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書讓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在溫暖的陽光下, 攤開一本書, 泣上一杯茶, 聞著薄薄的紙上散發出的淡淡的油墨的清香, 這是當下最為享受的時光。

讀書不僅是一種享受, 更能“博采眾家之長”, 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

邱吉爾說:“要想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母親根本就是無路可循, 但是卻有無數個成為一名好母親的方法。 ” 讀書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因為工作的關係, 最近一直在讀兒童心理學, 個人成長, 家庭教育相關的書。 在閱讀中, 有了更多新的領悟和成長。

接納自己, 才能更好地接納孩子

當我們總會很在意結果, 在意別人的評價,

Advertisiment
在任何事情上總是要分出對錯, 當未達到期望時, 就覺得很失敗, 產生很大挫折感。 認為自己不夠好, 不喜歡自己, 就會有一個聲音跳出來, 說, “我很失敗, 我可以做得更好的”

那麼, 在心裡, 我們是不認可自己的。 我們做錯事的時候會覺得:我完了, 我什麼都不行, 我一無是處。

我們忽略了, 我就是我, 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我。 而不是只有做對事情, 或者取得成功時, 才是我。 此時, 個人特點未被賞識, 不知道犯下的錯誤是被用來學習的。 現在。 我們能夠問問自己, 當我們做錯事情的時候, 或者失敗的時候, 或者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 希望得到怎樣的對待。 我可以對自己說, 我是相信你的, 你盡力了, 這次不夠好, 下次再來。 接納自己,

Advertisiment
並不是忽視自己的錯誤和問題, 相反, 我們承認我們的失誤, 但可以更客觀地看待, 並從中獲得經驗和成長。

接納孩子, 並允許孩子犯錯

面對孩子的錯誤, 很多媽媽不能正確對待, 她們不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 會情緒失控, 對孩子動輒嚴厲呵斥, 甚至打罵。

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總是從犯錯誤開始。 如果孩子是在寬容的環境中長大的, 他們能從錯誤中學習, 快樂健康成長。 而如果孩子生活在苛刻的環境中, 犯錯誤不被接受時, 就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阻礙。

比如:

小強喜歡乒乓球。 喜歡看著小小的, 圓圓的球蹦得老高。 這天, 小強又在家玩乒乓球, 乒乓球一蹦, 蹦到媽媽的梳粧檯上了。 小強找了小板凳, 小手使勁夠啊夠啊,

Advertisiment
終於夠到了乒乓球。 可是小強小手一揚碰倒了桌上的花瓶, 摔地上碎了。

媽媽聞訊趕來, 很是生氣, 說, 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不聽話的孩子, 看我怎麼收拾你。 小強忙說, 不是我弄碎的, 是風吹掉的。 (錯誤做法)

媽媽聞訊趕來, 趕緊上前看小強的小手有沒有劃傷, 媽媽沒有批評小強, 只是對小強說:“沒關係, 媽媽知道, 你是不小心的。 瓷器很容易被打碎, 還會把手劃傷。 來, 拿個笤帚來, 我們一起打掃吧。 ” (正確做法)

小強因為害怕受到懲罰, 忙著推卸自己的責任, 這種防禦是自然的, 但被懲罰放大了。 這是在缺乏寬容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面對指責採取防禦的態度。 他們要麼努力為自己的錯誤辯解, 要麼責怪他人。

而如果孩子是在寬容的環境中長大,

Advertisiment
不害怕懲罰, 他會學會承擔責任和自我糾正。 當孩子覺得犯錯誤不安全時, 會浪費很多時間、經歷和口舌來為所發生的事情辯護, 解釋它為什麼會發生, 解釋因為這件事發生了所以導致了其他事情的發生。 接納孩子, 要讓讓孩子覺得犯錯誤是安全的, 孩子就不會再辯解, 而是以開放的心態聽父母說希望他做什麼。

正確做法中, 媽媽首先關注的是小強是不是受傷了, 讓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關愛, 小強會感到即使犯了錯誤, 自己也是安全的, 是被媽媽接納的。

