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你的寶寶見多識廣

1歲半左右的寶寶, 是個小小“探索家”。 一方面, 由於學會獨立行走和手技巧的提高, 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走到他想去的地方, 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甚至嘗一嘗;另一方面, 他還不知道什麼是危險的活動。 有時, 就會弄出點“驚險”動作來。 這時一些年輕的父母的本能反應就是限制孩子活動, 他們還沒有意識到, 寶寶已步入了主動探索外部世界、並在探索中逐漸形成概念、發展思維、掌握技能的時期, 也是培養使其終身受益的積極情緒、態度和主動探索精神的大好時光。

首先, 你要讓寶寶進行豐富的常識學習,

Advertisiment
使他逐漸認識自己、周圍的人與環境以及相互關係, 以充分滿足他日益增長的好奇心;其次, 要使寶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習觀察和思考本領, 並根據操作與觀察的結果, 建立事物的屬性、變化及用途概念, 發展他的認知能力。

瞭解自己

指認五官是1歲以後的寶寶喜歡的遊戲。 你可以讓寶寶照鏡子學習用手指認自己的五官。 除此之外, 還可用形象逼真的布娃娃或在寶寶洗澡時指認身體的其他部位, 如手、腳、頭髮、眉毛, 甚至肚臍、膝蓋、睫毛等, 身體部位認得越多越精細越好, 以此培養他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認識他人

除了日常交往以及經常看家庭相冊時讓寶寶認識並稱呼家庭成員之外, 你應當有意識地讓寶寶認識並稱呼親朋好友、其他小朋友與他們的親人。

Advertisiment
尤其是瞭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 如誰都有“媽媽”等。

熟悉環境

瞭解各種常見物的屬性和用途。 處在主動探索期的寶寶, 簡直是一名小小工程師或實驗員。 他常常使用自己的智慧器官——一雙小手反復操作, 檢驗各種物品的性質與用途。 你要向他提供各種各樣直徑大於3釐米的可以擺弄、具有關聯作用的小東西, 如可以推進推出的火柴盒、能旋轉的瓶和蓋、由大到小的系列套盒、可以開關的微型手電筒、鎖與鑰匙, 掉在地上能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的乒乓球等等, 讓他進行“操作學習”, 使他敲打、扔摔、開合、拼拆、塞摸、拿起放下、扶直推倒等直接的操作與觀察活動中, 瞭解物品的屬性,

Advertisiment
形成特定的概念, 如顏色、形狀、軟硬、厚薄、大小、粗細、輕重、冷熱、裡外、上下、前後、左右, 以及會彈跳、會滾動、能搭高、扔在地上有無響聲、能合攏與分開、能打開與合上、能放進去拿出來, 能套上能取下來等物體的屬性與概念。

在2歲左右時, 應教寶寶說出各種常見物的用途, 如球是玩的, 筆是畫畫用的, 杯子可以用來喝水或牛奶等。 讓寶寶讀一讀大自然這部活“書”。 每當你帶他去戶外活動或去公園、郊遊時, 都要讓他認識並觀察各種自然現象, 如天上的飛鳥, 地上的昆蟲禽畜;遠處的山脈, 近處的小溪;山上的花草樹木、溪裡的流水、石子;清晨的太陽、朝霞和白雲, 晚上的月亮、星星甚至銀河等。 看圖書、電視, 豐富寶寶的間接經驗。

Advertisiment
看圖畫書和電視, 可以使寶寶看到平時看不到的事物, 尤其是圖畫故事中的人物、動物可愛的形象、有趣的情節和語言、電視中快速切換的畫面、天天可以見到的鏡頭, 都將大大豐富寶寶的經驗, 使寶寶認識的東西按照食物、動物、植物、傢俱、日常用品、玩具、人體、交通工具、學習用品、建築、自然現象等進行分類, 每隔幾頁寫一個分類的名稱, 並將寶寶認識的人或物按分類記入筆記本中, 到兩歲時, 你會驚奇地發現, 寶寶學會的東西將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相關用戶問答