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懂寶寶肢體語言 給寶寶最好的照顧

當寶寶看著我們, 可愛的嘴巴不停地動來動去, 發出各種有趣的聲音時, 他們已經邁出了學習溝通技巧的第一步。

新生嬰兒消極情緒較多, 當餓了、困了、尿布濕了, 他都會用哭聲來表示。 2個月的嬰兒, 當你對他微笑、發音時, 他會發出喉音來回答你。 3-5個月的嬰兒看到色彩鮮豔的玩具時, 能發出“啊”、“噢”、“呢”等聲音表示他愉快的心情。 當他吃完奶、洗完澡, 換上柔軟的衣服和尿布, 一切生理需要都滿足時, 心情特別愉快, 會發出咯咯的笑聲或拉長聲音的高叫聲;但當他渴了、冷了、餓了, 就會發出哭鬧聲;當他感到周圍沒人寂寞時,

Advertisiment
會發出不高興的哼哼聲;當他有病痛時, 則發出尖銳的哭叫聲。

注意觀察, 和寶寶溝通就是那麼簡單

嬰兒出生後, 不僅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給以悉心照顧, 而且需要在心理上獲得滿足。 當他滿足以後, 就會表達自己的感情。 嬰兒表達自己的感情, 除了用微笑、目光以外, 主要是通過聲音。 那麼, 嬰兒是怎樣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呢?

嬰兒不會說話, 他愉快、生氣、不高興或痛苦的感情是用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表達的。 母親需細心觀察和體驗自己寶寶的聲音特點, 來理解當時的感情和需求, 給予正確的處理。 同時要注意與嬰兒進行感情交流, 與他面對面地說話, 給他唱歌, 念歌謠, 調動他愉快的情緒反應, 促進他的發音和交流。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其實不一定是什麼育兒天才才能明白寶寶的意思, 任何注意寶寶發音的父母, 他們都能完全能夠理解和解釋孩子的聲音、手勢、動作所表達的意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