如果孩子對犯錯誤感到害怕, 他們就失去了自我糾正的天生能力。 對犯錯誤的焦慮只會增加犯錯誤的機會。 因為犯錯誤而懲罰或者羞辱孩子,

Advertisiment
只會讓他們更緊張, 並削弱他們天生的自我糾正能力, 更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 是不被接納的。

要讓孩子明白, 我不會因為你做錯而不愛你, 這個叫做無條件的接納, 孩子會做錯, 媽媽也會做錯, 孩子會失敗, 媽媽也會失敗。 所以, 我們能夠無條件接納嗎?如果不能夠, 可以在生活中不斷去練習。

相信自己, 學習給自己安全感, 更好地面對孩子和婚姻。

在閱讀中明白, 要學習去信任我自己。 真正安全的人就是信任自己的人。

信任自己能讓自己更有力量, 也更能去面對孩子

比如, 當我在處理某件事情時, 即使我做的不好, 我還是相信:此時此刻, 這是我的最好。 我明天會更加好, 後天會更加好, 未來會更加好, 不過此時此刻, 這就是我的最好。而不是埋怨自己,要相信未來我可以做得更好,但不是在今天,在當下,更好是以後的事情,而現在我就只能夠做到這樣。

這需要不斷地練習,當我能給自己的時候,也就能夠給孩子這些,自然而然就去做了。比如在孩子考試時,會相信她可以考90分,不會故意去考80分。也許她能夠考95分,但是,現在此時此刻,當下孩子就只能考80分,這就是孩子的。孩子可以進步,不過作為媽媽,我接納此時此刻的孩子。

在家庭婚姻關係中,懂得愛自己,也能更坦然面對當下的狀態

在婚姻中,如果對方給我,那我謝謝他,如果沒有給我,那也不要緊。比如,我們希望能有一個美好的婚姻,但是卻覺得對方不能帶給自己這種婚姻的安全感。

我們要相信自己,就算是婚姻失敗,也能好好生活,這就叫安全感。我們不能夠去要求婚姻按照我們的希望去發展,因為婚姻是兩個人的關係,你可能會沒有一個好的婚姻,但是,那不會影響我的安全感,也不會影響我成為我自己。

我們可以這樣去想,如果我的婚姻失敗,我這個人還是能好好生活,我如果沒有這樣的安全感,我就會想:如果我的婚姻失敗,我的一生就完了,我就什麼都不是了,我就不幸福了。

要明白,最舒服的關係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期待的關係,我們兩個在一起,純粹因為我們兩個想要跟人連接,想要在一起。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嘗試讓事情不發生,而是假如事情發生,我知道我依然能夠好好生活。我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後天會發生什麼事情,那為什麼我可以活得自在呢?因為我相信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不管遇見什麼人,我還是可以好好生活著的。我都能走過去的。這個就叫做我給自己安全感。我相信自己這個人。我相信我自己的生命力足夠應對任何的東西,即使失敗了,還是能夠站起來。

當我們選擇他做丈夫或者妻子,我們就無條件的接納他,他做到我們想要的,我們就謝謝他,他做不到的,我自己來做。這樣子他就會感謝你,他就會更加平和,你就會覺得安全。

愛不是給予,愛是尊重生命,愛是需要傳遞的

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對孩子過度的關注,不能磕碰;如果有一點冒險,就寧可不讓他活動,包括不當的讚揚來誇獎孩子等等,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自己,而忽視孩子的真實需求,其實質是愛自己,並不是愛孩子。

給予是為了滿足自己

案例:燕燕媽媽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媽媽,她說:“我竭盡全力去照顧燕燕,處理她的問題,除了睡覺之外,我每時每刻都在關心她。”

她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勞作。儘管她覺得燕燕應該變得自立,她還是給燕燕準備好一切。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她將自己在家的幾乎全部的自由時間,用於照顧孩子。但只要有人誇她是個好媽媽,她就覺得很滿足,一切都值得了。

