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懂寶寶的“臭臭” 不正常的便便是什麼樣

初為父母的朋友們, 在看到寶寶的大便時, 是否會覺得很吃驚?嬰兒大便的形狀和質地可謂是多種多樣, 即便是有經驗的父母, 也未必都見過。 還不會言語的寶寶, 他的健康狀況其實都表現在“臭臭”裡, 只要用心觀察, 就能獲悉孩子的健康狀況。 “臭臭”是否正常, 是寶寶是否健康的晴雨錶。 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讀懂寶寶的“臭臭”。

教你讀懂寶寶的“臭臭”

首先, 我們來瞭解一下什麼樣的“臭臭”是正常的。 在不同的時期, 不同的餵養方式, 寶寶的正常“臭臭”也是有所不同的。

一、胎便--墨綠色

剛出生的寶寶,

Advertisiment
即使沒吃一點東西, 出生後6-12小時也會拉出墨綠色胎便。 胎便通常沒有臭味、黏稠、墨綠色。 一般需要延續2-3天, 每天3-5次, 濃重的墨綠色才能消失。

二、哺乳便

1、母乳餵養--金黃色的軟糊便

母乳餵養寶寶的“臭臭”沒有明顯臭味, 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 較稀或呈軟膏樣, 均勻一致, 帶有酸味, 沒有泡沫。 解便次數很彈性, 一天2~5次, 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 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2~3個月的孩子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2、人工餵養--土黃色的硬膏便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大便較少, 每天約1~2次, 土黃或金黃色, 稍硬如硬膏, 略帶一些酸臭味。 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 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較高, 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

Advertisiment
多餘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 這情形是正常的。

三、添加輔食後--顏色較暗

寶寶從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 隨著輔食數量和種類的增多, 寶寶便性開始慢慢接近成人, 顏色較暗, 棕色或深棕色, 比花生醬稠, 但仍然是糊狀, 吃較多蔬菜、水果的寶寶, 大便會比較蓬鬆, 吃較多魚、肉、奶、蛋類的寶寶, 大便就會比較臭。

哪些是預示著疾病的壞壞“臭臭”。

新生兒24小時不排便

足月的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都沒有排出胎便。 請醫生檢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新生兒灰白便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 但小便呈黃色, 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

豆腐渣便

大便稀, 呈黃綠色且帶有黏液, 有時呈豆腐渣樣。 可能是黴菌性腸炎,

Advertisiment
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 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 需到醫院就診。

蛋花湯樣便

每天大便5~10次, 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 一般無黏液, 多見於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兒。 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 則需到醫院就診。

綠色稀便

糞便量少, 次數多, 呈綠色黏液狀。 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 也稱“饑餓性大便”, 這時只要給足營養, 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泡沫狀便

大便稀, 有大量泡沫, 帶有明顯酸味, 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就能恢復正常。

臭雞蛋便

大便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 提示寶寶蛋白質攝入過量, 或蛋白質消化不良。

油性大便

糞便呈淡黃色, 液狀, 量多, 像油一樣發亮, 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

Advertisiment
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 多見於人工餵養的嬰兒。

水便分離

糞便中水分增多, 呈湯樣, 水與糞便分離, 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 這是病態的表現, 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 需立即到醫院就診。

血便

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 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血便不容忽視, 需立即到醫院就診。

便秘(羊便)

寶寶大便乾燥呈顆粒狀, 人工餵養的嬰兒比母乳餵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