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懂寶寶的心 媽媽應該這樣做!

浩如煙海的育兒書, 我們會以內容和觀念作為挑選標準, 但同時, 我們也會關注作者。 一位功力深厚、有責任感的專家編寫的書, 一定是本值得一讀的書。

精彩書摘

在回答問題之前, 我喜歡先想像一下寶寶們的舉止形態, 想像寶寶們如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與父母發生著互動:撒嬌的、頑皮的、任性的、淘氣的、蠻橫的、執拗的……其實寶寶們不乖的表現中都透露著他們的天真可愛。 那些所謂的“問題”, 也不過是寶寶在以自己的方式告訴父母:在成長的路上, 我踩出了這樣一行行稚嫩的、趔趔趄趄、歪歪扭扭的小腳印。

Advertisiment
正是因為想像帶來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覺得自己與年輕母親(也包括寶寶)的對話, 已經跳出了機械的手指鍵盤運動, 已不再是乏味的文字組合, 而像是面對面的觀察, 更像是加入到一次次“親子派對”之中。

這本書以0~6歲寶寶的年齡順序為章節, 在每一個章節中先描述出嬰幼兒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 而後針對父母最關心、最常見、最頭痛的問題, 逐一給出了科學、有效的解答。

0~1歲, 嬌小的生命, 神奇的成長過程

出生後的第一年, 寶寶對母親絕對依戀, 這種依戀的情感是其日後與人交往及情感發展的基礎。 正是母親的悉心照料與呵護, 使寶寶在有所依靠、一切均能獲得滿足的感覺中, 獲得了對外部世界最初的感知,

Advertisiment
建立起安全、穩定、信賴等健康的情緒感受。 在周歲以內的孩子身上, 我們已經可以觀察到其明顯的情緒反應, 既包括對陌生人的恐懼, 也有與母親分離的焦慮, 還有得不到滿足時的委屈和憤怒。 當寶寶尚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時, 哭泣、哼唧、喊叫、鬧脾氣等方式以及肢體動作就是他們所能告訴撫育者的言語, 應該視為“類語言”一樣被理解和尊重。

教育的優勢在性格

隨著年齡的增長, 除了少數智力超常的孩子仍然保持優勢之外, 其餘絕大多數孩子之間的差異就會一點點縮小, 最終變得不那麼明顯。 那麼什麼不容易改變呢?那便是每一個孩子的氣質, 以及由此發展起來的性格特點。 性格發展以氣質為基礎,

Advertisiment
雖然可以掩飾氣質, 但不會徹底磨掉氣質的痕跡, 所以人長大後, 依然還能找到其獨一無二的“特色”。 想在教育中保持優勢, 不是指什麼具體的方面, 而恰恰就是要注意個體化, 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氣質特點, 看看經過什麼樣的塑造, 能使其發展為良好的性格。

父母千萬不要期望孩子的行為總是符合自己的期待, 我們非常需要學會將自己的心理需要和孩子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其成長的需要)區分開。 擁有健康的身心狀態, 良好的性格和社會適應能力, 擁有積極快樂的情緒, 比表面上出人頭地更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