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愛用“天真無邪”來形容孩子, 認為孩子沒有什麼心理活動。 其實不然, 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具有複雜的心理活動, 而且由於心理抵抗力差, 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 父母要細心觀察, 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 並引導其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故事一:小心眼的甜甜
教育從理解開始
大年初一, 奶奶給甜甜和她的表哥各準備了小禮包。 甜甜看看手上的黃色禮包,
Advertisiment
甜甜破涕為笑, 甜甜媽卻愁上心頭:這麼小的孩子哪來這麼強烈的妒意?
細細想來, 甜甜的嫉妒情緒存在已不是一兩天了。 4歲時, 鄰家孩子有一架鋼琴, 而甜甜只有電子琴, 甜甜為此生了許多天的悶氣。 到鄰家做客時, 她竟逮著鋼琴發洩般地亂彈一氣, 甜甜媽當時雖然制止了她的惡劣行為, 卻忽略了甜甜心理上的扭曲情緒。
到了6歲, 甜甜的妒意表現得更強烈了。 有一次, 同學娜娜向她借輔導書, 明明甜甜昨天剛買回家, 她卻說沒有。 甜甜媽問她為何要說謊,
Advertisiment
面對女兒如此強烈的嫉妒心理, 甜甜媽不知所措。
分析
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外在表現, 一般來說, 2歲之前的孩子還不會表現出妒意, 但隨著年齡增大, 逐漸與周圍的夥伴攀比, 對自己幾經努力也無法達成的目標充滿不甘, 這時, 對“幸運兒”的心理排斥和強烈妒意就冒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