很多時候,媽媽的給予,並不是孩子成長的需要,而是他們自身的心理需要。燕燕媽媽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的行為,讓燕燕喪失了獨自探索的勇氣。她不能理解,愛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給予活動,愛要求另一個人的完全參與――使用他們的頭腦和心智。她不明白,很多時候,不給予其實比給予,需要更多的勇氣。而且培養獨立性要比照顧那些原本可以照顧自己的人,更加是一種真愛行為。此外,他還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憤怒、不滿與期望,這對於燕燕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母親竭力要獲得的是自己未能得到的讚賞。她們不明白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只能用孩子的成就給自己一些慰藉。

如果你要是愛一個人,你會覺得他就是他,你就是你才對。兩個人都無需失去自我,這才是愛的本質。

愛是要尊重生命,讓孩子做他自己

如果父母將自己的期望、擔心,甚至想讓孩子為未來做預防的話,但是就是失去了愛本質的意義,而孩子是接受不到這種愛的。讓孩子按照成人的期望來成長,這是傷害而不是愛,要尊重孩子如同一粒種子,她會按照她的生命去成長,而不是去干預她,不能教育一個三歲的孩子,要為以後十八歲的社會負責任。他未來可能面對一個友善的社會,也有可能面對一個險惡的社會,無人能預見。但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按生命的法則去生活,讓他做真實的自己。

愛是讓孩子知道

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寶寶,並且也希望寶寶能感受到自己的愛,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充分地表達這種愛,並讓孩子覺得被愛。

在《兒童愛之語》一書中,可以學習到孩子有自己感受愛的特有方式,如果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我們必須學習瞭解他們獨特的愛語。

讓孩子在與父母的身體接觸中感受到愛

身體的接觸是最有力量的愛語之一,它大聲地喊著:“我愛你!”。當媽媽用身體接觸孩子時,媽媽的愛的資訊會大聲且清楚地傳達給他們。一個溫柔的擁抱能把愛傳給任何一個孩子,但對需要這種愛語的孩子而言,溫柔的接觸就能把愛強烈地傳達出來。相反地,如果媽媽用身體的接觸表達怒氣或敵意,媽媽會深深地傷了這個孩子。打罵會傷到所有孩子,而對愛語是身體接觸的孩子來說,這是致命的一擊。

用肯定的言詞滋養孩子內在的價值與安全感

親切和摯愛的話、讚美和鼓勵的話,以及所有能給予正面引導的話都是在說:“我在乎你。”這種話如同柔和、溫暖的雨水落在靈魂的心田裡,能夠滋養孩子內在的價值與安全感。即使這些話說得很快,它們卻不會很快地被遺忘。一個孩子可能因為一些肯定的話而終生受益。有些孩子從別人肯定的話中感受到最大的愛。這些言詞未必是“我愛你”三個字。

父母對孩子地讚美和鼓勵是應該是真實且恰當的。媽媽的讚美應該是針對孩子所做的事,或者在成就,或者在行為,或者在他有意識表現的態度上。所以我們提倡的讚美,針對的是孩子有能力控制的事情。如果父母的讚美和鼓勵給得太頻繁,這些話正面的效益就很小。例如,“你是個很好的女孩子”之類的話,這樣獲得的正面效益就不高。

對於主要愛語是肯定言詞的孩子,再也沒有比聽到父母或大人在口頭上肯定更能使他們感受到被愛了。但反過來說也是真的――責備的話會深深地傷害到他們。尖刻和批評的話對所有的孩子都有害,而對主要愛語是肯定言詞的孩子,這些負面的話語就更具毀滅性了。並且,他們可能把這些話藏在心中,咀嚼很長一段時候。

規劃精心時刻,傳達愛

儘管很多人談論精心的時刻,但大多數孩子都缺乏它。即使是父母心肝寶貝的孩子,也有可能帶著空空如也的愛箱四處流浪。媽媽,你們想想,自己是不是一直在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沒有滿足他在感情上的需要,是不是給孩子的精心時刻還沒有排入自己的時間表中?

