有夾竹苷,誤食以後會很快中毒;丁香、茉莉花有強烈的香味,會引起過敏反應。因此,花卉忌置放在嬰兒臥室。

10、忌給嬰兒洗澡過多

要知道,嬰兒的皮膚角質層軟而薄,血管豐富,吸收能力非常強,如果洗澡次數過頻,或洗澡時使用藥皂及鹼性強的肥皂,會因皮膚表面油脂被去除而降低皮膚防禦功能。因此,嬰兒洗澡忌過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