其實,當你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時,你就是在創造一個終生難忘的回憶。你一定希望孩子因這些美好的回憶蒙受祝福。當孩子的愛箱保持滿盈的時候,他們會有健全和奮發向上的記憶。

精心的時刻不僅可以用來一起從事積極的工作,也可以用來進一步認識你的孩子。當你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時,你自然會發現自己和孩子在各方面都能無所不談。小宇爸爸說:“在我開始定期和孩子一起打籃球之前,我的兒子不愛說話。”小宇爸爸和小宇一開始常常討論籃球的技術問題,現在,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當一個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在籃球場上投三分球,教孩子如何用滑板時,甚至一起洗碗盤、做晚餐時,就常會製造出一個親密無間是親子環境和親子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計畫相聚的時間也不排除自動發生的臨事決定,如果有需要媽媽可以隨時更改計畫。但是如果沒有計劃,媽媽往往會發現自己跟孩子精心時刻其實少的可憐。你往往會把別人排進自己的行事歷程中,但為何偏偏遺漏了孩子呢?孩子會感激你因重視跟他們一起而願意對其他的活動說不的做法。

給孩子選擇適合的禮物

給予及接受禮物是表示愛的有力方式。當那些最有意義的禮物變成愛的象徵時,孩子覺得父母真正關心她,禮物不僅是物品而已,而是深具意義的愛的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禮物並不能當做真愛的替代品。如今,大部分孩子清醒的時間父親不在家,而且過半數的母親出外工作,他們對於沒有足夠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都有極大的負疚感。雖然爸爸媽媽真的愛孩子,但似乎不可能供給孩子所需的情緒安全感與自我價值感。許多父母買了太多禮物來做為自己對孩子關注的替代品。

孩子接受了這種欠缺考慮的禮物之後,終究會看穿他們真正的本質,也會從這當中得知至少有一方父母把禮物當做真愛的替代品。這會使孩子變成物質主義者且喜歡操縱別人,因為他們學會了用不正當的禮物操縱人的感情和行為。這種替代品將使孩子在人格和誠信上產生悲劇性的後果。

讓孩子從父母的服務中感受到愛

孩子需要父母服務的行動,並且從父母的行動上感受父母的愛。在服務的時候必須小心謹慎,不能帶有條件。若父母只因為了孩子的行為令他們滿意才服務他們,這種服務的行為就是有條件的。這些會察言觀色的孩子會學到,只有在受惠者身上有某些他希望得到的東西時,他才會服務對方。

愛的服務則是一種從內心激發出來的願望,想要把自己的精力投注在別人身上,是出於自願,而非外力的強迫下做的。父母若帶著怨恨的心情服務,孩子的物質需求或許會得到滿足,但他的情緒發展將會受到很大阻礙。因為服務是每天都要做的,即使是最好的父母也需要不時地停下來檢視一番,以確保自己的服務行動所傳達的是愛。

這就是我的最好。而不是埋怨自己,要相信未來我可以做得更好,但不是在今天,在當下,更好是以後的事情,而現在我就只能夠做到這樣。

這需要不斷地練習,當我能給自己的時候,也就能夠給孩子這些,自然而然就去做了。比如在孩子考試時,會相信她可以考90分,不會故意去考80分。也許她能夠考95分,但是,現在此時此刻,當下孩子就只能考80分,這就是孩子的。孩子可以進步,不過作為媽媽,我接納此時此刻的孩子。

在家庭婚姻關係中,懂得愛自己,也能更坦然面對當下的狀態

在婚姻中,如果對方給我,那我謝謝他,如果沒有給我,那也不要緊。比如,我們希望能有一個美好的婚姻,但是卻覺得對方不能帶給自己這種婚姻的安全感。

我們要相信自己,就算是婚姻失敗,也能好好生活,這就叫安全感。我們不能夠去要求婚姻按照我們的希望去發展,因為婚姻是兩個人的關係,你可能會沒有一個好的婚姻,但是,那不會影響我的安全感,也不會影響我成為我自己。

我們可以這樣去想,如果我的婚姻失敗,我這個人還是能好好生活,我如果沒有這樣的安全感,我就會想:如果我的婚姻失敗,我的一生就完了,我就什麼都不是了,我就不幸福了。

要明白,最舒服的關係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期待的關係,我們兩個在一起,純粹因為我們兩個想要跟人連接,想要在一起。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嘗試讓事情不發生,而是假如事情發生,我知道我依然能夠好好生活。我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後天會發生什麼事情,那為什麼我可以活得自在呢?因為我相信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不管遇見什麼人,我還是可以好好生活著的。我都能走過去的。這個就叫做我給自己安全感。我相信自己這個人。我相信我自己的生命力足夠應對任何的東西,即使失敗了,還是能夠站起來。

當我們選擇他做丈夫或者妻子,我們就無條件的接納他,他做到我們想要的,我們就謝謝他,他做不到的,我自己來做。這樣子他就會感謝你,他就會更加平和,你就會覺得安全。

愛不是給予,愛是尊重生命,愛是需要傳遞的

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對孩子過度的關注,不能磕碰;如果有一點冒險,就寧可不讓他活動,包括不當的讚揚來誇獎孩子等等,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自己,而忽視孩子的真實需求,其實質是愛自己,並不是愛孩子。

給予是為了滿足自己

案例:燕燕媽媽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媽媽,她說:“我竭盡全力去照顧燕燕,處理她的問題,除了睡覺之外,我每時每刻都在關心她。”

她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勞作。儘管她覺得燕燕應該變得自立,她還是給燕燕準備好一切。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她將自己在家的幾乎全部的自由時間,用於照顧孩子。但只要有人誇她是個好媽媽,她就覺得很滿足,一切都值得了。

很多時候,媽媽的給予,並不是孩子成長的需要,而是他們自身的心理需要。燕燕媽媽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的行為,讓燕燕喪失了獨自探索的勇氣。她不能理解,愛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給予活動,愛要求另一個人的完全參與――使用他們的頭腦和心智。她不明白,很多時候,不給予其實比給予,需要更多的勇氣。而且培養獨立性要比照顧那些原本可以照顧自己的人,更加是一種真愛行為。此外,他還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憤怒、不滿與期望,這對於燕燕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母親竭力要獲得的是自己未能得到的讚賞。她們不明白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只能用孩子的成就給自己一些慰藉。

如果你要是愛一個人,你會覺得他就是他,你就是你才對。兩個人都無需失去自我,這才是愛的本質。

愛是要尊重生命,讓孩子做他自己

如果父母將自己的期望、擔心,甚至想讓孩子為未來做預防的話,但是就是失去了愛本質的意義,而孩子是接受不到這種愛的。讓孩子按照成人的期望來成長,這是傷害而不是愛,要尊重孩子如同一粒種子,她會按照她的生命去成長,而不是去干預她,不能教育一個三歲的孩子,要為以後十八歲的社會負責任。他未來可能面對一個友善的社會,也有可能面對一個險惡的社會,無人能預見。但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按生命的法則去生活,讓他做真實的自己。

愛是讓孩子知道

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寶寶,並且也希望寶寶能感受到自己的愛,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充分地表達這種愛,並讓孩子覺得被愛。

在《兒童愛之語》一書中,可以學習到孩子有自己感受愛的特有方式,如果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我們必須學習瞭解他們獨特的愛語。

讓孩子在與父母的身體接觸中感受到愛

身體的接觸是最有力量的愛語之一,它大聲地喊著:“我愛你!”。當媽媽用身體接觸孩子時,媽媽的愛的資訊會大聲且清楚地傳達給他們。一個溫柔的擁抱能把愛傳給任何一個孩子,但對需要這種愛語的孩子而言,溫柔的接觸就能把愛強烈地傳達出來。相反地,如果媽媽用身體的接觸表達怒氣或敵意,媽媽會深深地傷了這個孩子。打罵會傷到所有孩子,而對愛語是身體接觸的孩子來說,這是致命的一擊。

用肯定的言詞滋養孩子內在的價值與安全感

親切和摯愛的話、讚美和鼓勵的話,以及所有能給予正面引導的話都是在說:“我在乎你。”這種話如同柔和、溫暖的雨水落在靈魂的心田裡,能夠滋養孩子內在的價值與安全感。即使這些話說得很快,它們卻不會很快地被遺忘。一個孩子可能因為一些肯定的話而終生受益。有些孩子從別人肯定的話中感受到最大的愛。這些言詞未必是“我愛你”三個字。

父母對孩子地讚美和鼓勵是應該是真實且恰當的。媽媽的讚美應該是針對孩子所做的事,或者在成就,或者在行為,或者在他有意識表現的態度上。所以我們提倡的讚美,針對的是孩子有能力控制的事情。如果父母的讚美和鼓勵給得太頻繁,這些話正面的效益就很小。例如,“你是個很好的女孩子”之類的話,這樣獲得的正面效益就不高。

對於主要愛語是肯定言詞的孩子,再也沒有比聽到父母或大人在口頭上肯定更能使他們感受到被愛了。但反過來說也是真的――責備的話會深深地傷害到他們。尖刻和批評的話對所有的孩子都有害,而對主要愛語是肯定言詞的孩子,這些負面的話語就更具毀滅性了。並且,他們可能把這些話藏在心中,咀嚼很長一段時候。

規劃精心時刻,傳達愛

儘管很多人談論精心的時刻,但大多數孩子都缺乏它。即使是父母心肝寶貝的孩子,也有可能帶著空空如也的愛箱四處流浪。媽媽,你們想想,自己是不是一直在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沒有滿足他在感情上的需要,是不是給孩子的精心時刻還沒有排入自己的時間表中?

其實,當你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時,你就是在創造一個終生難忘的回憶。你一定希望孩子因這些美好的回憶蒙受祝福。當孩子的愛箱保持滿盈的時候,他們會有健全和奮發向上的記憶。

精心的時刻不僅可以用來一起從事積極的工作,也可以用來進一步認識你的孩子。當你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時,你自然會發現自己和孩子在各方面都能無所不談。小宇爸爸說:“在我開始定期和孩子一起打籃球之前,我的兒子不愛說話。”小宇爸爸和小宇一開始常常討論籃球的技術問題,現在,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當一個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在籃球場上投三分球,教孩子如何用滑板時,甚至一起洗碗盤、做晚餐時,就常會製造出一個親密無間是親子環境和親子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計畫相聚的時間也不排除自動發生的臨事決定,如果有需要媽媽可以隨時更改計畫。但是如果沒有計劃,媽媽往往會發現自己跟孩子精心時刻其實少的可憐。你往往會把別人排進自己的行事歷程中,但為何偏偏遺漏了孩子呢?孩子會感激你因重視跟他們一起而願意對其他的活動說不的做法。

給孩子選擇適合的禮物

給予及接受禮物是表示愛的有力方式。當那些最有意義的禮物變成愛的象徵時,孩子覺得父母真正關心她,禮物不僅是物品而已,而是深具意義的愛的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禮物並不能當做真愛的替代品。如今,大部分孩子清醒的時間父親不在家,而且過半數的母親出外工作,他們對於沒有足夠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都有極大的負疚感。雖然爸爸媽媽真的愛孩子,但似乎不可能供給孩子所需的情緒安全感與自我價值感。許多父母買了太多禮物來做為自己對孩子關注的替代品。

孩子接受了這種欠缺考慮的禮物之後,終究會看穿他們真正的本質,也會從這當中得知至少有一方父母把禮物當做真愛的替代品。這會使孩子變成物質主義者且喜歡操縱別人,因為他們學會了用不正當的禮物操縱人的感情和行為。這種替代品將使孩子在人格和誠信上產生悲劇性的後果。

讓孩子從父母的服務中感受到愛

孩子需要父母服務的行動,並且從父母的行動上感受父母的愛。在服務的時候必須小心謹慎,不能帶有條件。若父母只因為了孩子的行為令他們滿意才服務他們,這種服務的行為就是有條件的。這些會察言觀色的孩子會學到,只有在受惠者身上有某些他希望得到的東西時,他才會服務對方。

愛的服務則是一種從內心激發出來的願望,想要把自己的精力投注在別人身上,是出於自願,而非外力的強迫下做的。父母若帶著怨恨的心情服務,孩子的物質需求或許會得到滿足,但他的情緒發展將會受到很大阻礙。因為服務是每天都要做的,即使是最好的父母也需要不時地停下來檢視一番,以確保自己的服務行動所傳達的是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